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庄子为数不多的几位朋友之一的惠施在《庄子》一书中被提及14处之多,由此可见他在庄子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但同时庄子为他因心灵上的蒙蔽而迷茫于仕途,并最终失落于精神荒原不知归路而深感惋惜。  相似文献   

2.
《南华雪心编》是评点《庄子》散文的集大成之作,该书深入庄子的内心世界,不仅是对庄子人格美的多角度闪亮绽放,同时又是一次《庄子》散文艺术美的华丽亮相。综观《南华雪心编》一书,刘凤苞将《庄子》散文的文境意境的主要特点概括为:洸洋恣肆、虚空缥缈、以文为戏。  相似文献   

3.
百余年来,作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的《庄子》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本文追寻《庄子》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历史轨迹和方式,将《庄子》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大致分为:翻译与介绍、比较与融合和研究与发展三个阶段,并对三个阶段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感受跨语言文化传播的互识及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唯心主义大家,学界对他的哲学思想研究较多,但很少注意他的政治思想。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庄子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从《庄子》等典籍的研读来看,庄子主张统治者治世要使人恢复人之常性,实行无而治,使社会回到至善至美的自然中,恢复正常状态。虽然其治世方案是消极的甚而有些颓废,但从中也包含着一些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汉语反义词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极其丰富的资料,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的“反义词”研究给予了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指出反义词是事物存在的矛盾对立关系在词汇体系中的反映。作者希望通过对反义词研究状况的总体了解,达到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庄子》以"道"为本,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美乐标准上,《庄子》把《老子》的"音声相和"发展为"与道相和";在音乐批判上,《庄子》把《老子》批判"五音"发展为批判"违道"之乐;在音乐美学境界上,《庄子》把《老子》的"大音希声"的"悟道"境界发展为"载道"境界;在音乐审美上,《庄子》把《老子》的"过客止"的外在审美发展为"所乐"的内在审美。《庄子》在《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有令人瞩目的开拓创新,揭示了"道家"音乐的本源:生于心,源于物,随于道;揭示了"道家"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和";揭示了"载道"之乐的"人为"、"有声"特点;揭示了"道家"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7.
庄子养生思想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在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庄子》有关养生的材料,弄清其本质属性,研究庄子的养生对于古代体育有什么样的意义,从体育史的角度对庄子作出科学评价,是古代体育史研究的课题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论述庄子养生思想的文章,从体育的角度对庄子作了肯定的评价。如郑振坤同志认为“庄子讲养生、治身有其治国安邦的目的。”“庄子讲体育,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个人健康,全生、保身、养亲、尽  相似文献   

8.
关于郭象与庄子的关系,大多数学者的意见都认为郭象是借《庄子》发挥自己的思想,与庄子本意相去甚远,是对庄子思想的背逆。认为郭象与庄子的思想不符合是有道理的,但止于此是不够的。郭象的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思想是通过注庄的形式而加以表达以及其与庄子思想渊源很深的事实。郭象与庄子的区别乃是建立在郭象与庄子思想的联系的基础上的,二者有着逻辑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宋明以来,从评点、义理、散文角度解庄,对内容与意义都有详尽之说明,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向,各色相宜,音声相谐。从阅读者感性的评点,到理性的分析,进而解构庄子,并探寻庄子为文之金钥,最终层层入理的论述,影响到清人的承接、总结与开展,在文理、义理等方面各具特色地解庄,造就了清初林云铭《庄子因》以文解庄之法,并影响到后来如吴世尚《庄子解》、宣颖《南华经解》、胡文英《庄子独见》等以义理兼文学性、章法化等方式解读与重构庄子。  相似文献   

10.
杜甫被人评为一生只在儒家界内 ,但他的诗歌大量使用《庄子》中的语词典故 ,借以表达现实生活困境和普遍的生命之茫目短促 ,对庄子哲学提到的人生负面存在有深刻的体认。通过对杜诗所用的三个《庄子》语词的考释 ,结合对庄子哲学的分析 ,以及杜甫本人的性情气质 ,可以看出杜甫虽然认同庄子关于人生负面存在的阐述 ,但在如何对待上却与庄子产生了分歧 ,最终在生命抉择上偏向了儒家一面  相似文献   

11.
《庄子》哲学以其自然主义著称,其心性论正是建立在自然主义基础之上。《庄子》认为万事万物都应保持和顺应天然之性,因而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不起“机心”,弃绝是非善恶之争,泯灭分别对待之想,逍遥无待,纯任自然。《庄子》哲学在中国传统心性论中大放异彩,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旷文楠老师在我院学报1982年2期上发表了《庄子养生思想辨》一文(下简称《辨》文),认为庄子否定形体,歌颂死亡,追求精神永存,“庄子养生思想是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从根本上否定了庄子养生思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与旷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3.
庄子生于战乱频仍的战国初期.《庄子》一书无论是内篇、外篇,还是杂篇,其主旨都是宣扬自然无为思想的.然而庄子作为一个文学家,他表露自己的思想不是通过枯燥的哲学思辨,而是用文学写哲学,把哲学文学化,通过高超的艺术把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政治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下面我们以《逍遥游》一文为例,以一斑窥全豹看一下庄子散文的寓言艺术和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14.
屈赋标题论     
《诗经》的标题比较随意,大多从诗歌的第一句里摘取二、三个字作为篇名,并没有别意。如《关雎》来自“关关雎鸠”,《江有汜》来自“江有汜,之子归”。而《庄子》三十三篇的命题则较《诗经》有了很大进步。“内七篇都是特立题目,后做文字”,外篇十五“其命题但取篇首两字”(宣颖《南华经解·庄解小言》)。就是说《庄子》的命题除继承  相似文献   

15.
《庄子》称道的逍遥境界,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的最终归宿出现,其内涵在全书中一以贯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楚辞中出现的逍遥,则有两种类型,一种以《离骚》、《九章》为代表,展示的是对人生归宿的寻觅以及理想破灭的悲伤,其主角是无家可归、有家难归的游子;另一种以《九歌》为代表,逍遥指临时驻留的愉悦状态。《庄子》的逍遥境界,是对《诗经》的继承,进而又作了改造和提升。楚辞中逍遥的第二种意蕴,与《诗经》一脉相通,而第一种内涵则是对《诗经》逍遥境界的颠覆,但部分细节也有《诗经》逍遥意蕴的遗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说人物论的“传神”论发端于叶昼的《水浒传》评点。最早从哲学上提出形神关系说的是庄子(庄子认为形而上的“道”是至高无上的,形而下的“物”则是低下的),庄子哲学的中心是讲“自然之道”,他认为道存在于一切物中,但如果执著于物,则不能得道。道是形而上的,是无形的,物是形而下的,是有形的,从这个角度说,道和物的关系,也就是神和形的关系。而庄子的观点则是重神不重形的。汉代刘安的《淮南子》,从这种形神关系出发,比庄子更加明确地强调了美不美主要在神而不在形了,神乃“君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统计与分析《综合日语第一册(修订版)》中出现的形容词,了解了在初级教科书中形容词出现的数量、顺序、相关句型、活用变化、功能用法等,同时也发现了教科书中的未明确形容词的主客观性,尤其是关于感性形容词的人称限制的特性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逍遥"一词并非像郭、象二人解释的"自由自在"之意。《逍遥游》通篇讲无为、无用以处世。在生死观上,儒家的社会价值标准与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相悖,庄子(道家)对个体生命则持有肯定的态度。在名利观上,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家的最大理想。在庄子看来,做名或利的奴隶的人根本无自由可言。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庄子既不主张入世,也不主张出世,而是主张游世。在精神追求方面,儒家给人的印象是谨慎小心,软弱克制。庄子则是主张通过"逍遥游"的途径,进入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以上可以看出《逍遥游》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先秦文化的杰出代表,其中蕴含的思想纷繁深刻,在中国文学艺术殿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史前年代,我国不同地区、民族间的融合交流就开始了翻译的存在和发展,翻译理论也逐渐产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各家对翻译的涉及对我国翻译史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在重析《庄子》文本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与中国翻译理论思想间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本文将对《庄子》的文学思想与翻译思想间的关系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复音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专书复音词研究,对于展示一个时期复音词的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动词、名词、形容词三类分析《吴越春秋》中的支配式复音词,分别从语义、词性方面分析《吴越春秋》中支配式复音词的构成特点,从而总结出《吴越春秋》复音词在构词上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