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适时放权,给予自主空间教师要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根据学生需要,变换教学策略,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动起来,互动起来,主动起来。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如,教学《我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根据《大纲》要求,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方法、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增强主体意识,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就要真正地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要为学生创造多一点的思考情境 ,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和空间。  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指出:“发展需要主动,成长无法替代”,并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决不暗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小孩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解放小孩的眼睛”,让学生看一看;“解放小孩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通过构筑多种平台,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喜人的变化,探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又一种重要方式,广大的一线教师也正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合作者。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教学良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地探究。周玉仁教授说过:"凡是学生能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这可以说是探究性教学引导的原则。说明了给学生多一点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给学生多一点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就会有多一些体会成功的愉悦。我们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既要考虑到他们的成功,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失败,失败  相似文献   

5.
高春霞 《山东教育》2002,(25):10-10
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尽可能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凡是学生能自行解决的,教师决不代替,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探索。让我们牢记我省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先生的这样一句名言: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选自《学记》,其含义是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个原则如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指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数学问题,并创造一个能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的数学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刘广茫 《山东教育》2002,(16):29-29
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深化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创新教育下的小学教师要做到“四要”。一要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的观念。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传授轻启发”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  相似文献   

8.
一、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确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对客观世界积极地、能动地"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多次反复的实践活动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一、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要创设使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环境,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想探索、想创新;设计一个“大问题”,引起学生的“头脑风暴”,让学生能探索、能创新;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计论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会探索、会创新。二、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空间。目前,进行“小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趋势。我们不妨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个小课 …  相似文献   

10.
王红 《山东教育》2003,(25):47-49
“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应充满活力,使之魅力无穷,而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探究的翅膀。因此,在教学《球的认识》一课时,我大胆尝试“引导———探究”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11.
陈力 《吉林教育》2007,(7):50-50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选择、决定,去思考、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运用。”如果按照新课程理念,创新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定能让学生在课外同样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12.
每当听过一堂好课,人们往往会说:“这课真有味道,听起来真过瘾!”看来,上课是否有味道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笔者认为,课要上得有“味道”,就得灵活地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使教学充满趣味;就得巧妙地运用情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就得切忌全盘授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教学具有韵味。 课要上得充满趣味 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如果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巧妙灵活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就能…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改善学生的学生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正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老师要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是想像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在想像的空间里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探索、想像,有时甚至还会异想天开。这种潜能倘若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天空。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孩子要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做;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自然、社会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的知识,做一些他高兴做的事。可今天,这些做到了吗?不彻底改变“淘汰选拔”的教育机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很难提高,“解放”就永远得不到落实。  相似文献   

16.
快乐识字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探究活动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对于学生要给予探索和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立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幼儿对数学探究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孩子就会摆脱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活动数学、生活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并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能自主探索,会合作交流。本文以跳短绳活动为例谈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学生的动手时间要充裕 一节课35分钟,除去讲课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对孩子们来说就不太充裕了,经常是孩子刚刚提起兴趣,还没做出东西,下课铃声便响起来了。这样就产生了以下几个小问题:1.学生的积极性慢慢地降低。这样总打断学生的创作热情对学生的积极性会有一定的影响。2.作品不易保存。第一节课没有完成的美术手工作品带回家经常会弄坏或者弄丢。如果放在教室里的,空间又不允许。老师保存也不现实,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探索。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