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形态机能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蹦床一线队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形态与机能测试,旨在探索蹦床运动员形态、机能与体能训练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具有体能训练的身体形态优势,身体机能水平在训练中较稳定,说明运动员有进行大运动量体能训练的潜力和空间,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提高蹦床运动员的成套体能水平,适应现代蹦床技术发展对体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选材新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体育测量与统计、文献综述和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20名国家艺术体操队员和96名艺术体操后备队员进行了形态指标测试分析,旨在探讨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特点与形成现代艺术体操机能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特征与身体指数对技能水平仍有重要影响,但艺术体操运动员单纯的形态"模式"指标,不再是形态选材的唯一指标.研究认为,为了适应现代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形态选材中应增加跟腱长、足背高和体成分等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技术图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技术价值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在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数量、价值、类型、表现形式等方面与世界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中的难度动作数量相对较少;成套动作中平衡类、转体类动作所占的比例很少、难度类型不丰富;难度动作表现形式还有待丰富和提高.同时,提出了提高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技术价值水平的主要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九运会、2004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2001年世界锦标赛以及2003世锦赛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圈、球、棒、带四项成套动作,分析了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难度与器械技术结合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的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的完成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运用上现有的优点和不足。力求依照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的评定标准和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把握艺术体转体类身体难度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6届奥运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和我国1995年全国艺术体操比赛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编排中,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行对比,并使用统计分析法经过研究,结果说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与音乐的吻合程度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有着较为显著差异,尤其在表现性动作上差异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据本周期艺术体操评分结构的变化特点,对世界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特征进行详实剖析,提出适应于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发展思路.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第34届世锦赛中获得个人全能前3名及我国的3名参赛选手为研究对象,针对6名优秀选手4项器械共计24套成套动作编排细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个性化”、艺术“情感化”是当今艺术体操个人成套编排发展的主旋律;身体难度的个性化选编、器械动作的巧妙多样选择、独特的个人风格魅力、稳定的发挥是世界艺术体操个人成套编排的主流趋势;身体难度选编展现运动员技术特点,丰富器械技术运用形式提高成套动作观赏价值,明确成套动作主题风格,展现个人色彩,狠抓完成质量,保证最终成绩的获得是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体能在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中具有主导与核心的作用,与运动员各机体形态结构、系统器官的技能水平、物质储备、代谢水平等均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体能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形态结构符合三级跳远运动项目的要求;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机能特征表现为白肌纤维含量和ATP-CP含量比较高;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的结合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对广东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水平可以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但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提示应该结合专项技术的要求,从动作完成质量的优劣中去分析相关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才具有评价实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为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选材、体能评价、科学训练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调查研究法、指标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国家竞技健美操训练基地(华东师范大学)17名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研究.分别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特征人手,对专家、教练员和健将级运动员本人所筛选出的18项身体形态指标、10项身体机能指标、8项一般素质和7项专项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因子分析,将能代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典型因子作为体能评价指标,以期建立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的体能评价体系.结果:体重、下肢长、腰臀比、踝围和头高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典型指标;2min 10m往返跑、反肩实验和坐位体前屈分腿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一般指标,而曲臂撑、依柳辛和立转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专项素质指标.结论: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方面具有专项特点,在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选材、体能水平评价和科学运动训练应参考上述这些典型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雅典奥运会及其之前的两届世锦赛为资料,对中外男子体操选手单项体适能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男子选手的鞍马、双杠和单杠三个项目的专项体适能稍具优势,而吊环、跳马和自由体操三个项目的专项体适能稍显不足,提出继承优良传统和采用科学训练方法等增强弱项体适能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动作技能形成的训练学基础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期的训练实践中,虽然场地、器材、训练时间等后勤保障条件基本上相同,但是,为什么一些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较快,并且,后来成为国家或世界级优秀选手,另一些运动员则成长较慢,甚至停滞不前呢?显然,在最重要的动作技能形成训练学方法中,可以找到某些上述问题的答案.研究表明,有效的单个动作积累、训练方法和有力的保障,并克服动作技术障碍的问题,是体操动作技能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女子竞技体操项目所需要的体能训练内容和对女子竞技体操运动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重新审视两个方面,深入地阐述新时期我国女子体操项目的体能训练特点,内容和手段;为今后我国女子体操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引领世界领先水平作了一些大胆探索,希望能引起各级女子体操教练员和专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国艺术体操科学训练新思路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艺术体操规则的演变导致对其本质特征与训练规律的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构建科训结合的技术操作平台:"UNIT"的出现为高级运动员提出了专项身体训练对技术训练的"超前原则"和"技能储备"原则;坚持走创新的道路;重新对器械技术进行科学的分类;并创建中国艺术体操高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5.
探索双人跳水比赛制胜因素是把握项目本质特征的重要内容,研究以中国跳水队优秀双人跳水运动员为对象,综合运用了赛场观察法、现场跟踪法、专项训练图像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认为,双人跳水比赛除较量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及动作质量之外,动作的同步性对比赛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动作同步性的主要因素为两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技术水平、技术风格、心理素质、运动素质及默契配合。双人跳水同步性的训练旨要为相似配对、有序训练和稳定参赛。  相似文献   

16.
体能训练热点问题综合述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指出良好的体能是有效地掌握、提高和发挥运动技术、战术的基础;对于运动员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创造优异成绩及延长运动员寿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国在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落后于其他体育强国,主要原因是研究起步较晚,与国际交流机会少,文章对如何提高我国体能训练水平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艺术体操队面临新周期国际评分规则变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图解、数理统计与比较研究方法,对历届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和27届世锦赛前3名及我国艺术体操队技术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规则对运动员动作完成质量、身体动作与器械技术的紧密结合提出了更高要求;难度数量明显增加,单个身体难度动作结构趋于复杂化;特殊艺术性加分力度加大;难、新、美、稳、准是艺术体操的发展方向。并指出我国艺术体操队应尽快适应新规则,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在动作完成质量、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才有望实现2008年奥运会升国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成绩模式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身高呈现高大化趋势,我国明显不足;十项全能运动员必须具备速度快、爆发力好和耐力强等基本身体素质,我国比国外优秀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距较大;制定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模式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