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降雨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和行车安全的影响,基于坡面水流总流公式和紊流理论,提出考虑路面纵横坡度的路面水膜厚度(WFT)概念,根据实测的抗滑性能指标路面摆值(BPN)随水膜厚度的变化数据,建立抗滑性能指标计算模型,进而定量评价降雨强度和纵横坡度对BPN的影响.研究表明:抗滑性能与横坡坡度成正比,与降雨强度和纵坡坡度成反比,其中降雨强度和路面构造深度对抗滑性能影响显著.雨天行车安全主要取决于抗滑性能和能见度,根据不同降雨强度对新建沥青路面提出BPN和横向力系数SFC_(60)的检测要求,对雨天公路停车视距进行修正,并基于安全行驶模型确定雨天安全行驶速度,以制定合适的限速策略.研究成果可为不同降雨强度和纵坡坡度下路面抗滑性能评价、行车安全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薄壁扩展式地基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强度相对较低的沿海工程。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人工神经网络的适用性研究,希望用此对地基的承重能力进行预测。但是这些研究多数是基于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学习速度慢且受困于局部极小值。本文拟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薄壁浅地基承重能力的模型。方法:1.整合145组关于地基承重测试的文献数据和实验数据(包括承重能力、摩擦角、沙的单位重量、基脚宽度和长宽比等);除了承重能力,其他参数都是模型输入;2.研究各参数对地基承重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优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并对不同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结论:1.当基脚长宽比从0.5变为1.12时,地基的承重能力增加了大约一半;2.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表现最好;在测试数据中,承重能力的预测值和测量值之间高达0.98的相关系数也表明,在无粘性土中,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适用于薄壁浅地基的承重能力预测。  相似文献   

3.
多因素时间序列预测是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文中利用灰色关联分析(GR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RBF网络的输入空间进行降维重构,选取与输出变量关联度相对大的影响因素,并消除各因素之间相关性,解决了RBF网络在多因素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设计中的影响因素约简问题.通过粮食产量实例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个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的三层BP网络模型,利用神经网络高度非线性建模能力,进行电力系统的中长期负荷预测.选取影响电力负荷的一些经济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并对分别采用单个因素和多个因素的组合作为输入量对预测精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多因素组合时对输入量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仿真结果证明,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不同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层厚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合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力学结果和FE-SAFE疲劳模型的疲劳结果计算了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在重载交通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和疲劳寿命,评价了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对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级配碎石基层和大孔径透水材料(LSPM)基层比传统半刚性基层具有更好的抗疲劳开裂性能.级配碎石基层中级配碎石层的合理厚度为15~18 cm,LSPM基层中LSPM层的厚度不应超过15 cm.  相似文献   

6.
路基强度稳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路面竣工后,降水等入侵路基或地下水位发生变动时土基回弹模量值将大幅下降,引起路基强度失稳,进而损坏道路结构.文章分别研究分析了毛细水上升和气态水上升引起路基回弹模量的变化后路基强度降低对路面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程度,并基于此推荐采取隔断的办法以切断上下土层间的连接,阻断毛细水和气态水上升通道,以解决重载长效沥青路面中路基强度和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沥青路面噪声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之后主要针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集料粒径、路面厚度、外掺改性剂对沥青路面降噪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最后提出了沥青路面降噪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神经网络的复合材料覆盖件电厚度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复合材料覆盖件电厚度设计模型和设计方法。影响复合材料覆盖件电厚度的多因素性使其很难得到精确的解析解。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结合实验实测数据,模拟覆盖件各项参数与电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玻璃钢材料为例,对相近使用条件下的覆盖件电厚度进行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为复合材料电厚度的设计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在车道流量预测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国内外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无检测器信号交叉口车道交通流信息难于获取的情况,基于信号控制交叉口车道之间的相关性,综合应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法预测单点无检测器信号控制交叉口车道流量.首先应用聚类分析将单点无检测器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车道与有检测器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车道交通流量进行聚类,然后在聚类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随机选取车道交通流量样本运用逐步回归法预测单点无检测器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车道流量,此方法经过南京市的具体车道流量数据验证.此类问题的解决,可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以及交通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一般常见的市内高级路面有以下几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块石及条石路面等,其特点是刚度和强度大,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能适应较繁重的交通量,较平整,能保证高速行车,其养护费用少,但其基建投资较大,对材料要求也较高.特别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其他路面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以及抗磨耗能力;稳定性好,其水稳性、热稳性均较好,其强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不象沥青路面容易“老化”;耐久性强,能使用20~40年;与沥青路面相比,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高;路面能见度好,色泽鲜明,有利于夜间行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和发展填充理论和膜厚度理论,建立基于水膜厚度、净浆膜厚度、砂浆膜厚度的混凝土设计方法,建构高性能混凝土三梯度配合比设计新体系。创新点:1.堆积密实度湿测法;2.膜厚度理论;3.三梯度配合比设计法。方法:1.堆积密实度试验方法;2.流变性能试验方法;3.强度性能试验方法。结论:1.堆积密实度与膜厚度是影响混凝土材料各项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2.基于填充理论和膜厚度理论的高性能混凝土三梯度配合比设计新体系对推动混凝土科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自主设计的多功能模型箱,基于该模型箱可设计多种排土场相似模拟实验,以在降雨作用和不同位置抗滑槽作用下排土场相似模拟实验为例。分别探究了在3 d降雨及7 d降雨作用下(降雨强度分别为217.1 mm和279.6 mm)排土场浸润线的变化规律和在坡脚、坡面下方、坡顶下方处留设抗滑槽对排土场破坏模式的影响。为验证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分别使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和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运用强度折减法对降雨条件和不同位置抗滑槽下的排土台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将相似模拟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论证,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两种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说明了基于该模型箱设计的相似模拟实验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路面养护中抗滑界限与公路设计中制动距离限值间的关系,提出了考虑路面摩擦特性时确定制动距离的方法.基于理论流体动力学和基本力学原理,考虑轮胎类型、水膜厚度、路表特性、行车速度等因素,建立了稳态滚动轮胎的有限元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制动距离;通过比较分别满足养护和设计界限的制动距离,确定了路表允...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经济指标众多及外部因素给经济预测准确度带来的影响,有效提高区域经济预测性能,借助元学习算法的小样本分析优势,提高随机森林算法的适用性,实现区域经济预测。根据区域经济统计数据选取多个数据样本,构建随机森林算法的经济预测模型,通过多个弱分类器投票获得经济预测结果;考虑弱分类器权重数量较少,借助元学习算法对权重进行优化;采用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模型完成区域经济预测,并选取中等城市和区不同数量规模的经济样本进行多个经济指标预测仿真。结果表明,经过元学习优化后,随机森林算法在区域生产总值、进口额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方面的预测误差率均有大幅下降,元学习对随机森林算法的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路面性能预测中存在的大量可变性和不确定性,为使得路面性能PSI的预测结果可信且有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的路面性能指标PSI预测方法.该方法建立在AASHTO路面性能预测模型基础上,把预测变量处理成具有某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通过蒙特卡洛数值模拟获得PSI的概率分布.基于路面结构和交通参数建立仿真模型,应用PERFORM程序得到数值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荷载、表面层材料特性和路面初始性能是影响未来路面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在获得路面性能PSI指标的概率分布后,其他统计量如未来路面性能的均值函数和方差函数可以很容易得到.  相似文献   

16.
建立每日96点的负荷预测综合模型.引入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将人体舒适度和历史负荷数据共同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对浙江某市每日96点负荷进行分段预测.每日96点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可以达到1.3%以下,达到了短期负荷预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沥青路面被广泛用于高等级路面,国内外学者专家对沥青路面的研究,尤其是借助于计算机建立沥青路面模型,对沥青路面进行模拟分析的研究越来越多.然而,沥青路面模型尺寸选取众说纷纭,各不相同.本文通过位移衰减规律进行模拟计算,初步讨论了沥青路面模型尺寸的选取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以后沥青路面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新的电力工程进行造价预测与估算,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机器学习与预测能力,通过分析电力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影响数据归一化预处理后作为ANN的输入,用历史电力工程造价数据对ANN进行训练,并采用训练后的ANN对新的电力工程进行造价预测.多个电力工程造价预测结果表明,ANN的造价预测结果与实际造价的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新拌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仍有待探明。本文以玄武岩纤维增强砂浆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纤维长度与水膜厚度对砂浆新拌性能的综合影响,进而推动水泥基材料流变学"膜厚度与纤维因子理论"的发展。创新点:1.通过试验分析,发现水膜厚度与纤维长度是砂浆新拌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2.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玄武岩纤维增强砂浆新拌性能的预测模型。方法:1.通过调整纤维长度和水灰比,制备20组试验砂浆,并对其进行各项新拌性能试验(表4);2.采用堆积密实度湿测法,对砂浆固体组分的堆积密实度进行测定(图3),并计算水膜厚度(图4);3.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水膜厚度和纤维长度对砂浆各项新拌性能的综合影响,并建立玄武岩纤维增强砂浆新拌性能的预测模型(图5~9)。结论:1.水膜厚度是影响玄武岩纤维增强砂浆新拌性能的主要因素;2.纤维长度也对各项新拌性能有重要影响:纤维长度的增加,会降低砂浆的堆积密实度与水膜厚度,降低流动性和粘附性,但会提升粘聚性;3.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纤维长度和水膜厚度的玄武岩纤维增强砂浆新拌性能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制定科学的路面养护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路面性能预测方法.基于路面车辙检测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车辙的影响;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路面车辙发展规律;基于聚类结果,采用灰色理论分类建立了路面车辙灰色预测模型,有效降低了模型的复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轴载和沥青类型对车辙的发展影响最大.所提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满足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要求,并能较好地解决路面性能预测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