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语文教育是民族的母语教育,它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几千年来,我国的语文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近现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优秀的语文教学传统慢慢被丢弃了。语文教育一旦失去了固有的民族性,其发展就会陷入困局中。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语文教育的民族性特点,吸收传统语文教育的教学经验,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知古今,鉴得失。把我国语文教育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来考察,其发展之路才会更加明晰和正确。严格说来,我国语文教育发端于先秦时期,迄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后,现代语文教育掀开扉页。然而,由于西方印欧语系的母语教育模式大量涌入我国,我国又过分地强调了意识形态因素,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导致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民族性特征大大削弱,付出的代价也甚为惨重。以史为鉴,从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无疑是明智之举,对推进我国新世纪的语文教育改革,建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教育体系,也将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3.
语丝     
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接受别的民族的文化,要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有矛盾,但又统一,缺一不可,继承传统文化,就是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所以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这个问题会贯彻始终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活动的出现和母语的产生几乎是同步的,其历史地、必然地肩负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基础性、文化性、民族性使命,具有关乎中华文化兴衰和中华民族存亡的重要意义。追根溯源,语文教育之"根"在文化,任何背离这一根本而追求语文教育的所谓完美都将注定是缘木求鱼、隔靴搔痒,最终将使语文教育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把我们的教育内容从民族精神的单纯教育拓展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兼容并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来感受传统文明、民族文化的强大力量,这样的民族精神教育才会更加生动,更加富有生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性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语文教育现代性建构不言而喻。为了让语文不再背负"误尽苍生"之罪,将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推向比较完善的境地,必须保有它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7.
乌申斯基的民族性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他既反对闭关自守,也反对盲目崇外。他认为民族性是民族教育的灵魂,要求根据本民族的需要,批判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遗产,建立自己独创的教育思想体系。这对我国当代教育理论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日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史实出发,在文化的视角下可以探寻出中日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差异。通过对中日文化传统形态和中日处理东西方文化机制的不同的分析,来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民族性中处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进而思考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民族性的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梳理了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历程,总结了该过程中中国教育学民族性发展的阶段:西方的理论的引入和教育学民族性的萌芽,中断的民族性以及开放中重新寻找民族性等三个阶段。并从三个方面反思了我国教育学的民族性的生成:应当处理好西方化与本民族教育传统的关系处理;教育学应当重视实践和本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环境中,面对机遇与挑战,怎样寻求发展,使之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我国文化而言,只有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在维护文化的民族性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民族文化自身进行优胜劣汰的同时,关注实际,开拓创新,并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学是中国传统教育学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发展的产物,民族性作为它的主要属性,是中国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教育学的主要标志。对于中国教育学而言,它在继承中国传统教育学的同时,经历了一个借鉴、模仿甚至移植他者教育学的过程。尽管中国教育学在不断发展,但如何全面关注民族性依然是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中国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只有立足中国多元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不断关注中国多元文化的教育实践,才能凸显其民族性,中国教育学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话语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文化民族性是民族之间区别的根本标志之一。文化民族性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而外交政策也反映了该国的文化民族性;不同国家的文化民族性对其外交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这种文化民族性也制约着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一个国家外交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时代、阶级、经济等因素制约之外,文化民族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文化民族性对国家外交的影响不能无限度地放大,要正确看待。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志,是民族文化属性的范畴。本文从论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出发,解读了民族性属性衍生出的一系列属性,包括生产属性、生活属性、封闭属性以及认同属性,旨在更好地把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志公先生是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理论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又强调立足于中国国情,提倡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他的语文教育理念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对我国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的探讨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个民族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受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制约,而且还受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心理特点的影响。为了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语文教学的路子,需要对我们长期的传统语文教育进行认真的研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语文教育体系,推动语文教学朝着科学化和高效率的方向前进,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他先后两次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主要是从传统语文教育的做法中探求经验。第二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一次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  相似文献   

16.
张志公先生是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理论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又强调立足于中国国情,提倡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他的语文教育理念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对我国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的探讨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志公先生是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理论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又强调立足于中国国情,提倡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他的语文教育理念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对我国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的探讨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国际化是现今世界众多的潮流之一,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巨大。但人们多注意教育国际化的积极方面,而对其消极面即教育国际化对各国民族性的影响或多或少地被忽视。事实上,教育国际化对各国民族性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尤其是消极方面的被忽视,对处于劣势的国家的民族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辩证地看待教育国际化,正确认识它与民族性的关系,对世界各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来,语文学科性质经历了复杂的演绎,可以用“工具性”、“文化性”、“人文性”、“民族性”四性对语文学科教育性质定位,并围绕这“四性”进行汉语文教育的学科构建,包括语文教育的能力素质、文化构建、人文养成和汉语言民族性等四个相应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当前研究中国人民族性实际上只指汉族而言,这是不全面的。除汉族外,尚有五十余种少数民族。故研究中国人民族性,应包括研究每个少数民族民族性。本文对云南大理白族的民族性进行研究,指出白族的民族性有三个方面特点:很少有攻击行为,有较多的和平态度;在生活中注意美的追求;多属于进取型,即具有勤劳本业并勇于拓殖的精神。白族民族性形成过程中,佛教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