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重新驻军莱因兰,是对凡尔赛和约与洛迦诺公约的公开践踏,也是对法国的严重挑衅。法国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究竟是什么原因?人们通常归咎于法国政府软弱和追随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其实关键在于法国军界的态度。本文试图通过具体史实说明这一问题,并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探讨其对法国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影响。一德国重占莱因兰被认为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是走向1940年大溃败的转折点。丘吉尔写道:“如果法国政府真的动员的话,德国参谋部就肯定会迫使希特勒撤退进驻的军队。这对他的要求会起抑制作用,因而也许会给他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大家已惯于对希特勒纳粹暴政的谴责,但很少有人把纳粹暴政同德国化联系起来研究。纳粹暴政之所以出现在德国,希特勒之所以能在德国掌士叶,且一呼百应,除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外,德国化的特殊性更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希特勒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可以从德意志历史上寻觅到相应的化渊源,尤其是从德国一些名的知识分子,如哲学家费希特、黑格尔、尼采,历史学家特莱奇克、斯宾格勒,甚至音乐家瓦格纳的思想中,我们都隐约听到了纳粹主义的鼓噪。可以说,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就是德意志化糟粕长期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地空闪击战是指充分发挥装甲兵团高速机动能力、较强的火力和较好的装甲防护力,配以空军飞机和装甲车辆协同作战,实施出其不意的密集突击,一举冲破敌人防线,迅速扩大战果,取得作战行动胜利的战斗。地空闪击的成功范例首推德国闪击法国。1939年波兰战役后,希特勒为实现其占领整个欧洲的野心,把目光投向了法国,打算占领法国后,以法国作为战略基地来彻底打垮英国。为实现闪击法国的目的,1939年10月中旬,希特勒下令德军统帅部制定入侵西欧计划,德军高级将领曼斯坦因将军为充分发挥装甲部队和战术空军威  相似文献   

4.
现代法西斯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其后是德国的希特勒领导的“纳粹运动”,把法西斯思潮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攫取政权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是纳粹运动在德国滋生、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使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国家的方式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而普鲁士自十八世纪以来就是一个著名的“强权胜于公理”的军国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封建国家,结果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时,在政治上仍然…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的科学研究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可是它并没有为希特勒制造出原子弹。原因何在呢?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德国的研究工作出现过重大失误而未能成功;二是科学家们有意延缓研究工作,从而阻止了希特勒制造原子弹的努力。这两种对立的说法各有根据,绝非凭  相似文献   

6.
奇诗妙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战败后,希特勒又下 令大举进攻英国。在德国法西斯占领的巴黎,某日 《巴黎晚报》上刊出一首无名作者用德文写成的 诗: 让我们敬爱元首希特勒. 永恒英吉利是不配生存。 让我们诅咒那海外民族, 世上的纳粹惟一将水生。 我们要支持德国的元首, 海上的儿郎将断送远征。 惟我们应得公正的责罚, 胜利的荣光惟 字有份。 这首诗明是献给元首希特勒,但巴黎人知道 如何读懂这首诗。这首诗表达了对希特勒的憎恨, 也表达了作者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充满信心。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这首诗的另外一种读法 吗?(答案见本期…  相似文献   

7.
1940年5月,英法联军的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闪电攻击下崩溃。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英国进行了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的背后有着诸多原因。天时地利人和是重要方面,但是高层领导的正确决策,英国人的民族性格及坚定的信念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施莱彻尔在希特勒上台过程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他的引荐,希特勒得以接近德国掌权阶层;由于他的帮助,纳粹党摆脱了受歧视的窘况。这就提高了希特勒及其政党的地位,壮大了希特勒及其政党的实力,膨胀了希特勒执掌全部权力的野心,使希特勒在夺权活动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希特勒冒险进行两线作战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战时,德国两线作战,惨遭失败;二战时,希特勒重蹈覆辙.冒险之举,既有其全球战略的考虑,又包含了他对两个战场不同形势的估计,也及映了法西斯德国对英美和苏联不同的军事战略意图,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两次大战之间英国"一强标准"的空军威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英国政府确定了皇家空军的“一强标准”战略原则。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英国的战略假想敌由法国转向德国,其空军发展战略也经历了从“A计划”到“M计划”的变化过程。然而,英国过分追求与德国轰炸机数量对等,实际上未能起到阻止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预期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政府一直将希特勒选择自杀的地堡列为国家机密,拒绝对地堡进行公开标示,也不允许游人们前往遗址参观。六十多年以来,这座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地堡,在人们心中一直显得非常神秘。然而最近德国的一个历史协会“柏林地下世界”取得了柏林市政府的批准,在希特勒自杀地堡遗址上树立了一块标记牌,这座地下建筑也逐渐被改建成了旅游景点。其实,地堡本身只是一座历史建筑,反映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正如曾任希特勒贴身警卫的罗奇斯·米思克所说:“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应该去了解事实的真相,哪怕是再邪恶的一段历史,人们也要有勇气去面对与了解。开放这座具有特殊涵义的地堡,并不是为了纪念希特勒,而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这是一种非常负责任的作法。”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原因时,人们往往只注意研究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希特勒如何进行欺骗宣传,争取群众,垄断资产阶级如何支持希特勒,从而把希特勒推上德国总理的宝座。这无疑是对的,是研究德国法西斯兴起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但是,  相似文献   

13.
希特勒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和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代理人,他的上台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中产阶级的支持、垄断资产骱级的提携为其上台提供了经济和政治支撑,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相互猜忌为希特勒上台提供了可乘之机;德意志的民族情感和国内各阶层的社会需求使希特勒的上台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历史将会判断维利·勃兰特究竟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政治家和要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为一位颍油,他是西欧战后一位极不平凡的大人物。他多年领导着一个新德国,这个德国再也不引起仇恨和恐惧,相反却使别的国家感到羡慕。勃兰特有许多功劳,其中最大的就是使我们懂得德国并不意味着希特勒。他本人从14岁起就“用文字和拳头”反对希特勒。他写文章反对  相似文献   

15.
关于希特勒上台的原因,学术界一般认为:1929-1933年的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使德国广大阶层对无所作为的魏玛政党政治失去了信心;希特勒及其政党成功地利用了广大阶层对凡尔赛和约和现状的不满,以蛊惑人心的宣传争得了广大中下层群众的支持,从而使法西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运动;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希特勒及其政党的支持。我们认为,除上述原因外,德国国防军的中立和支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1 德国的国防军是在魏玛共和国初期以帝国时代的军官团为核心,在志愿部队和部分旧军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支新型军队。 1918年10月,随着协约国军队的进攻更加猛烈和士兵厌战情绪的增长,德意志第二帝国军队瓦解的迹象日益显露,军官团内部就不时考虑建立志愿部队的问题。11月16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在魏玛共和国初期赔偿危机中扮演了消极角色.美国拒绝对欧洲安全作出保证,强化了法国对安全的忧虑以及对德国推行挤压政策的决心;美国对欧洲推行非官方的经济外交,加深了法国和欧洲战后经济恢复的困难;美国坚持向欧洲国家索债,给战后初期经济困难的欧洲增添了新的负担,反过来增加了欧洲协约国、特别是法国向德国榨取苛重赔偿的压力;美国对德国赔偿干预乏力,不能阻止欧洲协约国、特别是法国在赔偿问题上的冒险行动.  相似文献   

17.
一 德日法西斯都有其荒涎的理论依据和广泛的政治欺骗性。 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集极端的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之大成,是德国法西斯的理论和行动纲领。其具体主张如下: 第一,种族主义。希特勒继承历史的糟粕,鼓吹种族斗争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宣扬雅利安人是一切人类文化的缔造者,日耳曼民族是雅利安人中最纯粹的种族;优等种族创造高级文化的基础是征服和利用低等种族,特别是斯拉夫人和犹太人;  相似文献   

18.
苏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雄厚的经济潜力和一支强大的红军。希特勒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消灭社会主义的苏联是纳粹德国的既定方针。德国只有征服苏联,才能实现其称霸欧洲、争霸世界的野心。希特勒首先对英法开战,只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当1940年6月法国投降,英国退守孤岛后,希特勒便立即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准备对苏联战争。 早在1940年7月,希特勒就要求为进攻苏联进行准备。8月5日,德军拟就第一份对苏作战计划草案,几经修改后,希特勒于12月18日批准这个名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巴巴罗萨”计划规  相似文献   

19.
1944年夏。希特勒东普鲁士大本营的会议厅被炸毁,这个事件的矛头显然是指向希特勒的,但他当时却侥幸不在场。这也许并不是孤立的事件,事实上,苏联也早已策划过暗杀希特勒…… 1941年7月,希特勒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两周后,苏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就组建了特工小组,深入德国敌后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8月8日,该小组向斯大林呈交了第一份行动报告,决定把消灭第三帝国的高层领导人作为行动目标。在得到斯大林等人首肯后,他们开始了周  相似文献   

20.
二战初期,有一次,英军打了一场胜仗,俘虏了大批德国兵。首相丘吉尔飞抵前线慰问官兵,早就恨透了德军的英国官兵向他建议,处决这些德国兵。丘吉尔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前不久,希特勒组织了一个16人的特别行动小组,要刺杀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这16个人成功地接近了那位领导人的住处。可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