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所谓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意图流通而非法持有或者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持有、使用假币行为只有在不能查明所持有假币的真实来源与用途时,才能独立成罪。在构成其他犯罪的情形下,非法持有假币行为只是其他有关犯罪的伴随行为,非法使用假币行为只是其他犯罪的一种手段或目的,均不再单独成罪,对行为人只按其他有关犯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在过生日时收到了奶奶和外婆给的700元钱。妈妈嘱咐我不要乱花钱,最好存入银行。第二天,我带着这700元钱来到学校附近的银行,把钱交给一位收银员叔叔。他点过数后,说有两张百元券是假币,把我批评了一顿,然后又给我开了一张“假币没收单据”,随手把那两张“假币”扔进了抽屉。我感到很委屈,难道我的钱就这样没有了?我想知道,收银员凭什么说我的钱是假币?他有权没收吗?学生李星星李星星同学:我国法律规定,明知是假人民币而继续持有或使用,属于违法行为,要受到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为了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对假币应…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现在假币日益增多。为此,作为班主任最头痛的是收班费时收到假币,因为学校规定:收到假币查不出来老师自己垫上。于是为了保险起见,老师不得不让学生在交钱时,在钱币上写上名字或代号,以便辨别真伪。我向来不喜欢这样做,总觉得在人民币上写写画画,不文明。我自以为我班的学生、家长都非常诚实,不会交假币来欺骗老师,欺骗学校,因此也暗自庆幸从没有收到假币。 可是,五年级最后一次交书费,我却收到了10元钱的假币。我非常生气,心想:我呕心沥血教你们5年,在毕业之际,你们却这样对待我,你这样做太没良心了。我查…  相似文献   

4.
细节伤害     
一位开出租车的朋友,将遗失在车上的两万多元钱还给了失主。失主打开钱包,将里面的钱数了三遍。朋友后来委屈地说:"数一遍也就可以了,数了三遍,还拿着这些钱对着阳光照照,我当时尴尬得无地自容。难道我会抽出几张或者换几张假币进去,那样我又何必去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规定了大量的选择性罪名,它的适用是司法实践经常遇到且较难解决的问题。在罪数方面,根据行为之间的联系情况;选择性罪名既可综合使用,也可分解使用。分解使用时,选择性罪名可以并罚;选择性罪名的停止形态因选择行为的实施情况而有很大差别;在共同犯罪方面,根据数个行为人在实施选择行为时有无分工而决定共向犯罪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6.
紫外荧光信号拾取及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紫外光源照射人民币时,人民币上的紫外荧光标记会被激发出可见光,紫外激发荧光是人民币检伪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紫外荧光标记不但使用在真币上,也常被假币制造使用,造成人民币检伪的困难。章讨论一种能鉴别真假币紫外荧光标记的方法——给真假人民币照射固定中心波长的紫外光源,根据真假人民币反射光的细微差别,通过滤光玻璃、光电二极管、对数放大器、差动放大器等电路装置,得到一个以不同电平数值来表示真假人民币的紫外荧光信号。  相似文献   

7.
奇思妙想     
智能投币箱 很多不明的人往往向自动投币箱里扔游戏币或铁片。智能投币箱能分辨出真假币,及时提醒投币人,并吐出假币。  相似文献   

8.
虚构材料,无理而妙。“55元”面额假币,凸显制假者胆大妄为到极点——有深度;“54元”面额假币,从偏远乡村一匣中取出——既揭露制假的广度,又昭示打假的力度。结尾缀一省略号,预示张三的命运有两种不同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规范中罪名及其衍生的罪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选择性规范中涉及犯罪主体、主观要件、客观行为和犯罪对象等要件的选择,因情而异,或因罪名的选择而为一罪;或因罪名的并列而为数罪。本文立足于罪数之标准解构刑事规范,以求刑罚理性适用。  相似文献   

10.
假币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通过商品交易和支付结算,破坏货币管理和掠夺他人财富。近年来,假币犯罪成为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的主要形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如何防范和打击假币犯罪成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但收集固定销售金额的证据较为困难。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尚未销售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被查获,从而造成司法认定上的困惑。2011年两高一部出台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条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停止形态予以了规定,肯定了该罪存在犯罪未遂形态,确定了该罪未遂形态的定罪量刑标准。该条司法解释虽然能够有效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定罪量刑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主观违法论而加以建构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有别于按客观违法论建构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主观违法论强调有责之违法,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客观的危害行为、刑事责任能力都是违法的构成要素。由于主观违法论将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的危害行为排除在刑法的研究之外,为此,这种因人而异的违法观不能很好地界定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危害行为的性质以及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在刑法学中,刑法分论的知识容量很大,而且,相关刑法分论教材的编排一般都为公式般的内容。对此,在一个课时有限的学期内,法学本科生如何能够将刑法分论的知识真正地予以吸纳、掌握,就成为一个现实的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刑法学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刑法分论的教学方法,即重新编排传统刑法分论教材、典型罪名的选择和精讲、注重辅助性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身学习刑法的能力等。这些刑法分论教学改革方法在刑法学的教学实践中改变了过去呆板、单调、低效的讲授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刑法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刑法学的教学互动和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4.
见危不救犯罪化是世界各国的立法趋势。目前我国从解释论的角度对真正不作为的义务来源进行扩张、将见危不救纳入犯罪的做法似有不妥。但从法文化的传承性以及刑法保护法益的目的性出发,可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见危不救罪",并在立法论中对其成立范围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刑法因果关系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在详细阐释了什么是刑法因果关系、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以及刑法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的基础上,对刑法因果关系同犯罪构成、刑法责任之间的问题作了大量论述,阐明在刑法因果关系中不存在偶然因果关系,并以马克思主义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论为指导,批判、继承了相关的“条件说”、“原因说”,提出在刑法因果关系中造成危害结果的原因的判定上,应坚持“刑法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寻衅滋事罪从客观方面来看,与抢劫、敲诈勒索、故意伤害等罪类似,执法实践中易混淆。文章通过对该罪概念的论析和四个构成要件的阐述,探析了该罪的构成特征及司法认定,为具体工作中判断某行为是否构成该罪,以及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立案监督是通过检察权对立案权的有效介入,实现对刑事立案权的理性制约。结合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实践,分析我国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在法律规定、监督程序、运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检察权的性质和特点、司法实践的要求等方面阐述了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必要性。并就如何从法律机制,保障措施机制及内外部制约机制上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校规对于轻微刑事犯罪行为的纪律处分规定非常严苛且笼统,原则上遵循“犯罪即开除”的并罚标准。这种粗暴的“一刀切”规定不仅与依法治教的法治要求相悖,也面临着理论上支撑不足的困境和刑法积极主义变革的挑战。当前,我国高校对于轻微刑事犯罪行为的纪律处分亟待规范化,应修改“犯罪即开除”的绝对规定,以比例原则为基本遵循,在轻微刑事犯罪与高校纪律处分的并罚上依次审查罪行与刑事结果标准、重大不利影响标准以及教育效果标准,同时纳入对微罪扩张趋势的考量,并遵循“先刑罚后处分”的处理顺序,以达到对轻微刑事犯罪行为作出恰当合理的纪律处分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民族国家精神是法律的内在影响力量。英吉利民族精神中的重实践轻理论、讲实效斥原则、尚经验贬逻辑等特征,对英国刑法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使得英国刑法具有实践性、功利性、保守性、模糊性、灵活性等特征。中国刑法发展可以借鉴英国刑法中的一些制度,同时,研究、挖掘我国的民族精神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刑法及司法解释都作了明确规定,但在理论上对该行为性质的认定却存在较大分歧,认为因逃逸致人伤亡的案件比较复杂,有些确实应该按故意杀人罪论,刑法及司法解释规定得过于单一。事实上,不仅因逃逸致人伤亡的案件,而且因逃逸致人重伤的案件中,也有部分属于含故意犯罪的情况,正确界定交通肇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是公正适用法律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