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小说叙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神话传说,经过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等历朝发展,逐渐积淀,形成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根性。莫言的文本,见证了莫言于传统的承继;狂欢化的语言、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腔调、粗野泼辣的民间英雄以及中国缩影式的高密东北乡,又见证着莫言于传统的发展。在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和中国传统叙事的融合中,莫言以自己的才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是对他叙事艺术的全面总结。在该小说中,叙事视角的自由转换、元小说叙事等多种典型特点都有所彰显。文章以《生死疲劳》为线索,主要分析莫言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并探究各个手法在莫言的"文学王国"中的初显、成熟运用和不同文本中所展现的具体变化。  相似文献   

3.
莫言结局     
莫言在他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里,对传统叙事、意义、审美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甚至颠覆.在终结这些的同时,莫言用自己的方式重塑了自己的独特的叙事原则、意义、立场和审美原则.狂欢化和戏谑化的语言使整部小说笼罩在彻底的反讽和张力之中.这部有着新颖独特视角的小说彰显了莫言小说创作所能达到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4.
历史叙事是莫言小说叙事的重心,莫言历史叙事的独特性在于其强烈的历史批判意识,这非常符合西方读者对莫言小说的接受,它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重要原因。莫言历史叙事的批判意识与其少年时期的沉重生活体验和其坚持个人生活体验的写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莫言小说的创作基础是历史观。历史观不仅决定了莫言的英雄崇拜情结,而且使莫言小说的历史叙事传奇化、人物塑造英雄化。莫言小说的英雄主义给新时期文学注入了强者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莫言的《生死疲劳》出版之初便引起叫好,不光是在章回体、民间语言等形式特征上引人注目,尤其在叙述方法和视角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创新,形成了由大头儿、蓝解放、莫言组成的三元叙事话语。此种叙事手法在丰富了文本内涵的同时,在塑造人物形象、审视历史、寄寓政治隐含等方面都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莫言往往在刻画生命本质的时候将动物的元素加入进来,从而实现对于人性的深度挖掘。阐述莫言作品中的动物叙事,首先从生态意识层面、生命主体层面、人性的异化层面对莫言作品的动物叙事内涵进行剖析;然后从"丑"以及"荒诞"两方面对动物叙事的审美意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蛙》中,莫言延续了《檀香刑》中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对话,借此凸显出民间叙事的优势。小说民间叙事的特点表现为:提供另一种历史文本;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在面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时,民间叙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这正是莫言的民间叙事无法规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悖论叙事是莫言小说《蛙》的鲜明特色。莫言运用悖论叙事,既塑造了悖论式的人物形象,又表达了救赎与救赎的虚无、传统伦理观念与现代化进程的悖论主题,并且呈现出庄重主题与狂欢风格的悖论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小说在叙事上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尤以《十三步》为甚。这部小说是莫言作品中使用叙事技法最为复杂的一部。叙事视角不断转换而营造的语言迷宫,使小说更具有陌生化和荒诞感。分析和梳理《十三步》的叙事内容、叙事结构,可以探寻到作者复杂与生涩叙事的意义在于揭示现实失序与荒谬。  相似文献   

11.
鬼童叙事与血腥叙事构成了莫言小说残酷叙事的两大支柱,前者让莫言在对令人毛骨悚然的魁魅世界讲述中完成了对成人——儿童秩序的拷问和质疑,后者则委婉地承继了批判国民性的传统,完成了对国民性格中嗜血的残酷本质的揭露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薛浪 《文教资料》2013,(35):81-82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复仇”是比较容易见到的主题.但是随着时代的不同,复仇的内容和意义也都会有相应的变化.鲁迅和莫言的作品中,“复仇”的社会批判色彩和生命体验更多一些,而本篇文章则是从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上分析了二者的复仇叙事,能够帮助读者更方便的了解二者和复仇相关的作品.根据研究表明,莫言的复仇叙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鲁迅社会批判精神的一种继承,利用复仇来对生命强力进行呼唤,和鲁迅的社会担当能够形成一种呼应,并且二人的叙事策略和技巧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鲁迅更偏于理性,而莫言则更加的感性.  相似文献   

13.
《生死疲劳》是莫言叙事才能的一次大综合大爆发,他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叙事技巧树立了山东高密东北乡又一座文学丰碑。笔者将根据叙事学的一些理论,从叙述视角、叙事者、叙述接受者以及叙述时序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莫言在《生死疲劳》中对其出神入化的综合使用以及其达到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4.
莫言一直在用其独有的叙事技巧,反思自己对家乡生活的实在体验。他以叙事角度讲述历史,消解人们记忆中的历史,颠覆传统的历史意识。本文以莫言的《生死疲劳》为例,从反思历史和独特视角叙述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莫言对历史意识的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莫言新作<生死疲劳>的分析,揭示出在莫言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三方面的承续性,即:"高密东北乡"上的乡土叙事;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充满生命感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于1988年用35天"急切而做"的最具有思想性的第二部长篇巨著。莫言娴熟老练的叙事技巧,融汇传统与现代的叙事精髓,大胆的创新精神使得这部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反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独特的叙事视角使莫言的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儿童叙事视角带领读进入到明净绚丽的自然状态;成人视角使读领受了多角度思维的快感和想象的愉悦;亲缘叙事视角则让人们得到穿梭于时空的美感以及对种族退化的忧虑。莫言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感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8.
莫言八九十年代的"干预小说"无论是反映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的生活现实造成的巨大冲击,还是对由于政治制度的不健全产生的权力腐败、不正之风的问题进行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都对宏观政治和微观政治介入民众的现实生活采取了相应的叙事策略。具体表现在对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乡村生活的逼真描摹,对宏观政治在基层实施的偏差采取了相对超脱的叙事策略,对微观政治改塑民众的价值观念方面呈现出悲悯的叙事色调,结构也是一种政治自然体现出莫言叙事的狡黠。  相似文献   

19.
村庄为莫言的文学创作开启了创造性的文学视角。莫言以村庄为书写对象,借以独特的村庄叙事手法成功的塑造了"高密东北乡"文学村落,利于他对中国民间、历史与当下进行现代性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莫言对于民间叙事一直是比较执着的;当描写乡村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写作上的雷同倾向,如何使乡村题材小说更具有艺术性,无疑是作家们所要寻觅的.本文试图对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进行分析,来探索对于乡村题材小说的另一种形式的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