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晕轮效应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那么,如何利用"晕轮效应"的正面效应,克服其负面影响,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能成功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则结果会“事半功倍”。但如不自觉的进入一些心理误区,则其结果会“南辕北辙”。那么我们怎样去实现前者而避免后者呢?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些心理效应,以便在工作中正确运用:一、光环效应心理学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让被试者评价照片上的人与漂亮无关的一些品质。结果漂亮的比不漂亮的在各方面的得分都高。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被认为是好的或被崇拜的,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相反,则被加上一个“黑色”的光环。这也是“一俊遮百丑”的来历。当你认识…  相似文献   

3.
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它属于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印象,常表现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能正确地了解学生 ,克服偏见。能否正确地了解学生则取决于教师是否有正确的人际关系。本文所提出的光环效应就是这样一种能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正确认知的心理现象。光环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 ,教师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 ,则会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对学生的总体印象 ,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也就是说 ,光环效应会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好百好”、“一错全错”的不正确看法。如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优秀的 ,则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 ,教师就会将好的品质赋…  相似文献   

5.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力量,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质量,往往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及其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因此,班主任在接班后,就应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让他们在班级里充分发挥作用。班主任要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就必须努力避免以下四种心理效应。一、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作用”,是指看待一个人时,由于他的某一特点十分突出,于是在观察者眼里,他就被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光环”所笼罩,这一突出特点便掩盖了其他的特点和品质。这种在认知上先入为主、“顾此失彼”的“晕轮效应”,…  相似文献   

6.
“晕轮效应”是人际知觉偏见之一。不是吗,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一个学生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一种突出的品质,从而由一点作出对这个人整个面貌的判断。当一个学生某种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好”时,他就被一种积极肯定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它的品质都是好的;当一个学生某种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坏”时,他就被一种消极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它的品质都是坏的,即“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认识和评价学生时就深受“晕轮效应”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晕轮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一个人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对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非常清晰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也就是说,这一突出的特征或品质起着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品质,而仅凭借一点信息就对人的整体面貌作出判断. 教师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被晕轮效应所掩盖,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晕轮效应,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晕轮效应     
《初中生》2011,(8):18-18
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它属于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情绪是通过认知的折射而产生的。正确认知产生积极情绪;错误认知产生消极情绪。在校园生活中,职校生由于学习的压力或人际关系的困扰等方面原因,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消极情绪。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请不要烦恼,要认真地查找一下自己认知上的原因,若把错误的认知变为正确的认知,消极情绪也就会随之变为积极情绪。那么,怎样采用认知策略来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呢?首先,要正确认识原型效应。在人的认知结构里,有一种原型心理机制,它是指根据自己的行为特征抽出一个样板形象,存人记忆中。以后遇到类似的事就会不知不觉地采取…  相似文献   

10.
修辞哲学即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如果说"人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是道出了人的普遍存在方式,那么,"人以修辞的方式拥有世界"则道出了审美存在的方式.卡西尔说过"全部理论认知都是从一个语言在此之前就已赋予了形式的世界出发的;科学家、历史学家以至哲学家无一不是按照语言呈现给他的样子而与其客体对象生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所谓"光环效应",即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  相似文献   

12.
张赣秋 《江西教育》2014,(10):32-32
晕轮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一个人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对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非常清晰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也就是说,这一突出的特征或品质起着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品质,而仅凭借一点信息就对人的整体面貌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由复杂的个体组成的复杂的群体。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的社会影响,随着年龄的变化,生理与心理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班主任要学好并善于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心理学中有一种“光环效应”,是说“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象。”这种强烈知觉的印象就象月亮形  相似文献   

14.
李新防 《教书育人》2002,(14):28-29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因素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越来越显著。“晕轮效应”尤显如此。一、何谓“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人最初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在评价他人或赋予他人特性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偏差。如我们在观察了解某个人形成第一印象时,好的印象一般会促使正面评价被知觉者的未知品质。不好的印象一般会促使否定的评价占上风。也就是说,对于被知觉者的某种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一一般而言,客体是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知和实践的对象,主体是对客体有认知和实践能力的人或群体,这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有的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也有的认为教学是把"学"(学问,知识)传授给学生。无论是"教学生学"还是"教学生",教师都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居于客体、被物化的地位,由此形成了如叶澜教授所说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简单地把认知活动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既忽  相似文献   

16.
一、偏爱学生的表现 偏爱作为一种情感所引导的行为,表现为对自己所偏爱的学生,产生对人知觉上的光环效应,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情人眼里出西施”。好学生就一好百好,差学生则一无是处,自己偏爱的学生课堂上关心,课后照顾辅导,学业与生活上的关心都无微不至;对其它学生则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种行为表现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深受教师的偏爱呢?一般来讲,被偏爱的学生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学业成绩优秀,学习兴趣浓厚,教学中能与教师积极配合的学生。②乖巧伶俐,善于领会教师心意,办事得体的学生。③性格开朗活泼、言谈大方,举止得体有礼貌的学生。④人格特征与教师的人格特征相似相融的学生。 二、偏爱的原因 偏爱是在错误认知和非理性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偏执。  相似文献   

17.
虽然过去和现在的条件很优越,但如果你把这些优越的条件当做光环套在自己头上,那么你将来的生活就会被这个光环罩住,你也将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8.
问:我与露是好朋友,彼此相互信任,可每当我俩吵架时,她都会取笑我,让我下不了台,请问我该如何摆脱这种尴尬局面?(紫娴)答:人性中有一种弱点,即不大愿意被别人作为笑的对象。但如果人能够主动把自己作为笑的对象,那么人就能避免暴露上述弱点,并为自己增加开朗豁达的品质。笑自己的观念、遭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重要学派。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侧面(如行为表现、认识过程、情绪障碍等)割裂开来加以分析,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智商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但常常与现实发生冲突。有的当初被认为是聪明的、智商高的学生,其后来却一无所长,一事无成,而失去了昔日的光环。那么是否还有什么其他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