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管人们如何评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总是个迷人的新闻人物。他的奇闻轶事,异行怪癖,无论是见诸报端的,还是口头传播的,我自认为知道得还算不少。但不知何故,知道得愈多,愈欲一睹其真容。 1990年11月末,海湾危机爆发已近四个月,经多方调解无效,战争危险迫在眉睫。这时,卡扎菲颇为自信地露面了。他在伊拉克、埃及、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间紧张斡旋之后放风说,“调解将取得突破性进展”。11月26日,埃及记者和常驻开罗的外国记者得到通知:卡扎菲将于次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重要讲话”,欢迎前往采访,一天往返,膳食、交通均由利比亚提供。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11,(4):73-73
今年3月.利比亚发生政治动荡,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北约成员国,为赶卡扎菲下台,发动了对利比亚的空袭,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3.
在卡扎菲提议下,非洲领导人希望向欧洲学习,通过一个强大的组织来振兴非洲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提议下,一  相似文献   

4.
环球速览     
利比亚:打人质牌 6名分别来自法国、德国和南非的人质被绑架者菲律宾阿布沙耶夫反叛武装在8月27日释放。获释人质直飞的黎波里,由出面与绑架者谈判的利比亚把他们交给各国驻利的大使。在交接仪式上,有两位获救者还穿上了印有卡扎菲头像的T恤衫。 心怀感激的各国政府宁愿不去提利比亚与阿布沙耶夫绑架者的关系,在卡扎菲上校统治利比亚31年以来,这是他第一次得到西方的称赞,没有人提及菲律宾反政府武装曾在利比亚接受过训练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1,(9):63-63
档案密件曝光美英曾"暗通"卡扎菲 近日,"人权观察"组织官员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发现一批秘密文件,显示美英情报机构先前与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情报部门往来密切。文件显示,作为美国"异国审讯"计划的一部分,中情局至少8次把一些和"基地"组织关联的恐怖嫌疑人转移至利比亚实施"高强度审讯"。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封面反馈天亮1965:统治利比亚四十二年的卡扎菲走了,他没有完成自我救赎,走得那样的狼狈,民主究竟是否会来临,还是会迎来下一个"卡扎菲"?不起眼的犴浆草:卡托菲不是救赎利比亚人民的英雄,反对派的领导们恐怕也不是,百姓们需要和平民主,而不是个别英雄的拯救。  相似文献   

7.
一架波音727专机,把120余名阿拉伯和外国记者,从开罗带到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这些“无冕之王”不是去采访重大的突发事件,也不是去参加盛大节日庆祝活动,更不是去观光游览,而是应邀去出席一次记者招待会。 1990年8月19日中午,埃及新闻局受利比亚当局委托打来电话,通知新华社开罗分社派一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于次日中午乘专机去的黎波里,参加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上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通知说,记者招待会结束后,利方即派专机送回。接受这  相似文献   

8.
自3月19日法、英、美等多国部队空袭利比亚以来,为了鼓励士气、争取民心和更多国际舆论的理解支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面对多国部队的空袭行动,广泛开展了另外一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  相似文献   

9.
利比亚内战到了最后,卡扎菲和他的家族成了唯一的目标。其实试图预言卡扎菲将会如何行动非常难。大多数时候卡扎菲都是现实主义者、投机主义者,常常在最后一刻才做出决定8月20日对于30岁的的黎波里青年麦纳基(化名)来说,仍然只是个平常的周末。他还是决定出门,因为在家里喝不上咖啡。麦纳基住在富人区,离卡扎菲的住所阿齐齐亚兵营很近,开车大概10到15分钟就到了。早上去快餐店喝一杯其实自己在家里也可以冲泡的速溶咖啡是很多利比亚男人每天必做的功课之一。其实喝不喝咖啡,  相似文献   

10.
陈至 《出版科学》2001,(4):78-78
听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先生也能写小说,当初是很诧异的。在中国读的心目中,卡扎菲与古巴的卡斯特罗、南联盟的米洛舍维奇一样都是反对强权的有个性的人物。这样一位政治家,日理万机之余居然还关心学,这就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刚刚出版的中版的《卡扎菲小说选》。  相似文献   

11.
2月15日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年轻人高呼"打倒腐败分子",还有人喊出了反对总统卡扎菲的口号。  相似文献   

12.
9月2日,人权观察组织官员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发现一批秘密文件,显示美英情报机构先前与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情报部门往来密切。美英当局拒绝证实这批秘密文件内容的真实性。这些文件放在利比亚前外交部长穆萨.库萨的办公室,日期从2002年至2007  相似文献   

13.
记者职业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危险系数相当大的一 个行当。我本人在中东工作期间也曾几次历险,其中一次是卡扎菲“南巡”访问尼日利亚,我随同采访。 1997年5月9日早晨,我同利比亚政府邀请的七十多名记者一道乘飞机从尼日尔首都尼亚美飞往尼日利亚北部城市卡诺,采访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一系列活动。从飞机上鸟瞰,可以看到尼日尔十分贫瘠。大部分是呈红色的沙土地,半干涸的季节性河沟已经断流,深处有一洼洼黄泥水,河沟两岸有一些农田,但庄稼长势不好,其余土地大多是呈红色的沙土地,虽有灌木和树,但有如秃了头顶上稀疏的头发。…  相似文献   

14.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9,(37):20-20
“拜托你们专注一点,你们所有人都睡着了.”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执政40年来首次在联合国走会上发表演讲。这位利比亚领导人对于自己的联合国“处女秀”表现得相当兴奋.愣是脱稿用阿拉伯语将15分钟的演讲时间延长到了将近100分钟.  相似文献   

15.
利比亚动乱牵动世界的神经,也为各国媒体报道大展身手和一决高低提供了可能。今年2月17日,利比亚反卡扎菲政权的大游行爆发后,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和总社相继向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派遣一批记者,为提高新华社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新华社最初未能从利比亚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发出自己的声音。无论是为了争夺话语权,还是出于客观全面报的需要,都迫切要求新华社记者走进班加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2011,(12):12-12
美国如何从利比亚脱身 在美国对利比亚的干预中,奥巴马尝试实行一种多边主义政策。此外,对于利比亚这样的美国利益有限卷入的地区,奥巴马建议进行的是有限军事干预。但迄今为止,他似乎没有让任何人满意。目前,美国及其盟友除了用经济和政治手段迫使卡扎菲下台外,还应该武装反对派,推动他考虑某种退出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处在一个奇妙的时代,有幸见证了一个个独裁者的倒台——从伊拉克的萨达姆,到突尼斯的本·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如今,曾经叱咤风云、独裁统治利比亚42年的卡扎菲,也走到强权政治的穷途末路,并以一种极为不体面的方式结束了特立独行的一生。640万利比亚人民通过暴力方式,以死亡2.5万人的巨大代价,斩断了过去。高高抬起你的头,你是一名自由的利比亚人!这样的口号,不仅激励着利比亚人民,也令全世界动容。轰轰烈烈的革命之后,利比亚人民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难题:他们要在卡扎菲留下的政治废墟里建立秩序,重建家园,而这对于没有宪法、没有议会,没有党派、没有行政机构、没有正规军队的国家而言,不啻是一场更大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利比亚战火燃烧至今,多国部队与利比亚政府军在军事打击、舆论对抗两个战场上进行着激烈较量。军事的“硬摧毁”和舆论的“软杀伤”明暗相衬、虚实相间,共同左右战局发展。在没有硝烟的舆论战场上。西方国家倚仗强大的舆论机器和娴熟的媒体运作,持续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发起舆论攻势,增强了军事打击效果。  相似文献   

19.
1992年4月22日中午12时.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利比亚外交部一名礼宾官引导5名中国人来到早已在跑道上等候的一架安一24小型客机旁。这5名中国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民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王厚立、翻译罗兴武和包括我在内的3名新华社记者。在舷梯前,礼宾官取立正姿势,郑重地宣布:“大使阁下,先生们,利比亚革命领袖卡扎菲阁下在班加西恭候。”  相似文献   

20.
10月20日,炮火连天的利比亚战场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围困苏尔特的“过渡委”军队截杀了最后一股企图逃跑的“保卡”武装,抓住受伤的卡扎菲并把他枪杀.至此,牵动世人神经、持续一个多月的利比亚“过渡委”军队与卡扎菲支持者武装围绕苏尔特和拜尼沃利德两座重要城池的攻防拉锯战,戛然落幕.回想一个多月来的战事报道,至今仍叫人心绪难平、毛骨悚然.其间,最让人难忘的是东方卫视特派记者袁文逸、李彦君(摄像)所作的一次战地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