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漂海录》是朝鲜人崔溥在其归国后所写的有关中国行程的经历日记,该书对于明代运河交通和沿岸风情的记载,可谓极为详细.苏北段运河作为明代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河段,崔溥在其《漂海录》中关于苏北段运河水利及其沿线的交通设施、城镇乡村和名胜古迹留下了极为详细的记载,这对于我们了解明代苏北段运河的发展情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扬州画舫录》记载了若干描述清代康乾时期扬州名胜景观、地方风情和人物活动的游记、散文片段,颇多精彩章段,并予人以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教版)有一幅题为“扬州大运河”的彩色插图,“扬州运河”指沟通长江与淮河的人工河道。这段运河最早在公元前5世纪由吴王夫差连接江淮间自然湖泊开凿而成。当时名邗(hán)沟、邗江等;隋唐又称山阳渎、官河、漕河;宋元称扬州运河、楚州运河;明清称淮扬运河。而尤以邗沟和山阳渎最著称。它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是在隋代定型的。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在隋朝以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12):36-39
2007年9月26日,江苏扬州,在首届2007扬州运河名城博览会暨市长论坛上,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在扬州大运河东关古渡正式揭牌,大运河申遗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国家文物局9月25日正式发文,确定扬州市作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9月26目,包括中国大运河沿线20余个城市的市长签署“世界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扬州宣言”,明确提出“尽一切可能,  相似文献   

5.
文化旅游是扬州旅游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扬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很丰富,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展开研究,总结了扬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指出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四项切实可行的对策:提升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加大对双东历史街区的文化开发力度;增加夜间文化项目,推出大型文化实景演出——《扬州运河印象》;采用影视营销、事件营销、音乐营销等创新营销手段;提出新的旅游形象口号"运河之都,名人荟萃,盐商故里,休闲宜居——新城扬州"。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申遗成功后,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扬州运河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在扬州运河文化遗产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扬州运河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利用与开发现状,提出了加强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保护、丰富遗产保护与展示手段、积极开发游客参与性项目、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深化运河城市间合作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南北水上交通的大动脉,对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明代的京杭大运河在历代王朝中治理得最好,发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近年来,关于明代运河的研究也是成果颇多,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总结和评论,以求找出当前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过五千年的沉淀,形成了众多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更是将这些民风习俗融入了以扬州评话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形式中。评话盛于扬州,与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大运河开通后,本就富庶的扬州成为运河的交通枢纽,其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各行各业的繁荣促使娱乐业迅速发展,扬州评话日益兴盛。《水浒》是扬州评话中最具声誉和特色的传统书目之一。它取材于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全书共六个部分,各部分可依序衔接,亦可独立讲述。  相似文献   

9.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游西湖所写。同一处名胜风景,同一季节游览,同一双眼睛观察,但着笔不同,描写相异,因而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在阅读中比较,不仅能感受作的“灵性”之笔所描绘的西湖“灵性”,而且对我们的写作借鉴也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唐代扬州是全国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 ,地处长江、淮河、运河之交汇点上 ,是水上交通枢纽 ,同时也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和对外交往的窗口城市。城市经济繁荣 ,人口众多 ,城市服务业发达 ,其中餐饮业十分繁荣。由于中外之间的广泛交流 ,扬州形成了以南菜为主兼具浓郁特色风情的菜肴和小吃。扬州餐饮业的繁荣除了自身的优势条件外 ,更得益于南北饮食文化和饮食风俗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同时庞大的城市消费需求亦是支撑其繁荣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扬州是徽商殖民地”出于民国陈去病的《五石脂》一文:“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 明清时期,扬州由盐业而盛,扬州是两淮盐业营运中心,是扬州最为繁华的时期。从明代中期到清代乾、嘉,两淮盐商以徽商为主体。依据《扬州画舫录》一书的记栽,徽州人在扬州经商的就有马、鲍、郑、巴、江、黄、吴、徐、程9个家族、81人,且都是著名的商人。  相似文献   

12.
扬州“世界名城”战略背景下运河文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扬州是古运河的发端之地,是运河沿线最重要的节点城市。扬州段古运河是最古老、原有风貌保存最完好、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最丰富的一段。扬州是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是拥有遗产点最多的城市之一。研究着重于扬州应如何充分利用好运河文化资源发展运河旅游,提升城市知名度,从而打造世界名城。  相似文献   

13.
扬州运河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具有时间早、品种全、品质高、作用大等特点。经过多年的立法、宣传和保护,特别是在运河申遗的推动下,扬州运河保护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在商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驱动下,文化遗产的现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甚至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本文在对扬州运河文化遗产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其保护与利用提出几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扬州运河文化内涵及运河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针对目前存在的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发展线索不明确、高素质从业人员缺乏、区域合作亟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注重差异化发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养、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坚持保护开发并举、合理规划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创新营销方式、促进运河文化传播等相应的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七节小字部分有“两江总督张之洞等相继入会”一句,其中“两江总督”应为“署两江总督”,即代理两江总督,两江总督应为刘坤一。  相似文献   

16.
《蜀中名胜记》是一部专门记载巴蜀地区舆地名胜的地理书,由明代万历年间闽人曹学佺编撰。曹氏受当时文人普遍好游历、喜山水的文化氛围影响,为缓解政治苦闷而移情山水,利用任职蜀中的机会,在长期搜集整理地方舆地名胜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考察,将山水与人事、诗文相结合,详细记载了全川的山水名胜。由于其对巴蜀山水浓厚的人文气息的重视,客观上也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地方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地处江苏东北部的连云港市有一处名胜叫云台山。明代的吴承恩从这里找到花果山、水帘洞的灵感,演绎出脍炙人口的《西游记》。“西游”显示了古人的开放意识。而今,随着1992年新亚欧大陆桥的正式开通,作为东  相似文献   

18.
1《海国图志》出版的基本情况1841年,林则徐与魏源在扬州见面,魏源接受重托,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各种中外文献和著述,进行加工整理,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九月写成《海国图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中国灯谜最活跃的时期,已经出现灯谜的专著,如黄周星的《廋词四十笺》、贺从善的《千文虎》等。当时,猜谜、制谜还有一套专门的技巧,称为谜格,扬州马苍山整理编辑了《广陵十  相似文献   

20.
《明史·河渠志》是研究明代黄河、运河及其他河流、水利等方面的重要文献,通过详细的记载,可以看出运河在明代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黄河、长江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长期持续的修缮、维护情况,同时,对沁河的河患及其疏导作用也有所记载。而该志也存在记载缺失,其"运河"部分缺乏对一些重要诏令与奏疏的记载,"沁河"部分没有记载一些重大河患与修缮工作。究其原因,一是史源中存在记载缺失,二是对史源的不合理节录,三是记载史实方法的局限性导致记载缺失,四是篇幅限制导致的记载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