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既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治理成效的直接受益者。本文根据陕西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HM)考察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愿(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运用层次回归将制度信任对环境关心-农户参与治理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纳入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均存在显著正效应;制度信任不仅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还对环境关心-农户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制度信任度高的农户,环境关心对其支付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受教育年限及家庭人口数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收入高的家庭参与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相对更高。因此,提升农户环境关心意识、规范农户认可的法规制度以及创造良好的制度信任氛围,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陕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地区的调查,从供给主体视角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比较4个试点村的基本情况、分类处理实践模式及供给主体,进一步综合评价各试点村的生活垃圾末端分类程度、资源化利用率、年单位成本资源化利用量、减量化及无害化处理效果。分析发现: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之一,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农村来说,并不能简单复制,而是要借鉴试点村的实践模式,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因此,要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仅要鼓励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农村社区及农户多主体参与合作供给,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而且要加强宣传与奖惩力度,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苏敏  冯淑怡  陆华良  樊鹏飞 《资源科学》2021,43(11):2236-2250
为提高农户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本文基于心理学视角,综合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大五人格理论,分析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行为机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潜在类别分析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对河北省邯郸市1779户农户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为有显著影响。农户对正确投放生活垃圾的评价越积极、越愿意遵从家人和朋友的环保期望、在正确投放时感知到的困难度越低,其正确投放生活垃圾的意向就越高,最终正确的投放行为也越容易实现。②人格特质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为的心理机制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且该调节作用由稳定性人格特质元产生。随和性和责任性能增强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但也会削弱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神经质能增强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据此,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建议政府在增加资金投入、优化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并充分考虑农户的人格特质,制定出更多个性化的环境治理方案,引导和激励农户的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4.
改善农村环境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调动农村居民个体参与意愿是提升农村环境整体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本文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为例,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通过构建Manski互动效应模型和递归双变量Probit(RBP)模型,实证检验社会互动、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旨在为推动农村...  相似文献   

5.
广西区农村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广西横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崇左市江州区、平果县、钟山县5县区9个乡镇21个行政村153个自然村9432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及入户调查的方法对农户生活垃圾污染物产排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区农村各地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有一定的差异性,但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之间不成正相关。农村收入水平对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排放量影响不显著。生活垃圾的产排污情况与农户平时的生活习惯关系更大。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主要的污染物是全氮。各地生活垃圾中全氮和全磷的产排污系数相差均较大。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及其治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全国7省的大规模实地调研,从治理对策角度定量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排放结构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2010年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人均日排放量约为0.95公斤,且增速快于城镇,区域间差异十分显著;垃圾排放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可回收废品类。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人均日排放量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急需加强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尤其要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活固体垃圾治理。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朗  罗东玲  刘爱军 《资源科学》2015,37(6):1287-1294
农户参与是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的关键。本文利用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网络、信任和规范3个维度测算了农户社会资本,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户对周围人的信任度排序为:德高望重的村民邻居村干部;农户的社会网络关系相对较差,接触官方信息和互联网信息的机会较少,传统乡村社会规范对农户行为的约束力在下降,农户更加重视自身个体价值和个人利益的获取;2农户社会资本总指数得分分布呈倒U型,说明拥有中等社会资本的农户数量最多,占样本总数的37.3%;3社会信任指数和社会网络指数均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社会规范指数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政府可以着重从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的层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户的参与意愿,同时加强对农村社会规范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迅速增加,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本文分析了生活垃圾问题产生的一系列原因,然后提出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对策,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金力 《科技风》2013,(21):234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仍然是一片空白,"脏、乱、差"的垃圾污染现象普遍存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文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与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首先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和可能性去处进行概述,然后再根据生活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提出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并对这种模式进行效益分析,最后对生活垃圾发展提出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垃圾不是洪水猛兽,“驯服”好了,它能乖乖地为人类服务!生活垃圾处理“五化”生态工程,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现阶段应在每个社区固定一两位拾荒工人负责分类,先将可回收物资及有毒有害物品(包括塑料袋)拣出,把干垃圾和湿垃圾(厨余垃圾)分开,再用器械将湿垃圾中的明水挤出,尽快进入堆肥池。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数量激增,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垃圾填埋是目前主要垃圾处置方式,填埋场库容用尽,一些地区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变成可能的污染场地,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污染场地调查目前在我国正在探索之中,本文对四川省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场地调查处理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2.
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措施在中国城市居民中的认识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垃圾资源化与减量化措施,在中国5个城市中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所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居民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政策的认识度最高,认知率达85%;其次为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认知度,79%的居民对这项政策持赞成态度。对废品收购政策和自带购物袋的认知度相对偏低,分别平均为60.2%和35%。研究认为,尽快实施购物袋收费政策和包装瓶/盒押金制度,大力宣传垃圾收费政策及其意义,开展垃圾计量收费的试点工作以及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对促进我国生活垃圾资源化与减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河道生活垃圾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彻底清理河道陈年垃圾、加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引导农村居民进行垃圾源头减量与科学分类、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等四项治理策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目前主要存在总量不断增加、构成复杂化、对环境的污染加剧、处置方法不科学、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改善环境,笔者认为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征收垃圾处置费、减少垃圾总量、实行分类回收等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护是系统改善耕地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而基层治理现代化逐渐成为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引擎之一,科学考察和评价基层治理特征对水土保护设施集体管护的影响效应,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从集体行动视角出发,基于新疆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和工具变量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了协同型基层治理对农户参与村庄灌溉渠系和农田防护林等水土保护设施集体管护的直接影响,以及协同型基层治理通过规则公平感知对农户参与水土保护设施集体管护的间接影响。研究表明:①协同型基层治理有助于促进农户参与水土保护设施集体管护决策;②规则公平感知在农户是否参与水土保护设施集体管护和提升管护效果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③协同参与、协同支持及协同网络维度显著激励农户参与水土保护设施集体管护的积极性,而对于水土保护设施集体管护效果方面仅有协同支持和协同信任维度发挥着促进作用。本文补充和完善了农村基层治理特征对水土保护设施集体管护行动影响机理方面的研究,对完善水土资源保护的激励机制、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绩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污染环境、影响生活的社会问题。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再生利用。焚烧发电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更好地达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治理目标,且有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处理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选址难度低等优点,目前在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了较多应用。 1、国内垃圾发电技术的应用现状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国内第一座垃圾发电厂于1988年在深圳投产运行,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哈尔滨、宁波等城市已建成或正在筹建垃圾发电厂。目前,制约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如何治理是全球各国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现已引起中央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我国现行的垃圾对策和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作根本性调整。经调查研究,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对策避免生活垃圾产生,其对策为源头消减;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相似文献   

18.
所谓垃圾不暴露,是指市民倾倒垃圾后:垃圾不再暴露在人们的视线里。过去,无论生活还是医疗等垃圾,人们都将这些污染严重的残剩物倾倒在垃圾池,甚至随意倾倒在路边、河边甚至房前屋后。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垃圾被越来越严厉地“管制”起来。如何治理暴露垃圾也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温晓春 《科教文汇》2020,(4):191-192
垃圾分类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垃圾分类的基础性建设在于普及垃圾分类教育,将“互联网+”的理念技术运用于垃圾分类教育中,不仅可以提升教育效果,还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垃圾分类教育的现状出发,在探究垃圾分类教育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运用“互联网+”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手段,以提升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达到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是垃圾回收利用的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举措。但在我国,要指望居民自觉、自愿地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目前还行不通,建议设立专职的垃圾分类监督员来监督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为此,需制定建立两大配套措施,为垃圾分类监督员履行职责和垃圾分类的顺利推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