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沧州武术文化的长盛不衰,与其地理条件、历史背景、民族构成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京畿之地和南北要冲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沧州是习武之人的汇聚之地,加之,沧州一带自古有习武的传统,明代又有大量习武的回族军功世家迁入,更丰富了沧州武术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沧州武术,源远流长,明清以来,已享誉天下.沧州武林人士继承中华民族刚健有为传统美德是沧州武术昌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解读武术"抱拳礼"的哲学渊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习武之人都知道“抱拳礼”的外在要求,但并不是所有习武之人都能知道“抱拳礼”的内在的精神内涵,而且极少有人能从哲学层面上对武术“抱拳礼”的哲学渊源进行系统的整体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哲学的系统整体观、系统和谐观、系统过程观的分析来探讨“抱拳礼”的哲学渊源。  相似文献   

4.
在武侠小说中,人们总是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称赞习武之人的灵动和敏锐。其实,孩子智力的发展就是从“耳聪目明”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徽州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徽州武术蕴涵着丰富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并对传统徽州习武之人形成了软制约;而徽州宗族严密的规范制度对传统徽州习武之人则形成了硬制约.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它所依存的文化根源.“善行河北”植根于燕赵文化,“道德沧州”则得益于武乡文化的助推.通过沧州武德精髓与沦州好人文化内涵的比较,探析沦州成为全国闻名的“好人之城”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歌谣在我国源远流长,是民间文学中的奇葩。在浩如烟海的歌谣中,沧州歌谣仅是一朵小花,但它有别于其他任何一朵,独具特色,香馥色浓。 歌谣既属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必然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必然要反映群众的生活并受其影响。因此,沧州地区的群众生活等种种因素,必然是沧州歌谣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的直接原因。沧州,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战乱频仍,兵燹不断。百姓为求生存,人多习武,民风强悍。至今,沧州许多地方还流传着这样一些歌谣:“东、北二关(即古沧州的东关、北关,今属沧县)赛梁山,庞家河子(村名,今属沧县)赛潼关。”“宁绕九龙口,不从五石桥(指王、杨、韩、赵、刘五个石桥,皆为村名,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走一走。” “羊三木,吕家桥(皆为村名,今属黄骅市)。雁过拔根毛。老爷们儿不在家,老娘们儿也不饶。”现今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新兴村,解放前也素有“小梁山”之称。这些地方,  相似文献   

8.
“站似一颗松,卧似一张弓……”虽然已是寒风凛冽的冬天,但南京市安怀新村小学校园里却充满了火热的气氛,一群“红领巾”正在操场上聚精会神地习武,看他们个个身着练功服,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俨然“武林大家”的风范。  相似文献   

9.
科学素质教育与弘扬科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认为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重科学素质教育 ,弘扬科学精神。一、素质教育中蕴涵的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精神在西方 ,针对科学教育的弊端 ,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提倡“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 ,提倡“科学教育人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整合”。而在我国 ,80年代以来 ,就不断提倡“文理渗透”、“引文入理”、“引理入文” ,要求拓宽专业口径 ,加强基础理论教育 ,开设德育、语文、通史等共同课程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尤其是人文学科的选修课程。因此 ,大…  相似文献   

10.
沧州地处燕赵,自古以来多战事,迫使贫苦人民习武和卖艺,沧州落子随之而生.诞生在民间的沧州落子是河北最具典型的三大民间舞种之一,早在1730年左右就有了活动,从最初的莲花落逐步融合戏曲、武术、民歌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渐渐形成了至今这种程式严谨、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11.
“技击余闻”系列小说是以林纾《技击余闻》为起始,主要集中于民国初年刊载或出版的一系列文言笔记体小说.它们着重表现技击功夫,将一系列武功搬进了小说;同时也对习武之人如何处理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思考.“技击余闻”系列小说作为一种先导,为1920年代现代武侠小说的成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点选辑     
大学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杨福家在《文汇报》6月18日撰文强调,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物质存在很简单,包括仪器、设备、大楼等等。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共性,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的精神。(1)校训是学校学术和文化的结晶,是大学精神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集中的体现。“提倡新学,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真理”;“光明与真理”等等,  相似文献   

13.
河北民间舞蹈沧州落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与当地的民间文化浑然一体,直观地表现该区域人民的精神、性格、气质、生活方式、物质文化、宗教信仰、审关心理等一切。“原生型”沧州落子表现的是真实的、内在的情感,在其群体心灵的撞击中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作为该区域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丰富了民俗的内容,又推动了民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培森  周鸿 《时代教育》2007,(9Z):11-1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人格特质,大学精神产生于大学文化主体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主体与其外部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其中“大学之境”、“大学之人”、“大学之事”构成了一所大学“永恒的风景”。大学精神是一个自然的历史流变过程,需要时间去锤炼.需要历史的反观。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精神对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市民的凝聚力、提升城市向心力的重要作用。沧州精神清晰地镌刻着沧州的地域特点与历史文脉。"勤奋上进、友爱善良、坚韧侠义、勇于担当"已经成为沧州人民的精神纽带和价值共识。沧州作为新型沿海城市,要想在新一轮的发展经济、壮大硬实力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必须改变传统思维定势,立足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沧州精神的特殊作用,挖掘沧州人文特色资源,打造沧州历史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沧州综合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于一九八四年二月,其前身是沧州师范学校。由于沧州师专建校较晚,故本校科技大事记即从一九八四年以后写起。 一、自沧州师范改建为沧州师专之日起,即提倡“教学、科研双肩挑”的高校战略方针,引导教师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向科研进军,以使教学、科研互相促进。 二、一九八五年一月始创办学报。其理  相似文献   

17.
宋代社会重新提倡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乡村邻里之间也深受其影响.尊礼守法,提倡孝道,促人向善是当时社会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乡里有德之人,会获得很高的乡评赞誉,受到社会的尊重,而无德之人会受到乡邻的轻视.邻里之间更多的是和睦相处、相互帮扶的关系,但也存在仗势欺人、彼此争斗的现象.这些对宋代基层社会的稳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何谓经典?经典是文学长河中经时间淘洗之后留下的瑰宝,它能带给后人多方面的教益和美的享受。亲近经典,敬畏经典,就是亲近、敬畏人类高品位的文化成果。鲁迅先生提倡“文化立人”。最能立人、最能立健全之人的。莫过于经典。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习武之人都十分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有句谚语说:“习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意思是说,要是最基本的腰腿功夫没有相当的基础,那么不管你练的时间多长,招式多花,最终是白辛苦一辈子。基础物理课是我们学物理的人的基本功,它是在物理学各个领域里长期起作用的因素;物理学又是门生动的学问,它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我们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班级经营”的基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经营”,是本世纪中期以来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和提倡的一个新概念.它与我们平常所讲的“班级管理”、“班级文化”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区别.综合台湾教育界的一些研究,可对“班级经营”理论的基本脉络;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