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戴望舒是中国30年代“现代派”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他重视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采用象征手法,将西方现代派诗歌技巧与中国传统诗歌意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有特色的著名抒情诗人。 2 0年代 ,他是早期象征派诗人 ,30年代则成为现代诗派的领袖。综观戴望舒一生的创作 ,他属于 192 7年左右那一批诚实和敏感的诗人。由于受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 ,又由于其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和历史文化源流不同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有着独特的地方。本文试从以下三点对戴望舒与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一、情调 :朦胧与哀愁虽然戴望舒在诗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多种情感 ,用诗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证实了自己复杂而丰富的感情世界 ,他却从来不在诗歌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朦…  相似文献   

3.
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现代派诗人,曾以《雨巷》一诗风靡全国。以前的戴望舒传记有北塔所著的《雨巷诗人——戴望舒传》和王文彬所著的《雨巷中走出的诗人——戴望舒传论》两本传记,2007年5月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祟文书局出版的刘保昌先生的新著《戴望舒传》,将戴望舒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这本书的发行,一方面体现了文艺研究的“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名诗人、学翻译家。他的诗自成一体,被誉为“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分三个阶段,但其诗始终得中西化的精髓。可以说,戴望舒的诗是汲取了西方化营养,植根于深厚中华化沃土,中西合璧且充满民族风情的现代诗。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现代派诗人,曾以《雨巷》一诗风靡全国。以前的戴望舒传记有北塔所著的《雨巷诗人——戴望舒传》和王文彬所著的《雨巷中走出的诗人——戴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代著名《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上,不断地寻求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最好形式,博采众长,既创造性地吸收法国象征派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又注意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戴望舒的创作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历来说法不一。我以为分前,后两期为宜。前期。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写新诗算起,直到一九三七年为止,属于第一个时期。在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风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诗风迥然不同。戴氏诗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表现为沉哀,中期为寂寞,晚期为昂扬。其诗论和新月派代表性诗人闻一多的诗之“三美论”相反,主要宣扬诗的纯粹性,拒绝音乐、绘画入诗。  相似文献   

8.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著名诗人,被称为二、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使他在诗坛上声名大震,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美称。本文试就《雨巷》所表现的内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审美追求,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可能会有助于对“现代派”诗的认识和理解。从《雨巷》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手法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作为“现代派”的一些重要主张。诗人曾说:“新的诗应该有新的情绪和表现这情绪的形式”,“诗最重要的是诗情上的变异”(《论诗零札》)这反映了诗人的一种倾向和追求。《雨巷》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情绪、情调。我们知道,诗人曾怀  相似文献   

9.
戴望舒是中国30年代“现代派” 著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他重视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采用象征手法,将西方现代派诗歌技巧与中国传统诗歌意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的诗,融合了民族和异域诗歌特色,是具有自我独特创造的东方现代诗。其诗歌在意象原型的运用上与中国古代传统诗词有着鲜明的共性,有些诗明显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启发,这就使戴望舒诗歌呈现出互通的特色;由意象的选择所形成的意境与诗情,显示出戴望舒作为“现代派”的代表诗人的独特创造。  相似文献   

11.
刘琳 《语文天地》2012,(6):33-34
《雨巷》这首诗作于1927年夏,于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这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为这首诗,戴望舒有着"雨巷诗人"的称号。当时的戴望舒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法国象征派的特点是极富象征色彩,意向朦胧含蓄,戴望舒的这首诗运用象征这一表现手法,传递着一种浓郁、阴柔之美。同时作者也深受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1905- 1950),浙江余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代表诗有:《我思想》、《寒风中的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  相似文献   

13.
戴望舒作为现代诗派的诗论家针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提出了一些较为独到的观点,其中关于诗歌审美标准的“诗情”说影响最大。本文从诗人对“诗情”内涵阐释及“诗情”说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时代必然对“诗情”说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探寻,以表明“诗情”观在戴望舒诗论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现代派“诗坛首领”的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创作的漫长征途上,用他自己和民族所遭受到的重重灾难树立了一座座极富历史意义的里程碑。现代派兴起于30年代,戴望舒的《我底记忆》的发表,成为现代派的起点,在1937-1938年间达到创作的顶峰。戴望舒的新诗创作历程,无论从他的艺术手法,还是思想主题的发掘,抑或创作主张与原则的贯彻,都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探究空间。诗人所经受的苦难人生更对其在新诗发展史上所起到的伟大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情的“天花”,多情的《雨巷》——第一块里程碑的树立灾难既可以吞食一个怨天尤人的弱者,又可以成为…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略论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望舒是公认的现代派诗歌的“举旗人”,但他的审美追求却定位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他的诗歌创作在显示出现代派鲜明特色的同时,又始终保持着对传统古典美的深情依恋,古朴、典雅与朦胧、新奇是戴诗风格并存的两大特色。他还在不断的求索途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和对后人的启示:继承越多,创新越多  相似文献   

16.
魏尔伦作为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先驱,其诗歌美学观对中国诗人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将从戴望舒早期诗歌创作特点开始,通过分析《雨巷》,从魏尔伦与戴望舒诗歌美学观相似性的四个方面(语言的音乐美、意象的平淡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忧郁美)探讨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并从时代背景等三方面分析魏尔伦是如何影戴望舒的。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现代派诗坛的领袖诗人,他的诗歌将我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现代性明显。忧郁感伤却始终贯穿在他诗歌创作的始终,也成为他诗歌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戴望舒作为现代诗坛上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其诗歌创作所展现的精湛诗艺及独特的诗美追求主要表现在诗的内在韵律,形象的抒情,用全心灵的关照去创造诗美,在现代诗坛上前承象征派后启现代派,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诗派的“诗坛首领”戴望舒以他的创作实践以及他的诗歌理论,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发展历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诗歌创作和译诗活动是同步一致进行的。戴望舒对法国后期象征派果尔蒙、保尔·福尔、耶麦等人的喜爱,使他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在艺术上吸收了很多西方后期象征派的手法,积极的影响了《望舒草》的创作,使《望舒草》成为戴望舒诗歌创作生涯里的一个极富代表性的诗歌集。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原名梦鸥,笔名望舒、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人.主要作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月岁》等诗集.戴望舒的一生是短暂的,作品也不甚丰,但他是中国“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