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常在一些非档案专业报刊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标题:“××珍贵档案在××档案馆被发现”,偶尔类似的新闻在档案专业刊物上也会“露一下脸”。读罢,总感觉是叫人搔了一下脚心——乐的不是地方。想来,  相似文献   

2.
档案馆(注:我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地方各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是一个地方或者一定区域集中收藏史料的特定机构。既然是收藏史料,那么,作为收藏者或者保管者就得对所藏史料有所了解,这是起码的要求,就像博物馆收藏文物要懂得识“物”一样;既然是特定机构,那么,占据着“史料基地与各方面利用中心”之便,其本身也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历史上,我国的档案机构,保管与研究(史料)往往是集于一体的,所以,才会造就像司马迁、班固、刘知几等那样的史学家。今天的情况或许有些不同,分工各有侧重,但本质并没有改变。前苏共中央档案馆就被现在的“俄罗斯…  相似文献   

3.
钟伦清 《中国档案》2003,(11):46-47
《广东档案》2002年第5期刊登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崔小娟、简小欢同志《关于“北水史料”保存的几点思考———写在我院发现“北水史料”之后》一文,介绍了“北水史料”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价值,提出了保存北水史料的对策。读后感慨良多,也引发出笔者的几点思考。一、“北水史料”是如何被“发现”的所谓“北水史料”,就是顺德市杏坛镇北水村1956年至1984年间形成的会计档案和文书档案,共32麻袋。据悉,“北水史料”被“发现”纯属偶然。1996年1月,广东省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在顺德杏坛镇调研期间,到北水村档案室查档案。当他们看过档案柜里保存的…  相似文献   

4.
贵刊2005年第九期刊登了《“九一八”·柳条沟》一文,作者李辉以翔实的史料,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奸诈。在广西永福县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也有一些记载“九一八”事变的照片,同样可以充分证明日本军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奸诈和凶残本性。永福县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一本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月一日出版的《东方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档案馆位于京城东南,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承担着收集、保管档案资料,为政府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职责.在北京市档案馆浩瀚的馆藏中,有许多的档案瑰宝和史料珍品,其中:<剿抚澎台机宜>是反映17世纪清政府收复台湾的珍贵档案文献,著于康熙17年(1678年).这件档案截至目前仅发现一件.还有一套清代照片影集档案,就是同生相馆所拍摄的<京张路工撮影>,系统地反映了当时京张铁路的全貌.这两件珍贵档案史料,已于2002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并被载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之中.  相似文献   

6.
细读《中国档案》2005年第5期《“泛档案”现象析》和2006年第1期《由档案“悖论说”谈起》两文,笔者针对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馆“XX珍贵档案在XX档案馆被发现”这一问题,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刘耿生教授主编的《档案真伪论》一书,对档案内外形鉴辨方法的核心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使安徽省宣城市敬亭山从此名扬天下,自唐宋以来,被历代文人墨客称颂为江南的诗山。深厚的历史沉淀,使敬亭山始终笼罩在浓浓的文化氛围里,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宣城人,从此在这块热土上先后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巨匠、文人雅士,使宣城变得更加美丽而有灵气。坐落在这诗山脚下的宣城市档案馆,保存有近6万卷档案史料,就是这历史变化的汇集。为保护好这些档案史料,近2年来,宣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档案馆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档案馆存在的问题,并拨专款加强市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分管领…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4月,我因编写教育志去南京市江宁区档案馆查阅档案,无意中发现馆藏目录中有1932年陈独秀被羁押在江宁地方法院时的司法档案,陈独秀被押时的档案可是珍贵的史料。5月初,我再访档案馆受到热情接待。当我打开这批原始档案时,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9.
阿昆 《北京档案》2005,(8):42-42
编辑本期稿件,时值一年中最热的伏天,但天热不及档案人对“区县档案编研何去何从”的探讨热。大家从《北京档案史料》(下称《史料》)是否能成为区县编研的样板说起,谈到区县档案编研科的定位,继而提出招募档案编研志愿的设想,您认为这是一条新思路,还是一些档案人(包括阿昆)热昏了头在说胡话?请抓紧发表意见。一旦对本辩题再无新的见解,便转入下一辩题“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 。  相似文献   

10.
徐春祺 《兰台世界》2003,(12):14-14
信息时代给基层档案馆最大的冲击,就是过去那种封闭半封闭的管理体制、落后的管理手段、单一的服务方式。适者生存的道理告诉我们,档案馆要生存、要发展,就要走出一条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路,这就是将档案馆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档案馆面向社会,是档案馆工作的目的。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保存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馆工作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服务社会。各级各类档案馆内存储着大量的档案信息,将档案信息服务社会,使死档案变为“活”档案,既是党和政府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工作适者生存谋求发…  相似文献   

11.
进入8月,全国媒体开始聚焦同一个主题: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60年,正是一个甲子,曾经是血与火的历史在不知不觉中被岁月风干成了文字和图片,历史似乎离我们 遥远了。于是人们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触摸历史的纹理。在史料的查阅中、在见证者的口述里、在当 年的镜头下、在事件的发生地,人们一点一滴地感受着逝去年代的气息。 还原历史真相,这正是突显档案作用的难得良机。在这次全国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中,“档案馆”三个字频 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举办展览、出版汇编、提供史料、协助拍片……像以往一样,档案部门积极地配合着有 关部门的宣传工作。可喜的是,这一次业内同仁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辅助”的层面上,人们看到,在探询历史 真相的研究者队伍里,出现了越来越多档案工作者的影子。  相似文献   

12.
一.做好档案接收工作是丰富馆藏的有效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档案“档案馆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就成为一句空话。而馆藏丰富,才能够吸引社会各界查阅利用档案,使档案馆真正成为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那么,如何丰富馆藏呢?  相似文献   

13.
“规范”.在档案部门可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开展档案工作叫“规范”:档案室、档案馆整理档案要“规范”;整理档案的方法上升到理论是“规范”.档案管理学就是档案整理“规范”学。档案人好像有一种“规范”情结.  相似文献   

14.
讯息点击     
《档案》2012,(4):63-64
临夏州档案馆"档案见证"史料展向公众开放7月24日,临夏州档案馆"档案见证"珍贵史料展览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是该馆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具体措施之一。2007年,临夏州档案馆建成"悠久临夏"档案史料展厅,被州委宣传部命名为"全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该馆在原展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档案馆的文化属性是由档案馆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档案法律法规早有规定的。1983年颁布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明确指出:“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1987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档案法,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新八仟代慰安所,武昌西宫街×号;菊水慰安所,武昌斗级营××号;朝乃安慰安所,九江丁官路慎德里××号;第二花月慰安所,镇江马棚巷××号;立花楼慰安所,上海万安路×××号;曙——海军慰安所,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美楣里××号……”这是上海市档案馆新近在馆藏的一册名为《支那在留邦人人名录》的日文资料中发现的有关日寇侵华期间设立“慰安所”的罪证记载。这本《支那在留邦人人名录》厚达1000多页,于1942年8月由日本上海金风社调查  相似文献   

17.
档案的“发现”,是一种极有意思、极有意义的过程,通常能够带来“不可言说的欣喜”。档案的“发现”分为馆内和馆外两部分,馆内部分要求各档案馆做好档案资源的收集工作,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档案资源的挖掘工作;馆外部分要求各档案馆做好档案征集工作,通过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制定合适的奖励机制,以及做好对外交流合作将留存在民间或散落在国外的档案征集进馆。各档案馆必须强化政治引领、把握时势走向,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大档案开放工作力度,同时注重档案宣传教育、强化档案资源管理,方能使档案的“发现”与发布收到事半功倍之良效。  相似文献   

18.
阿昆 《北京档案》2006,(4):43-43
开场白:本期有两个亮点:一是从去年11月至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管理台<茶余饭后话北京>栏目,邀请档案人员利用档案史料,做了多期回眸首都十个五年计划历程的节目.为此,阿昆特邀该栏目主持人文林、编辑李娜笔谈"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二是叶先生提出了形象而又新颖的"辞海不是小说"的论点,以此区分档案馆与图书馆的不同定位,进而说明档案馆根本没有休闲功能.欢迎大家就此争鸣.  相似文献   

19.
麦春鸣 《海南档案》2009,(3):45-46,48
海日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1月,是海口市唯一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999年10月14日,海口市档案馆被评为“省一级档案馆”。2000年被授予海口市“现代文明机关”。海口市档案馆是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各界利用档案史料和公开现行文件信息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档案史料价值及其学术功能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对近现代史研究,它已被一些专家尊为“衣食父母。”固然,这一方面由于档案本身的属一次文献、内容原始、真实等特性,另一方面也和档案界同仁多种形式的参与分不开。并由此,有档案专家提出了创立一分支学科档案史料学的倡议。笔者从事档案史料编研工作10有余年,虽为浅尝辄止,但在实践中也有点滴体会,认为胡适在史料学研究中强调的“方法的自觉”,确是一种借鉴。这就是对档案史料如何掌握其特殊性与共同性,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其史料价值和学术功能有个较规范的总结。笔者归纳为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