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晓云  吕海燕 《师道》2009,(4):29-29
新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大名鼎鼎”的五年级(7)班已经将两位班主任“气”走了。作为第三个上任者,尽管我早已做好思想准备,但经过三天的接触,学生的种种表现还是让我“痛心疾首”:明明安排好了值日生,可就是没有几个学生完成所分配的任务;明明地面刚刚扫干净,眨眼功夫就变得脏乱不堪;作业布置得清清楚楚,可是能如数完成的寥寥无几……尽管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相似文献   

2.
两份没有署名的试卷能改变一个以乱著称的差班?说来你也许不信,就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新学期不到一个月,大名鼎鼎的五年级七班已经将两位班主任气走了,作为第三个上任者,尽管我早已做好思想准备,但经过三天的接触,学生的种种表现还是让我痛心疾首:明明安排好值日生,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班学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况的记载表中也有我的名字,那是我自己主动把自己“降格”为班里的一个普通学生。我认为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老师本来就应该是班里能为大家做样子的最好“学生”;孩子们更觉得应该如此,用他们的话来说:你本来就是班级中的一员么.  相似文献   

4.
明明是大班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师,3岁时他已经能认识不少字了。明明在班里很懂事,从来不跟小朋友吵架。当老师比较忙时,他会主动帮老师维持班里的秩序。许多老师都很喜欢他。我去幼儿园的第一天,老师就把他介绍给我:“这是明明,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明明仰起脸,稚气地叫了我一声“老师好”。我想,这样有礼貌的孩子怎么能不讨人喜欢呢!  相似文献   

5.
红灯亮“为什么两个人比一个人重要?”三个小伙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可是不一会就吵起来了。明明要看奥特曼,聪聪和强强却都要看机器猫。明明说:“这是在我家,要听我的。”正说着,妈妈出来了,问清了缘由之后,对明明说:“明明,他们俩是小客人,而且他们两个人都要看机器猫,2比1,你应该让给他们。”明明一脸的不高兴:“为什么两个人比一个人重要?我要看奥特曼!”“拔萝卜”老师正在教“拔萝卜”的儿歌,解释过歌词之后,老师说:“萝卜需要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能拔起来。”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自己就能拔起来,不需要其他人。”另一个孩子坐…  相似文献   

6.
认字     
明明学认的第一个字是“人”字。认得字了,她很高兴。一天,爷爷在看书,明明就嚷道:“爷爷,爷爷,我认得字,我要看。”爷爷就把书递给了她。“你看,这里边有没有‘人’字?”明明细看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人”字。忽然,她惊喜地叫了起来:“爷爷,爷爷,我找到了!”她指着一个“入”字说,“这个人把脑袋转到那边去了,难怪我找不到。”  相似文献   

7.
米琪热线     
《同学》2002,(9)
一不小心成了“收容队”的成员米琪: 高二分班是我人生旅程中的第一个滑铁卢——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暑假,我去学校看分班红榜,发现学校把我分去了化学班,老天爷,学期结束前,我明明在三个志愿栏里都填了“生物班”,以表明我的决心,谁知我的意愿被人像一只蚂蚁一样碾碎在脚下!而且,更使我深感不平的事情还在后面,我的铁杆哥们殷铁军,如愿以偿分到物理班,他告  相似文献   

8.
吕海燕  林晓云 《班主任》2008,(11):35-36
新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大名鼎鼎”的五(7)班已经气走了两位班主任。作为第三任班主任,尽管我早已做好思想准备,并且在正式接班之前已将班级情况摸透,但三天下来,学生的种种表现还是让我头疼不已:安排值日.没几个学生认真完成任务;教室刚刚打扫干净,眨眼就变得脏乱不堪;  相似文献   

9.
李晓君 《教育文汇》2014,(14):28-29
去年,我在初中两个小班(每班25人)选了一个班尝试分层布置数学作业,即把这个班学生分成三个组,成绩较好的为“实验组”(A组),有8名学生;成绩中等的为“提高组”(B组),有10名学生;成绩后进的为“奋进组”(C组),有7名学生。  相似文献   

10.
优点记录本     
王世朋 《班主任》2010,(12):15-15
那年,我接手了一个三年级新班。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总有学生向我告状:“老师,XXX没有完成作业。”“老师,XXX没有做值日。”“老师,XXX乱扔废纸。”“老师,XXX吃零食了。”……  相似文献   

11.
杨伟元 《班主任》2013,(7):45-46
几年前,我接手一个新班。当时,交班老师特意叮嘱我,班上有个自暴自弃、不求上进、一无是处却常常制造麻烦的学生,名叫杨曦。只要能把他治住了,其他学生就好管理了。于是,我就对杨曦采取了以下行动:1.“你和其他人一样有优点”也许是换了新班主任的缘故,杨曦第一次交上了周记。他在《我的优点》中写道:“我没有什么优点,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眼中我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坏学生。”读到此处,我一惊,连他都给自己贴上了“一无是处”的标签,显然已经是破罐子破摔了。前任老师的“治”没有效果,那就换个方式给他找找“是处”,贴上新标签,或许能激发起孩子的上进心。  相似文献   

12.
我现在任教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刚上课时,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班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学校的学生多少都有点这样的问题,但没想到这班学生这么严重。怎么办呢?没有回答问题的课堂怎么行呢?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呢?为了让学生积极发言,我采用了一个办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学生上课表现进行评分。要求每个小组每个人都要回答问题,不然的话就要扣分,好的加分,不好也不责怪,只要开口就行,并表扬他们“敢发言就是一次进步”。这样一来,激励了很多胆小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我所在的学校是个“普通”中学,从初一开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被省“重点”中学录走了,而我们学校又设置了“重点班和普通班”,学习较好的学生又被分到了“重点班”,最后剩下的就是我们的普通班。我就带了这样两个初一的“普通班”的英语课教学,一直到初中毕业。三年来,我通过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逐渐把这个“普通班”变成了思想品德、学习、纪  相似文献   

14.
有时候,学生讨厌某位老师,而老师也同样会不喜欢这个学生。身为父母的人,对于孩子不受老师重视,当然会感到不满,这是人之常情。例如,就读于三年级的明明的母亲,觉得明明在学校的情形好像不太对劲,心里一直很介意,觉得明明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有一天,明明从学校回来,她立刻上前问:“今天怎么样?”明明回答:“一点都不好,今天我拼命举手,老师却不叫我。”做母亲的一听,再也忍不住了,立刻打电话到学校,劈头就把老师斥责了一顿。  相似文献   

15.
朱胜阳 《江西教育》2023,(26):79-80
<正>2022年夏天,小张同学小学语文毕业考试的作文为《语文老师的帮助》。如果没有看到这篇文章,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是对她影响最大、帮助最大的老师。与小张同学相处三年,的确有些故事,但没想到这些不经意的小事会影响她,甚至改变她。说起小张同学,其实在2019年秋天我刚接手四年级十班时,就听说她经常不完成作业,而且还特别会撒谎。果然,教这个班没多长时间,就让我见识到了她的“厉害”,她不但不及时上交作业,明明没做,  相似文献   

16.
方长洲 《河南教育》2004,(12):39-39
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还没有“走马上任”,这个班的科任教师就纷纷找上门来,向我反映该班一个叫小D的学生的种种“罪状”,希望我“新官上任三把火”,好好“烧烧”他,给他来个“下马威”。  相似文献   

17.
“明明,怎么又去看电视了,作业写完了吗?”“没有,还有一篇作文没写呢。要把那么长的一课缩写到几百字,我可没法完成。”明明一边看电视,一边回答爸爸的问话。“哟,什么样的作文能难倒你?”爸爸走出房间,对明明说,“让老爸来看看。”明明不情愿地离开那精彩的电视画面,把语文书翻到“积累·运用(7)”后,双手递给爸爸。爸爸一看乐了:“缩写《小抄写员》,这还不容易,你看,要求写得明明白白,第一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第二语言要简练,不要超过三百字。”“说得倒轻松,几千字的课文,叫我怎么缩。”明明不敢大声说,只是小声嘀咕着。爸爸把书翻回…  相似文献   

18.
每次将数学作业发还给学生时,我都经常听到这样的叹息声: “哎,我怎么把‘6’抄成‘0’了。” “横式上明明是‘82’,我怎么抄成‘28’了。” “如果我把得数抄对了,我就能得优了。” 孩子做事马虎,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然而这个问题往往没有得到孩子们的重视。每次叹息过后,有的孩子就说:“反正我也会做,下次小心点儿就没问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期我新到一所学校就接手了一个差班。知情者介绍:“这个班差生太多,很难管,尤其小钢,人称“害群之马”,专好恶作剧,已经气走了三任班主任。你走马上任后,要先给他来个下马威,刹刹他的威风。”我若有所思。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就领教了小钢的厉害。那天我笑容可掬地走进教室,却发现学生情绪异常:有的幸灾乐祸,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心神不定。顺着学生的目光看去,只见黑板上画着我的肖像,旁边写着“赵存卿遗像”;讲桌上直立的黑板擦背面,“赵存卿之墓”赫然在目,黑板擦上的小白花也格外醒目;黑板擦前还竖立着三支粉笔,活脱脱是…  相似文献   

20.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农村初中。从去年秋开始,我在初一(50班)进行了快速作文实验。实验不到一年,便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实验前该班在八个班考试比赛中都是位于后两名。而现在通过两次抽考比赛,都是位居第一,且分数明显高于其它兄弟班。全班67人都能按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600字以上的习作。集点滴经验,总结快速作文实验成功的体会即围绕“一个目标”,做好“两个前提”、坚持“三个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