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肖金华 《语文知识》2002,(1):F004-F004
到郊野春游,古代称为踏青,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扬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相似文献   

2.
春来好踏青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趁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至暮而归。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相似文献   

3.
春来好踏青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趁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至暮而归。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相似文献   

4.
春江水暖、草绿千里、风和日丽、花香鸟语、春光明媚、万象更新。春天用她的魅力在召唤我们,又到了踏青的好时节。从遥远的春秋时期到今天,踏青一直是流传于民间的活动《。论语》中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记述了孔子在春日里带着学生到郊外踏青春游的景况。这其实就是如今的学校春游的古代版。我小时候,父母不管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有多重,每年春天,他们从来都不会忘记带我们姐妹外出踏青、郊游。在莺飞草长的大自然中,我们姐妹几个追逐着放风筝;把蚯蚓从泥土里挖出来宝贝似的装进衣兜;把一…  相似文献   

5.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踏青”的习俗。古代踏青,也叫探春、寻春等。因诗人孟郊《长安》诗中有“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句,故“踏青”又被称为“花柳游”。  相似文献   

6.
春游诗话     
春游,古称踏青,也叫“探春”“寻春”,即春日郊游。踏青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孔子的弟子曾皙就曾借春游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魏晋以后,春游的习俗更加盛行。古人踏青,最初是为了祛除不祥。《秦中岁时记》载:“三月上巳,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曰踏青。”“上巳节”在农历三月初三,届时,人们都去水边洗涤污浊,举行“消灾除邪”的仪式,称为“祓禊”,后来逐渐被游春代替。每当踏青时节,好友往往相邀至郊外游赏春色美景,或携酒相聚而饮,或…  相似文献   

7.
平凡的生活象清秋早晨里一层无法感觉的薄纱雾,只有凝聚在踏青者追寻的心灵上,才能成为美的结晶。吴伯箫就是这样的踏青者,《菜园小记》就是这样的美的结晶。 《菜园小记》像一幅明丽的风景画。 苏东坡评王摩诘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题蓝田烟雨图》)。如果我们把这种评论嫁接到现代  相似文献   

8.
《红领巾》2010,(1):30-31
婺源,常被称作“书乡”、“茶乡”,位于江西的东北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也被众多媒体选入“人一生中必到的五十个地方”、“中国十大踏青好去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踏青、郊游与现代城郊旅游就总体规模、经济消费水平与项目类型来说是不同的,然而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代踏青与郊游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民俗内涵是现代城郊旅游文化的精髓,它对自然的崇尚和“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与现代城郊旅游“返朴归真”的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因而可以说古时“郊游”与“踏青”是现代城郊旅游的潜在基础,它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是我们现代发展城郊旅游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在鸟语花香的春天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到郊外踏青,放飞心情,不失为一件好事,但安全工作也不容忽视。我们认为,要做到安全踏青,关键不在于家长的谆谆叮嘱、教师的大包大揽,而在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作为学生踏青组织的学校理应为保障学生人身安全采取一定的措施,这是必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因为这只是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踏青的风日》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优美散文。作者以精炼的笔墨,豪迈的激情,抒写了自己早春风日踏青的独特感受,洋溢着浓厚的诗意和深刻的生活哲理,读之使人如饮甘露,如品香茗。文章开头即平中见奇,扑面来了一句“刮了一天的大风”作为“踏青”的气象报道,着实让人费解。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喜欢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到野外去饱览一下大自然的美景,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温馨,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一旦遇上大风,又有谁不感到晦气和遗憾?如果要记上几笔,肯定也会加上“不巧”二字。可佩芝先生却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气度,顶着这场大风却让感情的涌泉如万斛…  相似文献   

12.
寻找春天     
“沙沙沙”窗外春雨细细的、密密的,如牛毛一般。雨停了,我到郊外去踏青。(从春雨入手,抓住特点,恰当比喻,写出春雨的美,同时引发作者赏景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快乐大本营     
《中学生电脑》2006,(2):48-48
打猎周末,小新陪老爸去打猎。老爸忽然举枪射击,一只野鸭应声落地。小新说:“老爸好棒,不过你这一枪完全是多余的。它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摔也摔死了。”加油在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上,三年级(8)班的小新拉大了嗓门为自己的班级加油。他大喊:“三·八加油!”“踏青”与“踏浪”小新到农村旅游。“哎,别踩我的麦苗。”农民喊道。“没文化,过叫踏青。”小新回答道。农民勃然大怒,飞起一脚将小新踢入水塘。“小样,我让你踏浪”。迟到的原因小新和风间上学迟到了。风间向老师解释说:“我做梦当了总统,到夏威夷开地球峰会去了,还访问了那么多国家…  相似文献   

14.
踏青的日子     
每当看到“请勿践踏草坪”的警示牌,我都会联想到童年踏青的日子,那是我们最开心的快乐时光。绿色的麦苗破土而出,毫无遮拦地生长着。小脚丫踩上去,柔柔的,凉凉的,惬意得不知天高地厚。  相似文献   

15.
阳春三月的一个清晨,我带领六名上学年被评为“理工之星”的学生到风景秀丽的九江市南湖公园踏青,以此作为对他们的奖励。我给这支七个人的春游小队取名为“旺旺队”,口号是“你旺,我旺,大家旺”。  相似文献   

16.
短信息     
《留学生》2010,(6):47-47
留美青委会举办“拥抱春天,快乐单身”踏青活动 为帮助欧美同学会的单身学长们认识更多高素质、在跨国企业工作的朋友,4月25日,留美青委会和著名IT公司——甲骨文公司共同发起并由甲骨文公司赞助,联合另三家外企单身员工组织了“拥抱春天、快乐单身”郊外踏青活动。  相似文献   

17.
糖衣炮弹     
春光明媚的四月,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赶快约上好朋友,到户外去玩玩游戏,享受享受阳光的滋润吧!  相似文献   

18.
操场春游     
[事件]草长莺飞四月天,春游踏青正当时。但在郑州的一些学校则上演了春游“怪事”——在学校的操场上搞春游。这样的“操场春游”就是让学生从教室出来,围坐到操场上,吃着零食,互相介绍外面的景观,一起想象大自然的美好。——2007年4月2日《河南商报》  相似文献   

19.
踏青     
今天是清明节休假的最后“天,我们全家决定到郊外去踏青。 我们来到了滨河公园。向远处望去,各种树木已经披上了绿装,小山包被染上绿色,几座亭子在小山顶上孤零零地矗立着。公园里的湖水清清的,呈淡蓝色。  相似文献   

20.
轻松一刻     
王青玉 《湖南教育》2004,(15):43-43
踏青与冲浪城里人到农村春游,把麦地当作草地乱踩。农民看见自己种的庄稼被踩坏了不少,就冲着城里人喊:“唉,快点上来,别踩坏了我的麦苗!”城里人傲慢地回答:“没文化,这叫踏青!”农民气极了,将城里人从麦地里一把拉上来,顺势推到路边的池塘里。城里人在水中挣扎:“你推我下塘干吗?”农民回敬他:“没文化,这叫冲浪!”(王青玉)如果老师让同学们用“如果”造句。小青写道:“如果老师不教书,凭您的才能肯定已经当上局长了。”局长的儿子正无从下笔,他看了小青造的句后,灵感骤至。他写道:“如果老师不教书,我爸爸就惨了。”学后面的小青:老师,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