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学校来说,每个学生只是学校的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但对于家庭来说,每个学生却是家庭的100%,因此学校务必要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学校对学生的安全保护义务,如《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修订)第22、24条就规定了学校设施和举办活动时对学生的安全保障义务。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学校应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基于学校安全工作的基本定位和逻辑框架,提出了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关键与要点。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并于日前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席或擅自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相似文献   

4.
学校安全就是学校师生和学校财物必须受到保障、没有事故发生的状态。学校在实施教育的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安全保障的措施。没有安全保障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没有安全措施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搞好学校安全工作,必须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加大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校园安全。  相似文献   

5.
《河北教育》2009,(4):7-7
阳原县教育局对原有的学校、教师的考评办法进行了修订,新增了新的考评内容:一是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按学生成绩高低分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二是要求学校进一步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提高学校应对突发性灾害的能力。三是学校实施国家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提高教科书的使用效益。四是将教师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和严禁有偿补课,列入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范围。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安全的构成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安全由人身安全、学业安全、财物安全和心理安全等构成。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弱,安全易受侵害;有强烈的安全需要,受害后伤害明显;安全知识缺乏,安全素质偏低;处于成长期,社会免疫能力弱。大学生安全事关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事关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以及家庭幸福,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大力加强安全管理,构建校社防护体系,大力加强防护训练,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有效地保护好大学生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一般狭义的理解,学校安全仅仅指一些身体的伤害或疾病,如扭伤、打伤、烧伤、跌伤、溺水以及生病等等。但我们现在理解学校安全应该是广义上的,即除了身体上的安全外,更强调心理上的安全,任何对个人的威胁和伤害都可以被看成是安全问题。使用广义上的含义去理解学校安全,当学生被迫遭受口头上的辱骂、威胁、变相体罚或体罚时,学校是不安全的;当学生的健康或平静的心灵遭到伤害的时候,学校也是不安全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多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安全工作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学校安全事故有所减少。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校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09年春节即将来临,为了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校园的稳定,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以学生、教师为本,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和学校管理者的关注,在具体执行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以合供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全国880名中小学教师展开实证研究,了解了中小学安全风险防控的现实困境,分析了学校教师对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的合供意愿。在合供理论视域下,学校、学生和家长实现价值共创,激发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多元参与合供的风险防控机制,这对于破解当前中小学安全防控困境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的安全保障是学校进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学校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学校对学生安全状况的格外关注。“911”以后,美国更加关注学校的安全。这就是身体安全、情感安全和智力安全。借鉴此,将有利于我国学校安全保护状况的改善和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平安:构建和谐校园之首 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保障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因此学校要把师生的安全教育和维护正常的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学校时时刻刻紧绷“安全”这根弦,抓好“安全、教学”两件事.保护好教师、学生、设施三个群体,严密排查教室、宿舍、环境区和其他活动用房四大场所。成立安全组织机构.严格安全制度,规范的对师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开展安全自救演练,日日排查安全隐患,执行安全制度五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需要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防范机制、并常抓不懈。学校肩负着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重任,必须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各学科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责无旁贷地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发出预警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管理,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通知要求,一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管理。有寄宿生的学校应当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加强值班,配备专人负责学生宿舍管理和安保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严防不法分子侵入。认真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要加强中小学安全设施建设。采用燃煤取暖的学校,在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室内安装的燃煤取暖设施必须安装有排烟管道,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一岗双责”即一个岗位两份职责。安全重于泰山,我省已将安全工作纳入“两基”迎“国检”的“五个一票否决”和“七项重要内容”之中。学校的安全工作不只是校长和学校分管领导的事,也不只是班主任教师的事,我们全体教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学生的安全问题必须放在首位,要做到时时管安全,处处管安全,人人管安全。只有齐抓共管,才能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石光兴 《贵州教育》2010,(7):15-15,19
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创造良好育人环境,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人们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学校就是寄宿学生的港湾。学生寄宿学习,安全第一,学校就必须给他们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学习环境。农村学校,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有许多学生离家二三十公里,  相似文献   

16.
对河北、贵州和云南三地共19693名城乡3~6年级小学儿童的安全应急能力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不同领域安全应急知识的掌握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学生不同领域安全应急能力的发展趋势不同,5至6年级是迅速提升的一个阶段;女生的安全应急能力略高于男生;西部地区学生的安全应急能力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的安全应急能力明显高于完全小学和教学点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过低会对学生安全应急能力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学校安全应急教育应坚持系列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建构科学的小学安全应急课程体系,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小学安全应急教育体系,逐步缩小东西部学生安全应急能力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7.
大批先进的教学设备装备到中小学校后,学校信息技术教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应建立健全适合信息技术教室安全工作的一整套管理制度。一、要确保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大多为强电和功率较大的用电器,由于机房设备多、人员集中,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防止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在学生使用设备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操作规则。教师应该熟悉设备、电路及各种电器开关,学生在使用电器设备时,教师必须在场给以指导和监护。二、信息技术教室、机房配线及电源…  相似文献   

18.
校园安全管理是中小学最为重要的任务,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学校的主要任务,而且也关系着学生的未来。近年来,由于校园暴力和意外伤害等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了严重威胁,外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起起安全事故,提示和警醒我们校园安全形势并不乐观。校长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应当充分认清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全面抓好学校基本建设、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校园安全事务。尤其对于完全中学而言,学校包含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学生个体之间的成长背景、生活阅历、身心发展等各方面的差异明显。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基于校园发展特点,肩负起社会及学校赋予的重要责任,不断加强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反思,通过科学的安全风险预防机制构建,为学生营造幸福安全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李帮勇 《云南教育》2008,(14):47-47
抓安全管理是学校的头等大事。然而,以牺牲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代价,来换取学校安全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是消极的、负面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梁树秋 《考试周刊》2010,(40):227-227
人人都要关心学校的安全工作,学校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社会、家庭要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学校安全工作检查、监督、指导和查处力度.把学生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