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词汇教学的目标,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以及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原则,我们应当运用多种方式呈现单词;运用多种方法操练和巩固单词;才能对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意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西位置,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具有一些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在词汇方面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以普通话词汇为参照,从词汇的语音、构词语素、词的构成方式等方面对合肥方言词汇的一些显著的特点加以分析并探讨其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事物、概念的新词汇对现代汉语产生深远的影响。引进了外来词汇,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通常将丰富多彩的外来词汇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而且外来词汇通过汉化,有着更为丰富的意义,更加具备了汉语的特点。外来词汇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来词汇对汉语语音的影响;二是外来词汇引起了汉语词汇的影响;三是外来词汇对汉语语法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外来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代悦 《承德师专学报》2008,28(4):121-123
刻意学习和附带学习是学习词汇的两大主要方式。为了测试两种词汇学习的效果,笔者从当前大学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现状出发,在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中进行一次实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现阶段,刻意学习词汇是学生的主要词汇学习方式。刻意学习词汇方式的效果优于附带习得,但其记忆保持率和附带习得方式相当。因此,通过对两种方法的综合分析,笔者主张在上下文中刻意学习词汇。  相似文献   

5.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词汇差异是语言差异最直接的体现。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文化对语言的渗透是全方位的,因而文化差异自然体现在词汇层面上。各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文化的民族性特点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标准,语言规则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阐述不同的背景和文化对词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二语习得领域有两种词汇学习方式:词汇附带习得和词汇刻意学习。国外大量研究表明词汇附带习得是二语词汇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对国内学生而言刻意学习词汇更为熟悉。因此,本文试图对这两种词汇学习方法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观测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7.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效果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问卷调查、面谈和词汇测试等方式对106名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就词汇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词汇习得中词汇知识理解的三个阶段。通过分析词的类别及词汇知识的特点, 探讨理解词汇知识的三个阶段对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并且提出了几种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某大学68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多样性、词汇复杂性和词汇错误三个维度对他们在线写作中词汇丰富性的发展变化特点进行动态跟踪研究。结果发现,经过多次自主修改,学生作文中的词汇复杂性有所增加,词汇错误有所减少,错误最多的是单词拼写错误,其次是大小写错误。受训练周期短和同题作文的影响,词汇多样性没有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10.
18、19世纪,英语词汇逐步渗透到现代意大利语中,数量仅次于法语词汇。英语词汇对意大利语词汇的影响涉及到政治、时尚、交通运输、体育运动等多个领域,被意大利语吸收的途径和方式也呈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发现"是五四现代性"祛魅"过程中的一大贡献,由此揭开了儿童文学的迅速发展。五四时期儿童文学也出现了种种"复魅"的迷失。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主要贡献还在于儿童视角的使用。儿童视角丰富了小说叙事视角,虽然存在着视角运用的越界,却给中国现代小说增加了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学运动发生以来,对“五四”新文学源流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五四”新文学运动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却也存在一些问题。全文通过对“五四”新文学源流的评述,来反思其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凝练成“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精神。新时代,五四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应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以劳动和实践为两翼,借助网络平台,使大学生明五四精神之理、信五四精神之义、传五四精神之道。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是社会主义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时期。本文阐明了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运动中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指出了他们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正确见解及其缺陷。试图说明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长时期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与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观有直接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时期.诗人郭沫若的很多有创建、有活力的思想,都出自这一时期.这个时期,郭沫若远离中国的权力话语中心,可以不受干扰地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他广泛涉猎了中外名人名著及其思想,采取"六经注我"的方式,建构起自己的生命主义诗学.他的生命主义诗学是对中外生命哲学的吸收与重构,并在此形成了自己的对力的崇拜、情绪的直写、形式的极端自由、涅槃意识、天才论等等具有"郭式特色"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裘廷梁是戊戌维新时期的思想家,他提出了“白话为本”的理论,创办了《无锡白话报》,在“五四”白话文运动后期,坚持以白话文普及教育的观点,是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的先驱人物。  相似文献   

17.
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对科学地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继续五四运动未能完成的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贯穿于五四运动的全过程。在纪念五四运动的时候,我们也要从五四运动中寻找历史经验,探讨青年与时代的关系,研究今天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抓住历史契机,促进历史进步,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 ,是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 ,其文学观在“五四”时期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进退于反对禁锢人们思想的传统文化与引进给世界造成巨大灾难的西方文化的两难之间,围绕“五四”新文化的去向涌现出多种思潮、派别。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发展方向。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引领中国新文化朝着符合历史潮流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