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雪芹 《文教资料》2016,(4):79-80,124
广播电视编导是高校广播电视学具有跨学科色彩的艺术教育专业。本文从一线教学经验入手,以《电视舞台艺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为研究样本,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特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学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以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电视编辑》为例,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对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基础,旨在提高整个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广而告之的"杂家"是目前大学里广播电视事业中一个新兴专业——广播电视编导。该专业需要学生掌握电影电视节目的策划、设计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的专业性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需具备较高的政治领悟能力以及基础理论修养。目前,广播电视编导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各地的电影电视、文艺部门从事电视电影策划、文案、艺术摄影、记者、编辑、主持人、后期制作师等多方面的工作。广播电视编导是一个占据了很多领域的实用型专业,该专业不仅需要掌握课堂上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课外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学生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学教育要大力增强四个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媒体机构对刚走出校门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一些毕业生颇多微词。电视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后首次进入电视台的比例始终不是很高。这就暴露出广播电视新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醒有关学校在构建电视新闻学知识和价值体系时,务必增强新闻意识、受众意识、媒介素养意识以及电视新闻的实战意识。  相似文献   

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4):256-259
3D电视因具有纵深感和立体视觉效果而比平面电视更有吸引力,故3D电视的发展成为数字电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3D电视的制作和实验教学也成为一些高校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等专业新的教学与实训内容。论述了3D电视的原理,列举了几种常用的3D电视拍摄、编辑与播放设备,从数字媒体、广播电视相关专业培训3D电视人才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多通道3D电视投影系统实验室建设方案,为相关高校建设3D电视实验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受电视业界的影响,迅速发展。而我国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由于其产生于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很多与电视业界需求不相符的地方,本文充分分析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方高校应从4个方面来培养创新应用型的编导人才。  相似文献   

7.
卢红玲 《高教论坛》2024,(3):111-116
对全国6所地方高校广播电视领域的艺术硕士培养方案分析发现,当前艺术硕士培养存在着培养目标同质化,课程体系与学术学位趋同,前沿类、跨专业类课程不足,专业实践缺乏系统化设计,产教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双导师制流于形式等问题。地方高校必须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系统设计专业实践,健全完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和双导师制,不断提高艺术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播电视在中国的普及,每年都有大量的广播电视人才走出校门,步入广电媒体的台前或幕后,台前的称作播音员或主持人,幕后的就是编导。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专为电台、电视台培养专业的台前与幕后人才的。前一段媒体报道的央视《天气预报》新主播王蓝一便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相似文献   

9.
电视制作设备数字化是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高校电视制作专业实验技术也正从"模拟"过渡到"数字"时期,专业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类实验设备技术发展的必然性,掌握好数字化专业实验设备所带来的新技能,以发展的眼光看数字新技术,充实和拓展电视制作实验设备所蕴涵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探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教与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战略选择应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做专业分方向培养战略,走一条具有自我优势的道路。只有这样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才真正意义上符合“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