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现代汉语可以用各种语气词表示不同的语气,其中“啊”是最常见的语气词之一。语气词“啊”的读音是轻声“a”,它可以用在句中停顿处或句子的末尾,并且总是附着在其他音节之后,永不独立(独立使用时是叹词)。因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影响,“啊”会发生变读,反映到书面上,就要用不同的字形来表示。  相似文献   

2.
一位同仁执教《桂林山水》,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把课文中的六个“啊”字全部读成“nga(啊)”,我认为值得商榷。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啊”的读音必须根据“啊”字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来判定,即“啊”字前面音节末尾  相似文献   

3.
“啊”的音节由“a”一个单韵母充当,但它在作句尾语气词时,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常常发生音变现象。发生音变后,字形可根据实际读音写作“呀”、“哇”、“哪”、“啊”。其规律如下:一,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或韵尾是!、o、e、i、ü、ìe时读作y!,“啊”写成“呀”。例如:(1)原来是他呀(tāy!)!(2)、事情真多呀(duōy!)!(3)天气真热呀(rèy!)!(4)、我们快上街呀(jiēy!)!(5)大家一定要注意呀(yìy!)!(6)、好大的雨呀(yǚy!)!二、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或韵尾是u、!o、i!o时,读作w!,“啊”写成“哇”。例如:(1)你不要发怒哇(nùw!)!(2)多…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时,把“啊”字读成“a”的情况经常出现。如:“他力气真大啊”等。,其实,用在句子末尾的语气助词“啊”因受其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已发生了变化,不宜笼统  相似文献   

5.
语气词“啊”的音变是指普通话的“啊”作为语气词出现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时,因受语流中前一字(音节)末尾音素或韵母的影响而发生的不同音变,反映到书面上,人们一般认为要用不同的字形来表示。  相似文献   

6.
经常接到中小学老师的来信,谈到语气助词“啊、呀、哇、哪”的用法不容易区分,教材上也出现用法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同一本教材中就有“好哇”、“好啊”两种写法;在有的作家的同一篇作品里,也存在用法自相矛盾的情况。因此,这个问题有必要弄清楚。 “啊”有叹词和语气助词两种用法。例如: 啊,这孩子真聪明啊!前一个是叹词,后一个是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啊”,由于受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黎语的“女人”一词是个双音节联合型近义复合词,前音节主要是阴性前加成分pai-或mu(i)-,后音节主要是-khau,三个音节在黎语方言中都有语音变体.pai-与m(m)-分别与汉语的“妇”与“母”存在对应关系,-khau则可能来自南岛语表达“女人”这一概念的词.黎语的“男人”一词是个双音节联合型近义复合词,在各方言中存在两个普遍性的音节:pha-和-ma:n,pha-与汉语的“父”对应,-ma:n也是源自南岛语“男人”的侗台语底层词.黎语的“人”分为通什型(代表性音节“(?)a:u”)和加茂型(代表性音节“lai”),通什型为南岛语借词,加茂型为黎族自称即汉语“黎民”一词的“黎”.  相似文献   

8.
以实验语音学方法讨论广西贺州八步鹅塘“八都话”特点是凹调。阴入的嘎裂声性较强,在音节中的出现位置偏后,音节中的出现位置偏前,能量在音节中的分布重心偏后。的入声。指出它是一种“嘎裂声”(creaky voice),其调形能量在音节中的分布重心偏前;阳入的嘎裂声性较弱,在音节中的出现位置偏前,能量在音节中的分布重心偏后。  相似文献   

9.
“基础音节换韵直读法”教学简介河南安阳市安阳桥小学直读课题组一、易教易学,突破难点“基础音节换韵直读法”在声母教学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单独教声母,声母教学融在基础音节教学之中。如教音节“bo”,告诉学生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后面“o”是韵母,前...  相似文献   

10.
一字一个音节,是汉字的特点。但有时也会碰到一些特殊现象:一个音节是两个字的合音,或两个字复合为一个音节。前一种现象称为“合音兼词”,后一种现象称为“复音单字”。  相似文献   

11.
“小字眼儿”就是儿化的字词。儿化的字词就是在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带上卷舌的动作,用汉字来表示,就是在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最后加上个“儿”。这个“儿”不是自成音节的“儿”,它只是前一音节的韵尾,发音时必须跟前一个音节溶合在一起。如“花儿”不是先念“花”后念“儿”,而是在念“花”的同时舌尖  相似文献   

12.
以实验语音学方法讨论广西贺州八步鹅塘“八都话”的入声,指出它是一种“嘎裂声”(creakyvoice),其调形特点是凹调。阴入的嘎裂声性较强,在音节中的出现位置偏后,能量在音节中的分布重心偏前;阳入的嘎裂声性较弱,在音节中的出现位置偏前,能量在音节中的分布重心偏后。  相似文献   

13.
“小字眼儿”就是儿化的字词,儿化的字词就是在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带上卷舌动作,用汉字来表示,就是在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最后加上个“儿”。这个“儿”不是自成音节的“儿”,它只是前一音节的韵尾,发音时必须跟前一个音节融合在一起。如“花儿”不是先念“花”后念“儿”,而是在念“花”的同时舌尖上卷。用汉语拼音字母来表示就是huar。  相似文献   

14.
一、一种值得注意的音变现象音变,是现代汉语一种重要的语音现象。某些音节在单独念的时候,读出来的是它的本音,而我们在进行具体的言语活动时,就不能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断开去念了,而是把一个个音节组合成一连串的语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音变现象。在一连串的自然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以致产生语音变化,这似乎是一种人们不屑一顾的司空见惯的语音现象。在诸多有关现代汉语的书籍中,几种重要的音变现象,诸如变调(含轻声、“一、七、八、不”变调、上声变调、重叠的动词和形容词有关音节的变调、去声的变调等)、儿化和“啊”的变读等都阐述得较为全面而具体。然而  相似文献   

15.
“啊”是一个表达语气和感情的助词。它不同于一般的助词,单用在句子开头,是叹词,应该读本音“a”,但是它的声调是根据说话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啊”在句的末尾,用来表示语气,由于受到前面音节的最后一个音素的影响,读音往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儿化”是普通话的某些方言中的一种音变现象。“儿”作为后缀,不能自成音节,在同化和节缩两种作用下,与前一个字音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字音的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也叫儿化韵),这样就使普通话的语音结构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一套相当复杂的儿化韵母。汉语拼音字母用r,注音字母用“儿”.汉字用“儿”(“(?)”的简化字)来表示“儿化”.这些只是记号,让人卷一下舌  相似文献   

17.
陕西凤翔方言既有自成音节的词缀“子”,41个韵母中又有39个可以生成子变韵,自成音节的词缀“子”和子变韵可以自由交替使用。凤翔方言的子变韵是长音型,与山西临猗、夏县和山东博山相同。凤翔方言阳平字的子变韵只是拖长音节,不变调;阴平、上声和去声的子变韵在拖长音节的同时还变调,变调调值与后字为轻声的两字组中的前字相同。凤翔方言中虚词“着、的、得”和实词“上”可省略,用前字的D变韵母表示。“的”“着”“得”“上”等字和D变韵可以自由交替使用。D变韵方式和子变韵相同,即音节拖长,阳平字不变调,阴平、上声和去声字同时还变调。  相似文献   

18.
一老师在朗读《参现人民大会堂》时,最后一句,“盖得可真快啊!”中的“啊”没有变音,笔者认为不妥.后查有关资料,“啊”的变音与“啊”前一个字的读音有关.关系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9.
有的试卷在“查字典,按要求填空”一题“查什么音节”一栏的举例中,常把声调丢掉。有的教师在教学生书写汉字音节时,也把音节中的声调排除在外。他们的理由是《新华字典》中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一栏内的音是不标调的。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明确规定,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一个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和声调  相似文献   

20.
一、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前元音(又称特别韵母)“=i”组成的整体认读音节zi、ci、si不能说是声母z、c、s和单韵母i(衣)拼成的。“-i”称舌尖前韵母,不单独发音。“-i”看成是声母延长的符号。z、c、s是声母,发音时轻短,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声音拖长些。二、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zh、ch、sh不是声母z、c、s和声母h(喝)组成的。因为zh、ch、sh不是拼来的,而是拼写规则的决定,“h”看成是翘舌符号。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不是声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