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表在十年动乱中报刊上的历史照片,其中有不少是被“四人帮”乱加涂改过的。“文革”结束以后,这种不顾真实性原则,任意把历史照片上的人物形象,象变戏法一样变来变去的情况还有。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图片宣传工作的威信。保持历史照片的真实面目,是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所谓历史照片,就是以真实可视的直观形象,纪录了我国各个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的照片。举例来说,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主席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干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也是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是人们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象征.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  相似文献   

3.
“文革文物”指反映“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物品。为有助于读者对“文革”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研究,图书馆应重视“文革文物”的寻觅和收藏。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本刊曾在1987年第1期上《对“文革”历史的叙述应持有的态度》一篇短评中说:“文革”这段历史,背景很特殊,时间距离我们又很近,许多当事人都还在,弄得不好,容易引出许多纠纷。因此,对这段历史读物的编写和出版,宜持慎重的态度,遵守有关规定和纪律,千万不可各行其事。但是,近年来,有些出版社争相出版了一些介绍“文革”历史、事件、人物的图书,其中,有不少还用了所谓“野史”、“轶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去曲阜祭孔的帝王大有人在,而次数最多的莫过于乾隆,共有八次。有一种说法是,乾隆所以如此频繁地驾幸阙里,除朝圣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看望他那嫁与孔府的爱女。这一说法流传甚广,影响颇大。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的讲解员,每天陪同众多的中外参观者,都要津津有味地讲述乾隆公主嫁孔府一事;有的杂志、报刊、词典等把此事作为历史知识向读者介绍;甚至有些学术论著也把它做为史实去论述历史问题。前此,余志群曾撰文否定此事,有人亦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分见《齐鲁学刊》1985年5期《否“乾隆公主嫁孔府”说》,及同刊  相似文献   

6.
像蒋少武那样留心拍下三四万张文革历史照片并历经40年保存至今的,在全国屈指可数。今天,怎么来估价这些照片的价值,都不会过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1964年9月,邓小平、彭真在孔庙大殿内参观。!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到曲阜视察。▲1991年10月,朝鲜劳动党中央主席金日成(前)参观孔宅故井。#1965年5月19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前左)在曲阜孔庙。$倾听龙的心声——1981年2,法国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在曲孔庙大成殿下小息。▲1989年5月,民主柬埔寨主席西哈努克(前左四)参观曲阜“三孔”。#1999年10月14日,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参观曲阜孔林。▲中外领导人在曲阜$曲阜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8.
李松龄 《北京档案》2003,(12):45-46
列车经过一夜的行驶,清晨抵达山东曲阜.曲阜位于山东中部,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故里,尤以孔府、孔庙、孔林"三孔"著称,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9.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持续10年多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而今,“文革”已成为历史,在“文革”中出现的小报,是这一历史的记录簿,也是一部反面历史教材。因此,研究“文革”小报,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在等待着     
这些年来,有些人一直主张应该把“文革”完全忘记,不让人再提“文革”。可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些血淋淋的岁月。巴金老人曾经说过:”只有牢牢记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来,”“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我始终以为这些话是千真万确的,我的那些遇过难的朋友们也都以为是对的。可是,不知为什么总有人觉得这些话听起来刺耳。于是,巴金老人倡仪  相似文献   

11.
这里先要说说“我们”。“我们”是“文革”期间北京日报文艺部编文艺作品稿件的几位编辑,即田臧申、王振荣(笔名阵容)、我李凤祥以及1988年病故的赵尊党兄。现在,回过头看看“检举揭发”我们的那些事,您可能会说“检举揭发”人有神经病,还可能笑弯了腰。然而,在那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却笑不出来,甚至还有点儿胆战心惊。 在那些年,“检举揭发”我们的事儿有多起,今天我只说说其中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所谓的“为二月逆流翻案”。  相似文献   

12.
记者的使命     
纪希晨 《新闻界》2001,(4):23-23,25
本文是纪希晨《史无前例的年代》一书的序,标题是编者加的。纪希晨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为写本书他花费了十年的心血。作为人民日报记者,纪希晨同志在“文革”期间有机会目击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粉碎“四人帮”后,他采访了包括叶剑英、谭震林、徐向前、聂荣臻、华国锋等在内的许多当事人,又因参加审判“两案”采访,接触了大量的文件档案。纪希晨同志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使命感,真实地记录下那段“史无前例”的岁月。纪希晨同志说得好:“遗忘历史的民族必然丧失前途”。这段历史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要牢牢记取。我们选登这篇序言的目的也在此。  相似文献   

13.
束星北毕生追求真理,辛勤耕耘播种,被后人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中国知识分子中的骑士”“中国雷达之父”.在束星北家乡扬州市邗江区档案馆,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档案,既有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和竺可桢、苏步青等人与束星北的通信,还有束星北自己在1969年“文革”期间所写的自传、《在爱因斯坦身边工作的日子里》文稿,更有许多关于束星北的历史照片、学术著作和束氏族谱等资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4.
试探归档照片真伪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真实性是档案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也是档案献最为珍贵的品格,甚至可以说是档案的生命。照片档案也是如此。长期以来,我们通常认为通过胶片感光和化学手段获得的传统照片上的影像一旦形成便不可修改,因而传统照片档案的真实性是世人公认的。近年来,数码照相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传统暗房难于做到的特殊影像效果成为现实,对数码照片和传统照片画面改头换面、张冠李戴、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等已变得易如反掌,致使当今数码时代归档照片(包括传统照片和数码照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因此,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强烈要求档案部门要真正站在“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对归档照片进行真伪鉴定,以确保归档照片的真实性(影像原始性),这也是档案工作的历史职责。那么,如何甄别归档照片影像的原始性,有效鉴定归档照片的真伪呢?  相似文献   

15.
《青年记者》2008,(11):F0002
“汶川”、“抗震救灾”、“2008年”……这些关键词将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前方记者拍摄的每张照片中所记录的生命或者死亡,都是定格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诗坛八病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五四”、“文革”、“开放”等三次反传统的猛烈冲击,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用的好东西已经所剩无几。孔子曾提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自居易曾主张“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现在的状况则是:  相似文献   

17.
正一、照片档案的特点一是较强的真实性。它是由照片的纪实性决定的。如果一座历史建筑用文字叙述是一种容易引起联想的表现形式,而用照片档案则能够真实、直接地反映出它的历史感和厚重感。能够满足人们"百闻不如一见"的记忆要求,也能够更好地记载社会的"复杂详情"。二是直观形象性。有很多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都有大量的历史照片留存下来。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形象的历史,如通过艺术照片和生活照片,能够了解当时的服饰、时尚、生活水平等许多细节,对社会的研究有直接的作用。三是生动性。照片档案给我们展示的历史是鲜活的,如果照片数量比较多且有连续性的话,则给我们展示的历史是一部记录性、动态的历史,而不是静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曲桂华 《记者摇篮》2004,(10):54-54
随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走向市场已是指日可待。企业报要想在竞争中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于强手如云的报林之中。必须从坚持“三贴近”,增强报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上人手。曾经因拍摄《倒下的士兵》、《诺曼底登陆》等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照片的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这是他成  相似文献   

19.
我从事科技档案及其研究工作近40年,最难忘的一段历史是“文革”中的十年。  相似文献   

20.
崔述炜 《图书馆》1993,(4):55-56
湖南图书馆拥有“文革”资料数十万份,其来源有三:本馆征集、收购的;70年代初,省“人保组”、“市公检法军管会”和群众组织移交的;80年代初,省文化局在清理非法出版物时收缴的。在文革中,我馆已对部分资料做了整理,装订出传单、期刊合订本五百册和小报百余本。但对全部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分类整理,则是从“文革”后的1985年开始的。8年来,我们对这几十万份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