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不仅是教学难点,也是日常交流中使用出错频率较高的词。接触过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内外意识"是日本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笔者在多年日语授受动词这一语法点的使用分析中,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及"内外意识"这一文化特点与其有机结合,使学生最大程度理解授受动词使用的基本原则,既减少误用,也对日本的内外意识文化加强了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关东州"地区的日语教育正式进入战时体制教育的时期。因此,日本殖民统治当局在东北地区颁布新学制,定日语为国语来提升日语的地位,建立起完整的学校体系,还在1943年颁布了极具强制性的《关东州人教育令》,在"关东州"地区逐步加强普及日语的力度。这种日语教育罔顾中国民众的意愿和情感,以培养侵华战争的后备军为最终目的,充分体现了其奴化教育及文化侵略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本文分析了日语的"暧昧""、委婉""、省略"的表达形式,反映了日本的文化特征,要学好日语必须了解日本文化、日本人的语言心理、言语习惯等语言以外的内在东西。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的内外有别意识在日语词汇、随声附和表达和寒暄语、惯用句和谚语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日语教师除了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自身日本文化常识,关注语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内外意识之外,还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日本人的内外意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并可通过旁征博引、中日对比、情境模拟等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日本社会内外意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5.
张雷 《现代企业教育》2012,(23):222-223
谚语是蕴涵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语言单位,是民族语言长期发展的产物,日语谚语是日本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日语谚语是认识和理解日本人与日本文化的一把钥匙。本文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中有关夫妻关系的谚语进行初步归纳整理,并通过这些谚语从男尊女卑意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对夫妻关系的认识三个方面来考察了日本人的传统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6.
"女性语"是日语的一大特色,产生于日本室町时代的中后期.日语中的"女性语"无论在语音、语调还是用词、文体等方面都与男性用语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学习日语的人都知道"暧昧"是日本语言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日语表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既反映了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也反映了整个日本民族的文化特性.暧昧的语言表现几乎涉及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我们在学习日语当中的难点.本文从表现形式入手分析日语"暧昧"表达的内涵,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现代日语中有许多外来语,外来语在日语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由于有了外来语的加入,使日语词汇更加丰富,更有表现力,也使日语系统明显地具有某种"开放性",更有利于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异质文化。外来语的广泛使用,不仅拓宽了日本人的文化视野,给日本人带来了新概念、新思想,甚至影响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杨敏 《华章》2011,(17)
日语中外来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像日本一样外来语泛滥的国家是没有的.明治维新以来,"和魂洋才"已经变成日本立国文化方针之一.外来语也一直在日语中流行着,不仅广阔了日本人的文化视野,而且给日本带来了新的观念、知识和事物,更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所以,外来语和日本人的性格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的敬语在日常交际中出现频率很高,并且存在于日本的各行各业,无处不在.日语敬语的使用原则除了考虑彼此间的上下关系外,还要考虑人际间的恩惠授受关系、内外关系、亲疏关系、公私场面关系等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敬语的使用原则来了解日本人的敬语意识.作为一种说话方式,敬语式表现反映出日本人独特的交际原则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层面上具有十分广泛的共同性基础。近年来,国内对于日语语言及日本文化的研究更为深入,特别是对于日语语言文学背后所蕴含的日本社会文化和主流意识的研究,更是成为了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脉络及主要特点,并结合日语语言文学和日本社会的典型案例,剖析其背后蕴含的日本文化中的家园意识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日交流可谓源远流长。汉唐时期,日本以中国为学习对象,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而到了近代,中日交流却出现逆转,日本的"汉语"大量地融入到中国的日常用语当中,日语的借词成为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的传入的几个阶段展开考察,力图对日语借词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从而对日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母语文化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影响因素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日本学者冯富荣教授的研究方法,以日语中表示拒绝意义的"ぃぃ"和表示感谢意义的"す みません"为中心,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和日本人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在对语言表达的理解上存在着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习环境的改善,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其日语武思维方式逐渐养成,受母语文化和习惯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4.
朴英花 《考试周刊》2012,(28):87-88
寒暄语代表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素质和语句表达特点,一个国家的言语,可以充分展现其固有的文化特征。日语中常见的问候语,看似简单容易,却蕴含深厚的日本文化底蕴,表现了日本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和文化习俗。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日本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交往时都使用寒暄语,而且寒暄语在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学好寒暄语是更好地与日本人交往的必备条件之一。日本人有着极强的集团意识,"和"与"恩"的理念甚至影响到言语方面。本文通过日语寒暄语中的例句,找寻日本文化的一些踪影,为日语学习者熟悉和了解日本文化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5.
李雯 《考试周刊》2008,(2):161-162
汉语和日语中都大量使用汉字,却分属两种语言体系.二者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是日语学习者的一个障碍.特别对于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来说,使用准确的表达方式更为重要.本文围绕汉语"想"的几种具体用法,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译文的考察,来寻找日语中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周边文化相互作用才得以形成的,反映着特定的人类集团的社会生产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日语会话最讲究的是"言葉遣い",意思就是谈话时要照顾到对方的情绪,从而使对方与自己心意相通、关系融洽,达到"和"的目的.于是在日语的日常口语中有些词或句子被赋予了微妙的引申涵义,表现了日本文化含蓄的特点.本文从日语的"言葉遣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入手,通过对日语中常出现的"言葉遣い"的现象的分析,考察日本文化的传统思想和意识,以及日本人日常生活"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日语敬语是日语基础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好日语敬语知识,熟练顺畅使用日语敬语对于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顺利展开人际交往沟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尝试对日语敬语教学展开分析,结合JF日语标准中的"can-do"模式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期望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有为数众多的委婉表达,在日本社会交际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论文以日本经典电影《情书》为考察对象,分析日语句尾的非断定委婉表达方式。通过对这部电影里的非断定委婉表达方式的分析,希望能抛砖引玉,充分了解日语的朦胧暧昧之美,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把握日本人的交际心理,懂得日本人说话的实质,对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人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语的助词“も”和汉语的副词“也”貌似简单,但无论是在中国人学日语还是在日本人学汉语时,都很容易出错。本文从它们的词性及接续方式着手,主要从对译的角度,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试图将它们的意义用法清晰呈现出来,以期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日本的汉语学习者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日语学习者授受表现误用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国日语学习者授受表现的常见误用,发现由于学习者没有充分理解授受表现与日本"和"文化以及由"和"文化所衍生出的恩惠意识、等级关系、内外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引起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