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幽默悟人生     
1 一个小朋友问一富翁:“先生为啥这么有钱?”富翁说:“小时候我跟你一样,什么也没有。爸爸给我一个苹果,我把它卖了,用赚到的钱买了两个苹果,然后再卖了,买回4个苹果。”小朋友说:“先生,我懂了。”富翁说:“后来,我爸死了,我继承了他所有的遗产。”’  相似文献   

2.
幽默悟人生     
1 一个小朋友问一富翁:“先生为啥这么有钱?”富翁说:“小时候我跟你一样,什么也没有。爸爸给我一个苹果,我把它卖了,用赚到的钱买了两个苹果,然后再卖了,买回4个苹果。”小朋友说:“先生,我懂了。”富翁说:“后来,我爸死了,我继承了他所有的遗产。”’  相似文献   

3.
案例二:认识分数 1.由“平均分”引入分数。 师:将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2个)将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1瓶)将1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半块)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按照教材的编排,一般都是直接教学“率”的含义。而当后面用到“量”的含义时,虽然学生也能理解,但是往往出现得比较突兀。于是,在初次教学分数的含义时,老师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半个”。(有的老师为了避开这个问题,通常改变问法: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逼着学生回答“一半”)如果学生说“半个”,  相似文献   

5.
童心无价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38个小朋友,每人一个苹果,应该有几个苹果?一位小女孩端端正正地写上了39个。发试卷时,老师批评她说:“这么简单的题还做错?”小女孩回家后,委屈地告诉妈妈说:“还有一个苹果,我是想留给老师吃的。”  相似文献   

6.
《母婴世界》2011,(11):132-133
水果之城 这是李思路小朋友画的水果party.看五彩斑斓的果盘里装着诱人的苹果,红苹粜光芒四射像个大太阳给我们温暖.黄苹果星光闪闪,像极了月亮和我们说晚安.再看绿苹果郁郁葱葱。多么让人垂涎欲滴啊!柔和的桌布上还躺着两个正在午睡的懒洋洋苹果。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只苹果在做什么美梦呢?  相似文献   

7.
(甲是北京的小朋友,乙是香港来的小朋友)甲、乙上场鞠躬。乙四处张望。甲:今天我给大家说段相声,说相声讲究说、学、逗、唱……乙:(四处张望)哇!好漂亮哟!哇!好好看哟。(说“哇”的时候甲的话被打断,做吓一跳的样子。)甲:哎,行了,你干嘛总“哇哇”的?乙:哎呀,对不起啦!我是从香港来的小朋友啦!看到北京这么漂亮,我真是好高兴哟,哇!甲:(看着乙)哇!乙:(看着甲)哇!甲:咱俩怎么像乌鸦一样呀!好了好了,咱俩都别“哇哇哇”了。刚才听你说,你是从香港来的,那我代表北京丰台区方庄二幼的小朋友热烈欢迎你(握…  相似文献   

8.
教小学一年级的比大小、比长短、比多少时,学生常不能完整地表述答案。对此,有位老师在准备课中进行了高矮比较的分析。首先,把甲、乙两位学生请到讲台上,要同学们说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由于不少小朋友说:甲高乙矮。老师反问:“是这样的吗?”学生还是说“是的”。于是老师与甲站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老师与甲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小朋友大声回答:老师高,甲矮。老师面带疑问地说:“刚才你们说甲高,现在又说甲矮,到底甲是高还是矮?”学生安静了,老师又与两位同学从高到矮站在一排,让小朋友再比一比,想一想怎么说…  相似文献   

9.
教师指出:第五册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同学们想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米尺度量黑板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吗?请一名学生上台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朋友分多少?  相似文献   

10.
分苹果     
李梓涵 《数学小灵通》2014,(3):F0004-F0004,11
幼儿园买来一批苹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如果没人分5个苹果,那么还剩32个;如果每人分8个苹果,那么还有5个小朋友分不到苹果。这批苹果的个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学生的操作及观察能力。分苹果,导新课师: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led学,每人得几个?生:每人得2个。(师板书:2个。)师: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几个?生:每人1个。(师板书:1个。)师: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多少个Z生:每人得半个。(师板书:半个。)师:半个怎样用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点评:教师从分苹果的实例中,说明需要引进新的数——分数…  相似文献   

12.
从“分苹果”现象谈幼儿分享与谦让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描述:一天午餐后孩子们去吃苹果。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先吃完饭的孩子走到苹果盘前仔细地端详一番后,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苹果,只有几位不爱吃苹果的孩子拿了小的,等到最后几位小朋友吃完饭时盘中只剩下了几个小苹果。笔者想,难道孩子们不懂得相互谦让,没有分享的意识?围绕这个问题我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90%的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孩子们会说,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给孩子们调座位。当我调了几个小朋友的座位后,孙××小朋友对我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也调调座位呢?”我问:“为什么呀?”她用略带渴求的口吻说:“我想和小朋友们挨着坐。”孙××是我班比较调皮的孩子,经常有小朋友告她的状。因此,我们就把她...  相似文献   

14.
现象描述:教师问:“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答:“苹果是又大又圆红红的……”教师拿出一个青色微红的苹果问:“这个苹果什么颜色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答:“这个苹果有色,有点儿红——苹果是又大又圆红红的……”两次问答,幼儿对于苹果的描述是如此相似。若说第一次提问引发出了幼儿经验似的回答,那么当教师手执实实在在的青苹果提问时,为什么幼儿最终仍会作出“红苹果”的描述呢?应该看到,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较细致准确地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观察描述,不过他们的实际经验却与物体概念之间对不上号。类似现象在…  相似文献   

15.
怎样分?     
佳佳把三个苹果分给三位小朋友。贝贝说:“我把一个苹果分一半给你。”莉莉和维维也把自己的苹果分了一半给佳佳。  相似文献   

16.
数学,就是要灵活运用、巧妙变通。今天,我才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表姐给我出了一道题:有一群小朋友做好事,帮助水果店运苹果。如果每人拿若干个苹果,且每个人拿的数量相同,那么有14个苹果没人拿;如果每人拿9个,那么最后一个小朋友就少拿3个。请你求出这群小朋友有几人。  相似文献   

17.
留步童心     
在一档儿童宝宝秀的节目里主持人问一个小朋友:“你长得好看吗?”她回答:“好看。”主持人又问:“那你红红的脸蛋像什么?”她说:“像大红苹果。”  相似文献   

18.
幽默悟人生     
郝景田  崔耕和 《初中生》2011,(Z4):56-58
1一个小朋友问一富翁:"先生为啥这么有钱?"富翁说:"小时候我跟你一样,什么也没有。爸爸给我一个苹果,我把它卖了,用赚到的钱买了两个苹果,然后再卖了,买回4个苹果。"小朋友说:"先生,我懂了。"富翁说:"后来,我爸死了,我继承了他所有的遗产。"  相似文献   

19.
[题目] 甲、乙两个小朋友各有一袋糖,每袋糖不到20粒,如果甲给乙一定数量的糖后,甲的糖粒数就是乙的糖粒数的2倍,如果乙给甲同样数量的糖后,甲的糖粒数就是乙的糖粒数的3倍,甲、乙两个小朋友共有糖多少粒?  相似文献   

20.
幽默悟人生     
一个小朋友问一富翁:“先生为啥这么有钱?”富翁说:“小时候我跟你一样,什么也没有.爸爸给我一个苹果,我把它卖了,用赚到的钱买了两个苹果,然后再卖了,买回4个苹果.”小朋友说:“先生,我懂了.”富翁说:“后来,我爸死了,我继承了他所有的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