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84年12月,日本侵略分子和朝鲜开化党人借中法战争之机在汉城发动了甲申事变,随即被驻朝清军平息。此事引起中日两国关于朝鲜问题的交涉。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经过外交谈判,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解决了两国争端。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走向共和》(以下简称《走》)对晚清重臣李鸿章作了精心刻画,塑造出一个与人们以往认识完全不同的李鸿章的新形象,确使观众大开眼界。为了树立李鸿章的高大形象,该剧作者不仅在表现他如何励精图治地办洋务、整顿北洋水师方面下了很大工夫,而且还独具匠心地设置了他正气凛然地办外交、捍卫国家利益的精彩场面,甚至把签订卖国条约都变成是“公忠体国”的表现。在表现签订《辛丑条约》时有这样一幕:李鸿章慷慨陈辞,训诫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等人说:“中国人民为什么闹义和团,就是因为你们侵略引起的。你们现在要瓜分中国,告诉你们,将会产…  相似文献   

3.
试论《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本文拟就《马关条约》给中国近代航运业造成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19,(2):16-22
日本幕末时期,迫于西洋国家的压力,幕府与欧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与欧美列强开通商贸易之始,在诸多条约中具有典型特征。哈里斯作为美国派驻日本的第一任大使,也是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美国全权代表,来日后与幕府外交代表的交涉过程,再次呈现了幕末日本与美国外交初建时的曲折历程;对《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内容的深度解析及论证,可以进一步透视幕末日美外交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5.
条约与朝贡之紧张关系,洵为理解19世纪末中韩关系近代转型过程之关键。欧美列强及明治日本固然坚持近代条约关系,以排斥与否定中韩传统朝贡关系,其实际外交立场仍依现实利害关系而有所变化。1866年丙寅洋扰之际的法国与1871年辛未洋扰之际的美国,相继否定中韩传统朝贡关系以禁阻清政府干涉,进而以侵略朝鲜行动而予以武力之冲击。至1876年与1882年,明治日本与美国则分别以条约明文有意否定了中韩传统朝贡关系。至1885年以来巨文岛事件之际,英国甚至不惜代纳朝鲜对华朝贡以获取清政府外交支持,俄国亦欲签订协议承认中国宗主权,以保障其在朝鲜利益,日本外务卿井上馨则向李鸿章提交《朝鲜办法八条》,试图承认中韩传统朝贡关系而实现对华合作方针,应可称之为“参入”性利用态度。所谓“条约取代朝贡”说反映到19世纪末中韩关系史,实为复杂曲折之动态进程,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东清铁路的修建与李鸿章有着密切的关系。李鸿章作为清末最重要的政府官员和外交家之一,他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不久,就与俄国进行密切接触。相关史料中仅记载沙皇答应给他300万卢布诱使其最终签订《中俄密约》一事,似乎李鸿章收受300万卢布已成铁证。但李鸿章是在什么情况下收受的?收受了多少?均没有翔实记载,说法众多。本文试图通过最新的历史资料,弥补某些史料中的不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口水战     
甲午之役,中国战败,割地赔款。朝廷命令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最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条约乃是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大关键,从此,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而日本则走向对外侵略的疯狂之路。晚清文人况周颐在笔记著作《眉卢丛话》中记载了一  相似文献   

8.
一、甘肃举人《请废马关条约呈文》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三月二十三日(公历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由清廷主和投降派首领那拉后派往日本求和的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卖国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之后,引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和抗议。当时余栋臣领导四川农民起义,就提出了反对割台赔款的口号?主张抵抗到底,驱逐外国帝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中法双方由越南问题而引发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有相当影响的战争。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直接参与了这场战争。在与宝海的交涉中,李鸿章不再拘泥于中越宗藩关系之虚名。而是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与法国划定鸿沟,防止法国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西南。可以说,《李宝协议》的签订,实为李鸿章务实外交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薛伟强 《历史学习》2005,(11):32-33
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为世诟病的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等特权持续了近百年,清廷为什么要签订这些条约,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首先是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近代中国存在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是列强对中国的暴力强加,外交讹诈,再加以所谓的法律固定化制度化的结果。主权国家之间缔结的条约一般都是平等条约,即双方自愿商定,权利义务对等;只有战胜国强制战败国签订的割地赔款的和约带有不平等性。欧、美、日资本主义列强兴起后,在全球范围内疯狂侵略扩张,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400多年间,它们用直接军事…  相似文献   

11.
1874年的日本侵台事件是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第一次武装侵犯。在这起事件中,清政府对日外交方略经历了抗议交涉、备战求和、外交谈判三个阶段,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清政府寄希望于通过谈判途径解决冲突的妥协态度。清政府的妥协让步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侵台事件拉开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及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本记者佐藤铁治郎写了一本书:《袁世凯》。该书于1910年即辛亥革命爆发前一年由天津时闻报馆出版。该书记载对袁世凯的评价与现今流行的说法大相径庭,仅举数例以说明:要而论之,袁世凯当日(指在朝鲜时期)之谋,实有令人可惊可畏者。使清政府与李鸿章能明断敏迅,出师图韩,一跃而登,真令我日军无从措手。即我日奋然而作,然以当日海陆军论,尚不知鹿死谁手。袁之外交,诚有飚悍之手腕哉。1895年4月李鸿章在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后,与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闲谈,李鸿章面对当时大清国与小日本的地位变化,今不如昔,感叹道:“人材难得啊。”伊藤博文…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战败并签订《马关条约》告终。关于中国在此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历来是认为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所导致;又因为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使之成为国人唾骂的卖国贼。而历史事实是否如此,本拟对这两个问题再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在与俄国商签《中俄密约》期间,与俄方围绕中东路权问题展开了交涉。其所作所为及其主张观点,都服从于他的联俄制日的外交目的,在交涉过程中,其外交立场是积极的。但是,李鸿章企图以路权作为制衡列强在华态势的砝码,恰好又陷入了俄国精心策划的外交阴谋与骗局。联俄制日的外交策略最终招致的只能是误国大错。值得一提的是,若以《中俄密约》的签订给李鸿章冠以出卖中东路权的罪名,则未免失之简单,也有违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14,(1):45-45
正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并定名为X射线,它打开了一扇通向身体内部"宫殿"的窗户。李鸿章在他的环球访问中有幸在德国拍摄了X光片,亲眼看到了留在左眼下的子弹,也因此成为中国拍X光片的第一人。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致使他从仕  相似文献   

16.
1922年4月16日,在意大利热那亚郊外温泉区的拉巴洛,由苏维埃俄国的外交人民委员格·瓦·契切林与德国的外交部长瓦尔特·拉特瑙共同签署了“苏德拉巴洛条约”。这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是苏俄外交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因为它是在热那亚国际会议期间签订的,所以引起与会各国的强烈反响,并成为二十年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辛丑条约》签订90周年。 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以慈禧为首的腐败的清王朝为维持其反动统治,向帝国主义屈膝投降,于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同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900年8月7日,正当帝国主义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的途中,清政府便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谈判大臣,负责同帝国主义侵略军进行议和谈判。帝国主义未予理采。14日,侵略军攻陷北京,慈禧等仓惶西逃, 24日,慈禧在西逃途中发布上谕,让李鸿章会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了苏联,并同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了会谈。会谈结果于1950年2月14日,由中苏两国外交部长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全文共六条,于同年4月11日开始生效,有效期间为三十年。条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再起,防止其他国家与日本相勾结的重新发动侵略与破环和平。条约规定:—旦缔约国任何一  相似文献   

19.
<正>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颇具争议的问题。李鸿章由于参与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签订《马关条约》,相当一段时期被视为汉奸、卖国贼。与李鸿章一生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洋务运动,也一度被视为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有关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虽然出现了一些新观点、新看法,但进步与反动、爱国与卖国等等的根本分歧,依然十分尖锐。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于历史人物、历  相似文献   

20.
郭华 《考试周刊》2011,(27):36-37
李鸿章是近代外交的代表,他的外交思想对近代前期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他的"外敦和好、内要自强"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