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俄国文学一直以其对社会的关注、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强烈的现实主义引人注目。《癌症楼》是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根据其20世纪六七十年代身患癌症住院治疗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作品具有表面上强烈的倾向性和内在的隐喻性、象征性。本文在对《癌症楼》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文学与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2.
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库普林的小说笔法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他是20世纪初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亚玛》与古今中外相同题材文学作品相比特色鲜明,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本文试对库普林和他的小说《亚玛》的文学特色做一个略作评介。  相似文献   

3.
普希金是俄国诗歌不落的太阳,他的最后一部叙事长诗《青铜骑士》创作于1833年,与二十世纪反乌托邦作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跨度。所有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特点在叙事长诗《青铜骑士》中都得到充分展现,有机地构成了未来文学体裁结构的雏形。普希金在《青铜骑士》楔子中既有对理想国度乌托邦式的赞美,在第二部分中又有对主人公个人命运的反乌托邦式的刻画,历史和现实并存,颂扬与谴责共在,表现了诗人凝重的历史观和鲜明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4.
长征文学作为中国革命战争文学的重要构成,其记录的历史进程与精神财富对中国文学有着历久弥新的价值意义。作为“非虚构小说”,庞贝的《乌江引》具有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特征,其虚实相间的创作笔法成为长征题材的新文本。《乌江引》既是对非虚构文学创作的突破,也是长征文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多余的话》不是瞿秋白同志严格解判自己内心世界的自白,因为在关于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意识、政治态度这些主要问题上,他说的并不是真话。该文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倾向是不健康的,因而不能给予肯定和赞扬。但是林彪、“四人帮”诬蔑该文是“叛徒的自白书”,纯属诬陷不实之词,该文与叛徒自白书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写这篇作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苟且偷生,而是为了迷惑敌人,争取脱身,以便为党为人民多做一些工作,写这篇作品,是瞿秋白同志犯的一个错误,人们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文学预言融合了预言的大胆机妙和文学的形象生动,既具有预判未来走向带有幻想色彩的艺术性,更带有基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的所指。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文学预言与现实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现实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又反过来作用于现实。文章结合当下疫情反复的现实,以极具典型性的被誉为新冠疫情“神预言”的两部小说《霍乱之乱》和《花冠病毒》为例,从文学预言与现实的关系及文学预言的现实价值两方面观之。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清代作家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国家的优秀作品,通过作者的构思,表现了作者对于腐朽的社会的抨击,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在两部作品中,通过对理想国的渲染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关系等的深沉思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以及朴素的批判精神。本文试对两部作品中理想国的比较,来表现作者创作的差异以及文学发展、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8.
“西部之西”不仅是甘建华先生提出的一个地域上的概念 ,也是他所举起的一面文学旗帜 ,这面旗帜曾在青海湖边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并为日渐凋敝的文学之圣坛增添了一些生气。在其结集出版的《西部之西》一书中共收录了 3部中篇小说和 4篇散文 ,从这里 ,我们可以一斑见豹地了解到他为文的激荡与为人的执著。同时 ,《西部之西》也是我们研究西部文学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文本。  相似文献   

9.
《春秋》治狱是董仲舒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他《春秋公羊》学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运用。他治狱的最高原则就是“原其志”,即以主观动机为判定罪行的根据。董仲舒对具体案例的判决,却体现了温和与宽容的精神。“原心定罪”很快就成为西汉司法实践的原则,形成了以《春秋公羊传》断狱的风气,在涉及重大政治案件时,其决断具有相当的严酷性,在君主专制时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史记》乃“无韵之《离骚》”的文本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本角度看,《史记》和《离骚》在基本精神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深层联系,诗性精神是《史记》的内在精神,发愤抒情、上下求索、悲剧自我和寓意寄托,是《史记》、《离骚》共有之特点。《史记》和《离骚》犹如姿容殊异而气脉相通的两座奇峰,“无韵之《离骚》”,洵为关于《史记》文学成就与诗性特质的最恰当、最确切、最中肯、最绝妙的历史定评和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社会作用有三个方面,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这三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一部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社会作用更是这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史记》与《左传》关于“重耳之亡”的比较,发现司马迁对于史料摒弃了原有的“礼”的形式,批判了以“礼”为掩饰而行私利的政治的虚伪本质,表现了他卓越的历史洞察力和对仁政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红字》被视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这两部作品都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助文学意象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和观念。本文以象征为出发点,对这两部小说做了一个系统的平行比较研究,从主人公所佩戴的饰物,主要角色的名字和红色的象征意义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辞书,《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现代一部较有影响的词典。本文通过对《尔雅》和《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方式的考查与比较,揭示二者的异同及其历史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寓言式奇幻文学大师”的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先锋意义,他的作品童话寓言色彩浓厚,哲理深刻,开创了身体与空间相结合的新创作方向。本文选取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分成两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骑士》《树上的男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梅洛·庞蒂的身体空间的理论,分析三部作品中不同的身体裂变空间,以及人类逐渐异化历程,探讨卡尔维诺具有现代意义的身体空间观,以及空间裂变背后潜在的权力运作。  相似文献   

17.
汉赋是大汉“一代之文学”,也是汉代文学一大宝藏。它对汉代散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史记》也有它的投影。司马迁偏爱辞赋,尤关注大赋的成就。《史记》与汉大赋都是西汉盛世社会思潮——“宣汉”的鸿篇巨制,是大气磅礴的时代回声,同时,均表现了文学自觉意识的艺术特征。一文一赋,两支奇葩。汉赋以显“物”为己任,《史记》则“以人物为中心”昭示了文学自觉意识的突进。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的创立是贯穿马克思一生的浩大工程,其创立贯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相互促进和整体推进的过程,同时也凸显其自身内在的历史与逻辑。马克思在现实当中遇到的“利益难题”,促使他在对黑格尔国家学说批判的基础上,从市民社会和利益出发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政治经济研究的对象从“私有财产”到“生产关系”,再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其著作体系的不断发展成熟,最终发展到《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立的标志,不但为当时的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也是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事业与人民幸福生活的指南。  相似文献   

19.
诞生于张恨水创作末期的《记者外传》在题材上却十分接近他的成名作《春明外史》。二者均描绘了一位皖籍杨姓少年于20世纪20年代到北京做记者的所见所闻。《春明外史》是青年张恨水对未来的无限遐想,《记者外传》则是暮年张恨水的严肃回瞰。不同创作阶段对同一题材的书写勾连起张恨水数十年人生的心路历程。通过将《记者外传》与《春明外史》对读,希图在互文的语境中重新审视两部小说不易察觉的隐微之处,并藉此为理解张恨水的人生观念与文学观念开拓一条新的通路。  相似文献   

20.
《战争与和平》这一部享誉全球,惊世骇俗的艺术巨作是在俄国的作家、世界级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诞生的,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艺术巨作。本文赏析并讨论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对人道主义的表达和博爱精神的体现,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列夫·托尔斯泰在这本历史巨著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