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肖飞燕 《物理教师》2009,30(5):61-62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2007年,中国“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奔月.由此以探月为背景的试题时有出现,2007年全国高考和200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就出现了两题情景相似的试题.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采访袁隆平院士。我问袁老师:“您关于杂交水稻研究的计划一步一步在实现,对于西方国家‘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已经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如今您站在超级稻的田边,一定超级满意吧?”  相似文献   

3.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俗话说:“稻谷熟,天下足。”我国历来重视水稻栽培,神农氏的故事之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个重要的原因 他是最早教人务农、种植水稻的人。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当代神农氏’的故事”,这位“当代神农氏”在杂交水稻研究上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因此,他又被亲切地称为“杂交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迈向宇宙的历史性一步,是中国航天事业划时代的伟大成就。随着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还将进军月球,登上火星,探索更遥远的宇宙。人类第一次遨游太空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胜利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飞行任务,开创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纪元。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地降落在月球上。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并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进入月球轨道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的“阿波罗8号”飞船乘坐着3名航天员。在12月24日上午,机组抵达了月球轨道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运动。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人类第一次登月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在着  相似文献   

6.
《中学科技》2012,(6):14-15
Aboutthe Film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把人类第一次送上了月球,自此之后,共有12位航天员相继登月。1972年2月11日,“阿波罗17号”执行了最后一次登月任务,之后的“阿波罗18号”登月计划因经费不足而取消,从此人类的足迹再也没有踏上月球,但坊间却流传着“阿波罗18号”曾经登上月球却秘而不宣的传说.  相似文献   

7.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选育及其应用研究”获得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是农作物育种方法的重大变革,推动了其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时下,在月球轨道开展研究工作的欧洲宇航局“SMART-1”号探测器正在给美国和前苏联曾经登月的地点进行拍照,以期用事实说服那些怀疑人类登月真实性的人们,并为日后人类征月之旅作好准备。此次“SMART-1”号太空船探测目的之一,即是要查出“阿波罗”登月真相。欧洲太空总署首席科学家福英格表示,环绕月球的“SMART-1”号太空船已飞过“阿波罗”11、16和17号的降落地点及前苏联“月球”16号及20号的降落位置。不过,由于事关重大,目前仍未公布最新图片。一时间,沉寂了一阵的关于阿波罗登月真伪的讨论再次热闹起来。月亮是距地球最近的一…  相似文献   

9.
每次走进课堂,总是期待着收获精彩。当预设的精彩如约呈现,固然可喜;当意外的精彩不期而至,更值得回味庆幸。一个个意外的错点、疑点、笑点……往往正是精彩课堂生成的重要拐点。 一、笑对错点,在否定之肯定中"歪打正着" 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为例,在学习袁隆平研究"籼型杂交水稻"时,一位同学将"籼"(xiān)字误读为càn("灿"),有同学立即提醒"这不是‘火山’而是‘米山’呢……"我灵机一动,顺着他们的思路,拆字说文:先将“籼”和“灿”,拆开比较,辨别易写错的偏旁;再围绕“籼”字的构成,理解籼型杂交水稻“为农业增产提供了新途径,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代‘号2041’行动”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感觉到奇怪吗?猜猜是什么意思?生:这可能是警察抓坏人的行动。生:这肯定是在某个时间里要发生的事情。生:我认为是一个间谍的代号。师:大家都很有想像力。今天是2041年4月1日,科学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我们已经拥有超光速飞船。现在我们就要进行一项秘密行动——代号‘2041’行动。今天,我们的目的是了解月球的有关情况。生:我想知道人们从古代就幻想有一天能飞上月球,这一愿望实现了吗?生:我想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宇航员最先登上月球的?生:月球上和地球上是一样的吗?师:同学…  相似文献   

11.
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3名美国宇航员,经过约38万公里的飞行,抵达月球轨道,成功进行了人类首次登月壮举。在“阿波罗”探月计划结束30多年后,美国总统布什在2004年1月提出了“太空探索远景计划”,即在2018年之前,美国人将再次登上月球,并建立月球基地;从2020年开始着手为人类登上火星做好准备。今年9月1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了一份以此为基础的重返月球计划:在未来12年里,投资1040亿美元,研制相关的运载飞船和火箭,2018年派宇航员再次登陆月球,并在那里停留7天,这是美国…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通讯》2009,(11):12-13,60
2009年9月6日,由隆平高科集团举办的“超级杂交水稻种子推介会”在湖北随县厉山镇村民魏金成家召开。面对农业专家。魏金成笑开了花:“我种‘Y两优一号’3年了。年年亩产都在700千克以上。今年估计超过900千克。”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把地球称作“生物圈1号”,与此相应的,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上建造的一座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全封闭式实验基地便被称作“生物圈2号”。它是将人类送往月球或火星旅行的庞大计划的前奏。 远远望去,“生物圈2号”像一座用玻璃建成的玛雅人神殿,而它的内部构造则像一个微型地球。“生物圈2号”高28米,占地1.2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那  相似文献   

14.
(一)月球有水啥模样 1994年,美国科学家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克莱门坦号”不负众望,在月球南极地区发现了水分子的光谱线。这一振奋人心的重大发现,不仅修正了月球上无水的传统观点,而且又(①)了人类再上月球、开发月球资源的希望与热情。  相似文献   

15.
《老年教育》2007,(12):46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了月球1号探测器。月球1号从距离月球表面五千多公里处飞过,并在飞行过程中测量了月球磁场、宇宙射线等数据,这是人类首个抵达月球附近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向月球发射了不少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形状不同,特点各异,探测任务也各不相同。我们来了解一部分月球探测器。视窗名片名字:"月球1号"探测器发射时间:1959年1月2日诞生国家:前苏联"月球1号"是人类发射成  相似文献   

17.
自我感觉     
一天动物们聚在一起,谈论人类对它们的看法。老虎:“我们在人们心目中最美——‘虎头虎脑’。”狮子:“我们说话最有权威性——‘狮子大开口’。”野牛:“他们认为我们最懂音乐——‘对牛弹琴’。”野狗:“他们对我们持仰视态度——‘狗眼看人低’。”蜜蜂:“他们最羡慕我们的家庭和睦——‘一窝蜂’。”大雁:“他们对我们的爱戴到了一种虚幻状态——‘鸿雁传情’。”野猪:“人类对我们最尊敬,把猪蹄称‘猪手’。”蚊子:“谁说我们的名声最臭?他们一见我们就喊‘蚊香’、‘蚊香’!”这时,山鸡开口了:“要说香,还是我第一,人类——‘闻鸡’就…  相似文献   

18.
观贵刊1990年10期王为民文章《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之瑕》,说杨万里之《初夏睡起》诗“引错了三个字”,“‘留’应为‘流’;“‘软’应是‘溅’”;“‘与’也错了,应为‘上’”.此说不妥!只要稍微读几本古书的人就知道,古人诗词之类有不同版本流传,字句不尽相同,不能随便否定猜疑。我读的《诚斋集》(杨万里号诚斋)全诗确为这样:  相似文献   

19.
《物理教师》2010,(10):4-4
月球最高峰的高度是9840m,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出近1000m!这是中国科学家根据“嫦娥一号”的科学数据测量得出的结果.在“嫦娥一号”得出这一结论之前,1994年美国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曾得出月球最高点为8000m的结论.14年来,人类的认识一直停留于此,  相似文献   

20.
1969年至1972年,美国先后有6艘载人飞船将12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他们对月球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带回382.7千克重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有意思的是,每艘飞船上第一个踏上月面的宇航员都发表了简短精彩的演说,表达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雄心和勇气。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人类终于实现了登月的壮举。飞船的指令长内尔·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出登月舱,向全宇宙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对一个人来说它只是一小步,而对于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