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老照片     
1947年6月,生活书店香港分店在皇后大道中开业,总经理徐伯昕邀请曹吾(曹辛之)为韬奋先叶三画一肖像,挂在门市,读者进门,一抬头就见到韬奋先生的肖像。抗战时期.曹辛之去重庆生活书店担任《全民抗战》周刊的美术工作,曾经与主编《全民抗战》的韬奋先生朝夕相处。这幅肖像画.他生动地刻画出韬奋先生的外貌特征.又能表达其内在的坚  相似文献   

2.
三联书店前身之一的生活书店,无论出版或发行,都信誉卓著。它的邮购业务,人员少、办事多,以迅速、正确、稳妥的服务,获得全国读者的交口称誉。它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是书店办理邮购,以传播文化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次,对邮购业务有严密而科学的制度;第三,鼓励和发扬工作人员为读者服务的事业心。笔者一九五○年参加上海三联分店(以下简称分店),到一九五二年初止,从事邮购工作将近两年,现就记忆所及作简略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5年是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又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不由得使我想起抗战年代,韬奋先生带领生活书店一班人,为促进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而艰苦奋斗的往事。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抗战主张,韬奋先生主编的《生活》周刊积极响应,呼吁“停止内战”、“争取民主”以“实现抗战”,并参与组织和领导救国会,为抗日救国而奔走呼号 韬奋先生充满爱国  相似文献   

4.
蓝真 《出版史料》2008,(3):21-23
1947年冬我在持恒函授学校学习和工作。“持恒”是当年生活书店为纪念邹韬奋先生创办的。原定名为韬奋函授学校,后因考虑到国统区及海外一些地区的青年就学方便,韬奋名字太响,故定名为“持恒”,寓“持恒求真,精进不懈”之意。全盛时期各地校友共二千人左右。翌年夏天.“持恒”导师们陆续北上,参加解放区各项工作,学校结束,我遂转入生活书店。  相似文献   

5.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段话,是我国著名出版家韬奋(原名邹恩润)逝世后,毛泽东同志对他的崇高评价。韬奋一生从事编辑出版,自始至终把“服务精神”奉为信条,并把“发展服务精神”作为他领导的生活书店的三大目标之一,可以说,“服务精神”是韬奋编辑出版思想的精华。 一  相似文献   

6.
出版资讯     
《全国新书目》2012,(7):6-9
正韬奋图书馆落成开业1932年,生活书店成立。1935年,新知书店成立。1936年,读书生活出版社成立。1948年,三家出版社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7月16日上午,北京东城区美术馆东街三联书店一侧的韬奋图书馆正式开  相似文献   

7.
社会信用对于出版事业的重要意义韬奋主编的报刊和他主持的生活书店,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信用。韬奋常常怀着激动的心情来描述广大读者对他的刊物和书店的关心支持和亲密无间的关系。三十年代的许多人,特别是青年男女,不但把韬奋和他主编的报刊看成“良师益友”,对于他们的教育、意见和建议,言听计从,有些人甚至把生活书店的每一个职员都看作“圣人”(见《韬奋文集》第三卷485页)。有的读者因为夫人要生产,托他们代为物色好的产科医院;有的读者因为吃官司,托他们代为介绍可靠的律师;有的女青年把对母亲都不  相似文献   

8.
我是上海邮购书店的职工,从事邮购工作多年,通过工作实践,深深感受到邮购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重大,对邮购读者产生了一定的感情。但从1984年以来,一方面书店作为一个企业,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邮购则由于工作手续程序多于门市,又担负个别读者的邮寄包装费,当然很难提高经济效益。于是,邮购在书店内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另一方面各出版社也纷纷开办邮购业  相似文献   

9.
书店为读者谋方便,是书店发扬服务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书店为了给读者提供方便,就得不惜麻烦自己,理解读者,亲近读者,对读者的求知欲有同情心,才能够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如30年代建立的生活书店,提出“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口号,说到做到,誉满天下。这种声誉当然不是依靠一个口号或招牌所能得到的,是靠切切实实的工作赢得的。新华书店的光荣历史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读者输送精神食粮;现在,仍有许多同志在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地为读者提供读物。事隔几十年还有人怀念生活书店;新华书店成立50周年时许多人热烈祝贺,都  相似文献   

10.
《出版工作》编辑部: 贵刊今年第1期上发表的杨伦春同志的《呼吁成立中国图书邮购社》的建议,我们认为很好,也很重要。邮购业务在我国是一项值得开拓的业务,它是传播图书信息,充分满足读者需要,解决“买书难”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一些出版社和书店现行的邮购工作,虽然在供应读者需要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确实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日益增长的需要。邮购工作还需要继续  相似文献   

11.
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年纪念会的同志们: 得悉北京正在举行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革命出版活动五十年纪念活动,我们深感兴奋。由于工作关系,也因路途遥远,我们不能都来参加这项有意义的纪念活动,唯有在此向祖国目前坚持在出版战线上的同志以及在其他工作岗位上的三联书店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颂。三联书店具有优良的传统。韬奋先生曾把生活书店的工作精神归纳为“最宝贵的八种传统精神”,即:一、坚定;二、虚心;三、公正;四、负责;五、刻苦;六、耐劳;七、服务精神;八、同志爱。我们决心要好好地学习、继承和发扬这八种优良的传统精神,努力做好港澳和海外的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2.
韬奋与发行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也是著名的出版发行家。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以所从事的新闻、出版、发行工作为阵地,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敌人作殊死斗争;同时对祖国、对人民表现了极大的热忱,他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为我国进步的文化事业,为民族的独立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三十、四十年代,韬奋所办的生活书店蜚声海内外,影响极大。从大城市到穷乡僻壤、从内地到港澳、从国内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国,都有生活书店发行的足迹。尤其是在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韬奋领导的生活书店,“为适应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六年春天,上海生活书店招收练习生,我报名应考。除笔试外,还有口试。主持口试的是邹韬奋先生。当时我不知道口试是怎么回事,有点紧张。实际很简单,只是见见面,问我姓名、年龄,籍贯、在哪里读过书等,我一一作了答复,口试就完了。韬奋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在他面前不感到拘束。考试后我被录取了,分配在邮购课工作。全课大约有二三十人,在一间大屋中工作,课长是张锡荣同志。他分配我做开杂志订  相似文献   

14.
韬奋先生是从事进步文化事业的典范.他自1926年主持<生活>周刊起,就全身心地投入进步文化事业,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备尝艰辛,锲而不舍,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用韬奋先生自己的话说,他"始终坚守进步文化的岗位","忠诚担负"进步文化的责任."为着进步文化的工作而努力奋斗".韬奋先生的这三句话,是我做出版工作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外新闻史上,许多著名报人在办报实践中,自觉地充当社会公仆,“真诚地和人民群众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他们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分忧解愁,在读者群众中很有口碑。 著名报人邹韬奋热爱读者,尽心竭力为读者大众服务,使他所办的《生活》杂志形成了独特的优良传统——“服务精神”。韬奋从接办《生活》起就强调要为读者“竭我智能,尽忠代谋”。1930年9月,生活周刊社设立“书报代办部”。开始只是为读者代购书报,后来发展到为读者代购物品,找律师,请医生等各种服务项目,不取分文报酬。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韬奋增辟了“读者信箱”专栏,无限热诚地为读者答疑释难,分忧解愁,“信箱”的内容,包括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家庭,职业、教育等,以后又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韬奋“把读者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他答复的热情“不逊于写情书”,一点也不肯马虎。他每年收到的读者来信总在两三万封以上,以后到1932年间,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24日是邹韬奋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报刊主编。他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业绩卓著,品格高尚,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为我国进步文化和新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韬奋先生创办《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都是白手起家、从零做起的。他说:“要把单张的《生活》周刊改成本子,要有钱;开展事业要有钱;增加同事以分任过忙的工  相似文献   

17.
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生活周刊》主编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腐化,生活糜烂,虽然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做他的小老婆,结婚典礼之奢侈,不亚于蒋未婚礼的豪华气派。 韬奋先生已知晓王伯群花数十万元公款,在上海愚园路建了藏娇金屋的事实,他又派人明察暗访,证明读者来信属实,便对来信略微作了润色,加了编者按语,准备在“读者来信”栏目中发表。 稿件正在排印时,接到密报的王伯群慌了,连忙派了商务印书馆一位“交际博士”和一位韬奋先生的老朋友,准备以十万大洋的筹码前来与韬奋先生“…  相似文献   

18.
生活书店1932年7月1日成立不久就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生活书店和党的关系,书店的创办人邹韬奋的政治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韬奋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30年代初他旅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韩阳)7月16日,三联书店举办了"韬奋图书馆"开馆仪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九届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邹家华,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王涛等出席了开馆仪式,并为开馆揭牌.这是三联书店创建八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是继承韬奋精神,弘扬三联传统的重要举措.@@韬奋图书馆位于三联书店综合业务楼一楼,三联韬奋书店东侧,大厅宽敞明亮.一进图书馆大厅,左侧墙上镌刻着邹韬奋先生为生活书店确立的宗旨:"竭诚为读者服务".两侧悬挂着郭沫若先生为韬奋图书馆撰写的嵌名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韬奋图书馆的额匾是郭沫若先生手书,另一牌匾则由黄苗子题写.韬奋图书馆现有藏书两万五千余册,其中约五分之一为50年代前的版本.其中最珍贵的,是抗战胜利后,筹建韬奋图书馆时各方捐赠及购置的图书,书上印有蓝色"韬奋图书馆藏书"字样的椭圆章.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时期,韬奋与生活书店的影响十分广泛和深远。这是因为韬奋在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不到20年中(1926年lO月至1944年7月),以40部著译、1000余万字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并编辑出版了《生活》、《大众生活》等报刊,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园地,给读者特别是青年以启迪和力量,给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集编辑、记者、出版家于一身,以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为我国现代文化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