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五四"之后,学生自治得到极大鼓吹,各地学校普遍设立学生自治会,但因从基本涵义到实际运作规则、方式等根本性问题,均难以达成一致,在实际运作中反而成为挑起学潮的重要诱因之一。学生自治施行不久便有"失败"的说法传出,部分学生因权利的滥用而将校园内矛盾激化,酿成学潮,甚至不乏以激进的方式来解决矛盾的案例出现。学生表达不满方式的变化,既折射出了"五四"后学生群体在师生关系层面的反传统倾向,同时也是其整体走向激进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隋唐时期是佛教在中国汉地传播的鼎盛期。佛教在中国汉地传播鼎盛局面的出现,是与这期间大部分统治者对佛教的利用或崇奉分不开的。根据隋唐两个王朝的皇帝对待佛教的态度,可以分为崇佛型皇帝、重佛型皇帝、轻佛型皇帝、反佛型皇帝四种类型。皇帝对于佛教的态度是重佛还是轻佛,是崇佛还是反佛,对佛教传播有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风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出于新启蒙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学者,围绕对"五四"的历史价值评判,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地对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与保守两股文化思潮的历史功过进行了阐发。对"五四"的重评,包含了学术界诊断中国历史文化症结和引导当下文化走向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界对如何化解启蒙与保守、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间隔,以及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4.
佛教对中国文化之影响,可谓深矣。它从异域传入,与传统中国文化差距甚大,因而不断遭到传统道家与儒学的抵制和反对,儒释道三家矛盾尖锐,斗争复杂。在众多的反佛儒士中,韩愈是最英勇的斗士,这是一般人公认的。但在佛家的著述中对韩愈这位卓越的反佛勇士及他震惊唐代的辟佛壮举是如何评价的呢?在佛教巨型丛书《大藏经》中,对此有生动的说明。佛教徒们普遍对唐代统治者佞佛盛况作了形象的描绘,有的著作中对韩愈等人反佛的坚决态度也有较客观的报道,而更多的是把坚决辟佛的韩愈视为狂士,看作洪水猛兽,不惜运用大量篇幅,对之进行谩骂、  相似文献   

5.
印光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的代表性人物,他不仅精通佛法,而且熟谙儒家文化。因此在阐发其家庭教育思想时,他既重视传统伦理道德的培养,又强调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传授,体现出明显的"儒佛融合"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6.
韩愈作为中唐时期的传统知识分子和儒家士大夫,"排佛斥道"是他的社会责任,"近禅染佛"又是其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与佛教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从韩愈的人生经历和诗文作品考察他与佛教的关系,揭示他"借佛排佛"的事实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风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受到一部分学者的质疑。分别出于新启蒙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学者,围绕对"五四"的历史价值评判,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地对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与保守两股文化思潮的历史功过进行了阐发。对"五四"的重评,包含了学术界诊断中国历史文化症结和引导当下文化走向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界对如何化解启蒙与保守、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间隔,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8.
有的学者认为“许多五四人物为了提倡自由、科学与民主,认为非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不可”;“以后数十年中,文化反传统主义的各种表现,都是以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主义为出发点的”。而在许多五四人物中,陈独秀又是一个“全面性反传统主义”者。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也是新文化运动在学术上的主要代表。本文试图通过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方法的分析,说明陈独秀虽然在新文化运动中竖起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并提倡自由、平等等等西方学说,但他并没有要把传统文化打倒,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不是要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学是在对传统文学的否定中确立自身的,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本质之一.五四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对"自己以前的存在形式"的否定.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诗三百篇到明清小说,从楚辞对诗歌形式的革新到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国文学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是这一质的飞跃前的量变的积累.外国文学的影响只能是一种不起根本性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激进主义的反思,既是一系列社会政治变动的产物,又是新启蒙运动内在理路延伸的结果.关于激进主义的论争主要围绕如下问题展开:1、激进与保守的概念界定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问题;2、关于革命和“告别革命”的论争;3、对于“五四”激烈反传统主义的再认识;4,激进主义盛行的原因.论争的双方在认识论基础和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预设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超越激进与保守之争,既需要一种历史主义的眼光,也需要在文化多元的框架内实现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含义的多值性,内含着对现代性理解上某种先在的片面性倾向。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化现代性选择"方案"。在这一现代性"方案"中,也先天地存在着"整体性反传统"的内在缺陷,"五四"学者对传统的激烈偏执性否定和后来的某种程度的反思、调整,表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种现代性悖论。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般认为 ,西方现代视觉艺术属于“反传统”艺术的体现。其实 ,西方现代视觉艺术也有着深刻的西方传统主义艺术特点 :一是遵循了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传统审美创造模式 ,二是维持了色彩在视觉艺术语言中的核心地位 ,三是西方现代艺术各流派的发展更替本身就体现了强烈的传统继承关系。因此 ,西方现代视觉艺术在本质上表现为以西方传统艺术为基础的现代超越 ,并非纯粹的“否定传统艺术”、“反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3.
韩愈排佛,主要是利用《春秋公羊传》中的"华夷之辨"理论在佛教的宗教层面上反对佛教,很少涉及到佛教的义学即心、性等理论方面。韩愈与僧人交往并作序、赋、诗相赠的行为,不会影响其作为中唐时代排佛最猛的儒家知识分子的地位。韩愈排佛却在生活层面上与僧人交往的这种矛盾性是在佛教从宗教和哲学两个层面上影响传统中国的背景下,伴随着佛教本土化和华夏文明逐步容纳吸收佛教的进程中展开的。韩愈作为这个进程中感受冲击剧烈,表现也极为活跃的宋代理学兴起之前的儒家知识分子,所引起的争议也就更多。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经典散文。本文试从"五四"精神的发生和落潮来解读朱自清写作《背影》的动机。"五四"个性解放的思潮鼓舞着朱自清走出封建家庭,成为"弑父"者之一。但是"五四"一代固有的精神焦虑,即自由、民主的追求与自小受到的中国传统"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教育形成激烈矛盾。随着"五四"运动的落潮,社会风气向传统回归,在朱自清的思想中,传统的"孝道"取代激进的个性追求,于是产生了《背影》这篇"忏悔"文。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人们反佛的关键时期,更是儒、佛、道三教大融合时期。韩愈终生积极反佛兴儒,努力探索封建宗法制度的重塑之道,客观上起到了遏制中唐佛教消极避世观念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开启了宋明理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反体制、反主流文化传统的青年激进文化在美国演为时代大潮.它的出现在对传统社会文化产生严重冲击的同时,又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更新和重构提供了契机和思路.从根源上考察,犹太文化背景在其中占有突出位置.犹太家庭和社区宗教与政治文化氛围以及犹太知识分子群体的共同熏陶造就了一代青年文化反叛者.反物质至上主义、对社会正义的执着、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对和平变革与理想社会信念的坚守等激进青年文化的基本诉求,无一不与犹太文化和政治传统相关联.左翼犹太知识分子群体则在为激进青年提供变革理论的同时,通过参与其中起着引领和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形式"论争中,民间语言被一些左翼理论家提到了决定性高度,"民间语言,是民族形式真正的中心源泉"之说就是这种理论的代表.对民间语言性质、地位以及作用的讨论,是在对五四白话文批判否定基础上进行的.有人指摘五四白话文没有充分采用大众口头语,而只采用了知识阶级的"亭子武语言";只解决了"小众"即知识分子的民族形式,而没有解决工农兵大众的民族形式,因此并没有完成文艺大众化的使命,这种论调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争议."旧瓶"(民间语言)与"新酒"(抗战现实)的矛盾也被文艺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揭示出来.与此同时,语言之"欧化"与"民族化"的紧张关系也再次呈现,对借口民族形式否定欧化,进而否定五四语言传统的思潮,文艺界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批判与抵制.深具文化意味的是,新、老文艺家尽管不妨对五四采取一种"扬弃"的批评态度,但一旦涉及到对五四的真正否定,他们又会群起而捍卫五四传统.它多少反映了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五四"情结"和对五四问题的矛盾、复杂的文化心态,也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某些以排斥五四语言传统为指向的"民间形式"的接受焦虑.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特别受俄国文化影响并产生了影响中国发展走向的多重复杂效应,今天应该对此反思并予以评估。五四接受俄国文化首先是基于对其情感上的认同,但寻找并强调中俄文化的“相似性”是为了更好地输入俄国启蒙主义文化,大量译介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和有关理论,使五四极为受益也导致对俄国文化基本层面的误读,即引发五四不是在学理上认真分析后接受更有恒久性价值的俄国人文主义文化,而是热衷于吸收革命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并由此影响马列主义接受的质量;拒绝同期俄国自由主义文化,也就进一步强化接受俄国的实用性和激进主义,并进一步促进五四整体性(totalistic)反传统主义行为及20世纪绵延不断的反传统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19.
对于五四"反传统"的合法性以及是否造成"文化断裂"的问题,学界始终众说纷纭,理解五四的深层精神,需回到历史文化语境中去考察,新时期对五四"新传统"的传承影响等分析,重审五四"新传统"与五四"反传统"问题。作为传统文化史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五四都不应该被看轻,或者回避,正确认识五四新传统,有利于重构当代民族文化传统的重任,且推动着五四研究往更深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墨菲从反本质主义的认识论出发,质询主体化的女性范畴、解构自由主义政治学传统的公共/私人领域二分法。在批判自由主义和市民共和主义公民身份范畴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激进、多元的民主公民身份,从而为不同的主体立场进行霸权链接实践提供了合法性身份前提。在这一新的公民身份范畴统领下,女性主义政治学的政治规划就是在"民主革命"的大旗下,反抗诸多屈从的社会关系,揭露存在于其中的权力关系,最终实现女性平等和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