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黄宾虹先生是中国现代国画大师,中国现代美术史学的创始人之一。在画技上,他的"五笔七墨"独步画坛;在美术史学上,他所编辑的《美术丛书》对美术史的研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是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文章在遵循美术史学传统研究方法基础上,吸取出版学、传播学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的发展阶段、地位、作用,揭示其开放的学术精神和包容的编辑思想等特征。对于填补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和近现代专业学科出版史研究的空白点,为当前美术期刊编辑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清末以来,梁启超所倡导的"新史学"成为中国学者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史学界不断趋新的有益探索,都为美术史的写作提供了有益指导,主要体现在美术写作体例、美术史观和美术史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在梁启超及其所倡导的新史学影响下,民国时期中国的美术史书籍的写作与研究具有体系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对于20世纪下半叶的美术史学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如何解释宗教艺术品,如何面对石窟艺术,一直是美术史家不能回避的问题。由此产生的一个现象就是过度阐释,其结果是令观众像欣赏美术品一样赞叹古老的宗教作品。这是一种误读,误读导致误解。精美的克孜尔壁画、敦煌壁画和诸多石窟造像遗存,等待人们重建当年的精神家园。如今人潮涌动的敦煌,让国内外参观者借着一柱柱灯光,在幽暗的窟内惊叹或隐或现的佛菩萨之美。假如没有美术史和美术史家,"宗教艺术"是不是另一种叙述状态?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不仅是一部简单的美术史著作,而且是关于中国古代视觉图像的著作,其取材和研究角度都是以往传统的美术史类著作较少见的。美术史类著作的体例主要有美术通史、各个时期著作、各个门类著作等。诸多体例决定了著作的叙述形式和主线。从以往体例来看,美术通史的常规叙事顺序是以时间先后为主线的,体现为通史类著作。本书与之不同的是,它打破了前人美术著作中以美术家、美术作品为主的研究角度,从两个方面体现了视角的转变:从看重艺术作品的质量转到着重其传播的途径和广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出版暨《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编辑出版工作座谈会于1月11日在北京国际艺苑举行。被誉为“建筑美术史长城”、作为我国标志性出版物的48卷现代美术全集,连同前已出版的60卷本《中国美术全集》的出版,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署有关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赞誉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彭莱 《湖北档案》2003,(8):28-30
阮璞先生与美术史论结缘,应从他1936年就读国立北平艺专时算起。那时他在该校绘画系主修油画专业,学校在第一学年便开设中、外美术史两门大课,中国美术史由著名美学家、书画鉴藏家邓以蛰先生担任。邓老师娓娓动听、深浅适度的讲解令阮先生极感兴趣,听课一年的结果,他决心把美术史定为自己的第二主修专业。另一位对阮先生学  相似文献   

8.
苏醒 《编辑学刊》2024,(1):86-91
近年来,美术史著作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与读者的喜爱,美术类出版社亦将此类选题作为重要板块。文章旨在探讨此类选题的策划构想及编辑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首先分析有关20世纪中国美术史著作的状况与局限,结合上海书画出版社近年来出版的海外学者撰述的美术史书籍,探讨此类选题开发的策划构想。其次从具体书籍的编辑出发,分析此类书籍在文本编辑、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最后,则从美术史的特殊性出发,阐述图像对书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中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美术鉴赏课,一直被美术教师们认为是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因为当前中国的很多中学美术课除了初中开设了一点素描、色彩的基础课程以外,类似书法、中外美术史论、美术鉴赏等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很多学生对美术常识和美术史论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所以进入高校后开设美术鉴赏课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阮璞先生与美术史论结缘,应从他1936年就读国立北平艺专时算起.那时他在该校绘画系主修油画专业,学校在第一学年便开设中、外美术史两门大课,中国美术史由著名美学家、书画鉴藏家邓以蛰先生担任.邓老师娓娓动听、深浅适度的讲解令阮先生极感兴趣,听课一年的结果,他决心把美术史定为自己的第二主修专业.另一位对阮先生的学术道路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当代以专治美术史论卓著声名的学者滕固.抗战爆发后,北平艺专与杭州艺专合并组建为国立艺专,前来出任第一任校长的正是滕固先生.  相似文献   

11.
一个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要能使读者通过阅读产生美的遐想与共鸣,让读者的心灵随着设计师的思想舞动。中国悠久的美术史对我们影响深远,我们应从古人对美的欣赏、对美的概括中得到启发。作为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  相似文献   

12.
生活品质     
展览徐悲鸿艺术展他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之一,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徐悲鸿创作坚持现实主义,对中西方绘画传统潜心研究,融会贯通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于素描。他的画作满含激情,技巧极高。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一画成名,《父亲》带来的冲击与变化令他始料未及。却也似冥冥中的宿命,要他从此背负一生26年前,油画《父亲》横空出世,在社会上瞬间引起的爆炸反响,使它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国美术史,甚至艺术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将那个阶段的中国美术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至今仍在生长、延续的陶瓷绘画流派,"珠山八友"不为更多的人们所了解,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从另一角度来说,"珠山八友"始终没有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获得应有的定位,也是美术史研究领域的一个不小的缺失。因此,江西美术出版社的《珠山八友》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者大村西崖(1867—1927)所撰《密教发达志》,大正七年(1918)刊行于日本,1987年台湾华宇出版社出版的百卷本《世界佛学名著译丛》曾将其列入72、73、74三卷中。大村西崖是日本著名美术史家、佛学家,自幼受父母影响,深信佛教,经常阅读佛典。22岁时以特选生身份就读东京美术学校雕刻科,毕业后任教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后历任东京美术学校副教授、教授等职,讲授东洋美术史、东洋绘画史、东洋雕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作家福克纳《野棕榈》里的一段话,读来耐人寻味:"当她不再存在时,我记忆的一半也就不在了;而假如我不再存在时,那么,所有的记忆也就都不在了。是的,在忧伤与虚无之间,我所选择的是忧伤。"海上新美术画家张聿光(1885—1968)是一奇人。翻阅近现代海派美术史料,关于他的描述,几为空白,偶有提到,也是语焉不详。作为上世纪初中国美术转型期的领军人物,张聿光对美术史的贡献本不  相似文献   

17.
正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以"美术与社会结合、美术与历史结合、美术与文学结合、美术与科技结合"为理念,出版名家书画、宣传画、年画、连环画、挂历和摄影类、技法类、美术工具类、美术史论等图书,并以大量具有岭南文化地域特点的优秀图典和图文并茂的文化读物赢得广大读者口碑;而中小学美术、书法教材、教辅,大中专院校美术教材,职中教材等的出版,也取得较大成绩。曾获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良好出版社"称号。所出版图书  相似文献   

18.
应三联书店的邀请,台湾东海大学教授蒋勋于11月27日在北京电教馆向来自北京全市18所中学的美术教师和3所中学的同学作了中国美术史的讲演。作者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广博丰富的知识,博得了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快的笑声。 蒋勋教授著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自去  相似文献   

19.
近日,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册美术作品赏析类图书——《红色的历程》。这本以中国革命历史为题材,大32开,共201页的画册,不尚奢华,不比高档,但无论是内容、形式、质量,均臻于上乘。对受众而言,均具有一种不可遏制的艺术张力。 《红色的历程》中选载的97幅作品,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过程中,历久弥新之作。主编汤麟教授以其美术史家的广阔视野和美术理论家的敏锐思维,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采撷集英,以历史进程为线索,将融合了高度政治性和精湛艺术性的珍品汇成一册。这些作品以油画为主,辅之以国画、雕塑,其中充盈着革命英…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美术的交流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以来,这一课题就已吸引了许多中外学者的目光。英国著名的资深美术史家苏立文教授的《东西方美术的交流》是这一领域非常重要的著作,最近这部名著已被翻译为中文。苏立文教授长期从事东方艺术史的研究,并曾于40年代供职于成都的华西大学博物馆达六年之久,对中国美术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在其著作中显露无遗。离华之后,他长期在欧美诸多名牌大学中讲授艺术史,目前仍担任着牛津大学加德林学院的教授。《东西方美术的交流》一书于1973年在伦敦出版,1976年有了日译本,198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