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移民与台湾的"内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全海 《寻根》2006,(6):18-22
在信息传播和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文化和生产技术的扩散与交流,大多是通过移民实现的。中国移民史上漫长而艰辛的台湾移民即承载着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播的特殊使命: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环,还是中华文化从起源地向四周扩散、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此艰辛而漫长的历史进程始于西汉“七国之乱”之时,至唐末五代,先后出现了中原之民迁徙入闽的三次高潮。两宋以后,继有入闽之中原之民,迁至澎湖,进而渡海赴台。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记日:“当宋之时,漳、泉边民渐来台湾,以北港为互市之口。”至荷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中国移民,主要是福建漳、泉移民的足迹已经遍及台湾全岛,与土著居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台湾的资源,成为台湾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2.
“光州固始”在南迁中原汉人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有为 《寻根》2009,(1):16-21
历史上的“光州固始”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东部,它北临淮河,南靠大别山。在中国古代,由于战乱和灾荒,包括光州固始在内的中原地区汉人多次大批南迁江左,其中不少人入居闽越。及至宋代,“闽人称祖皆日从光州固始来”。这既是一种历史真实,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光州固始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唐代光州固始人的南迁入闽两个方面,阐明光州固始在南迁中原汉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后,人们常说中国电影有过辉煌的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建国初期一直延伸到六十年代初;第二次浪潮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直延伸到八十年代末。在这两次浪潮中,从制片上讲,好片层出不穷,曲指能数出几十部、上百部;从观众讲,城市居民在电影院门口人声鼎沸,争相购买电影票,  相似文献   

4.
洪洞大槐树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六□安介生葛剑雄山西洪洞大槐树,在中国移民史上大概要算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移民发源地了。“问我祖先来何处(或作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在华北的老一代中几乎是尽人皆知的。随着华北...  相似文献   

5.
走西口     
沈琨 《寻根》2002,(4):33-42
中国历史,也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移民史。地处中原的山西,是历史上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太久远的不讲,600多年前明代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至今每年仍有一批批海内外游子,不远万里,来洪洞县寻根问祖。  相似文献   

6.
大唐女服西亚风华梅中国在公元7世纪以后的300年中,服饰发生了大的变革。这在相当程度上要寻源子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因为从此开辟了丝绸之路,尽管这条陆路运输线的存在还要更早。毛织物是由中国北方民族和阿拉伯一带生产,而后引进到中...  相似文献   

7.
李志坚 《寻根》2006,(6):8-10
河南、福建同为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位于中原,一个居于东南,地理上的距离比较遥远,但是血缘上却有着比其他省更多的联系,历史上由河南到福建和移民路线连接了两地的血缘,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汤漳平 《寻根》2014,(1):41-48
福德正神俗称土地神或土地公,究其渊源,应来自我国先民的自然神崇拜,而传人闽南地区的土地公崇拜,很可能是来源于先秦的楚文化。从近数十年出土文献资料发现,在多座楚墓的祭祀竹简中,有相当数量是祭祀各种名号的土地神。闽南人多称其由河南固始移民而来。固始本为楚相孙叔敖的封地,  相似文献   

9.
正踏遍岁月深处,很少有哪一个王朝和另一个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有着几乎同样的经历,以及执政策略。可是,翻开泛黄的史书,坐在灯下,只要稍微读上那么几段文字,在芭蕉细雨声中,你就会突然发现,几乎在相同的时间段里,在华夏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的两个王朝,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相通之处。这两个王朝,一个是中原的大宋朝,而另一个则是西南一角的  相似文献   

10.
史革新 《寻根》2002,(3):85-90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明古国,藏书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的藏书阁、藏书家层出不穷,尤以江浙一带为多。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概述》一收录了从古代至近现代的藏书家共4715人,其中浙江1062人,江苏967人,两省总计2029人,占总数的43%。江浙一带藏书风气之盛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1.
裴伟 《寻根》2007,(4):129-130
"佴"姓是个奇特而有趣的汉族姓氏,宋代郑樵撰《通志·氏族略》载:"佴氏,如代切,晋《山公集》有佴湛。"说明佴氏得姓至少有1600 年以上的历  相似文献   

12.
赵贞 《寻根》2008,(3):33-39
敦煌文献中,我们常常在一些行政文书、书信和物资消费账目中看到各种非常形象的鸟形押记和图案,作为某人身份和署名的一种标记而使用,法国学者艾丽白(DanielleEliasberg)称之为"鸟形押"(<敦煌汉文写本中的鸟形押>,<敦煌译丛>第一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由于鸟形押使用的时代为10世纪中期归义军曹氏统治敦煌以后,因而成为曹氏统治敦煌的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13.
雷姓源流     
田冰 《寻根》2008,(6):118-120
雷姓为中国汉族百家大姓之一,雷姓人口约占当代中国汉族人口的0.23%。  相似文献   

14.
李辉 《寻根》2001,(1):40-43
王世襄在诸多化人中,也许可以看成一个“另类”。  相似文献   

15.
龚姓溯源     
田冰 《寻根》2007,(5):107-110
龚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百家姓排行榜上,位列第99位,总人口约有220多万。龚姓源头龚姓源头较多,按符合中国汉字渊源的传统说法,龚姓源于共,后共姓人为避难而改为龚,可以说共姓源头就是龚姓源头。据《元和姓纂》、《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史料所载,共姓源头有六:  相似文献   

16.
江姓的由来     
胡迎建 《寻根》2005,(1):108-110
江姓,汉族百家大姓之一,其源大多来自江国,系从古老的赢姓分出。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记载:“赢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元即玄,颛顼的玄孙即伯益,为赢姓始祖。伯益第三个儿子恩成,约于西周初期受封在“江”地,建立江国。据史料记载,江国在古代兖州与豫州之间,西临道国(在今河南确山县),东与息国毗连(在今河南息县),北接蔡国(在今河南上蔡县),南滨淮水。其地当在今河南正阳县,面积相当于正阳县南半部。  相似文献   

17.
温姓源流     
张继峰 《寻根》2005,(3):127-130
温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她诞生于夏末商初的古温国,国人以国为氏,距今约3690年。温姓在我国当今姓氏中,排列第114位,有人口160余万,占汉族人口的0.14%。  相似文献   

18.
19.
20.
蒙姓在汉族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据袁义达主编的<中国姓氏·三百大姓>(2007年版)载,蒙姓排列为第200位.广西为蒙姓第一大省(区),蒙姓分布在广西的50多个市县,人口近20万,占全国蒙姓总人口的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