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二战期间,纳粹航空兵在东红战场遇到的最大劲敌之一。就是前苏联红军的米格-3战斗机。当时,米格-3是前苏联红军最现代化的高空高速战斗机,拥也是世界上最好的高空高速战斗机之一。作战中,该型机击落了纳粹大量作战飞机,然而,由于作战环境的限制,该型机作战潜力没有发挥提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红云 《航空档案》2005,(4):28-29
目前,俄罗斯正根据年初与印度达成的协议,对“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进行现代化改装.包括配备比较先进的战斗机、直升机以及多种型号的导弹等武器装备。其中,该航母将配备大约20架米格-29型战斗机,包括单座的米格-29K战斗机和双座的米格-29KUB战斗机。  相似文献   

3.
图图 《航空档案》2003,(5):22-23
在南亚地区,印度拥有一流的航空兵。其中,印空军总兵力为10万左右,战机总数为1000架左右,主要作战飞机包括米格-21、米格-23、米格-27、幻影-2000、苏-30MK和“美洲虎”等。此外,印空军自行研制的轻型战斗机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飞。近年来,印度空军虽然购买了大量先进的战斗机,包括苏-30MK等,然而,伤心的事也不少。许多战机实在是令人失望:有的战机无法上天,还有的战机能够上天,但就是会死人。为此,印度空军不得不想办法振兴战机。  相似文献   

4.
目前,印度空军拥有多种型号的战机,包括米格-21、米格-23、米格-27.米格-29、苏-30和幻影-2000等。其中,苏-30是印度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米格-29和幻影-2000属于比较先进的战斗机。至于米格-27战斗机,已经处于老化的困境。印度空军考虑到未来空中作战环境,目前正给米格-27战斗机“补  相似文献   

5.
逆火 《航空档案》2006,(9):62-75
在西方飞行员眼里,“米格”-29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的确,“米格”-29得益于延自身优良的性能大量装备苏联空军及对外出口,续写着由“米格”-15所创造的辉煌。和“米格”-15不同的是,“米格”-29书写了一个长败不胜的尴尬战绩。[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姚原 《航空档案》2004,(2):49-51
目前,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斗机都是超音速的。其中,印度空军的机型包括米格-21/23/27/29系列战斗机、幻影-2000战斗机和最新的苏-30战斗机,巴基斯坦空军包括一些老式的幻影战斗机和F-16战斗机等。然而,双方超音速战机的第一次空战却是发生在30多年前的印巴战争  相似文献   

7.
海青 《航空档案》2005,(4):30-32
据印度报业托托斯2005年3月28日报道,巴基斯坦即将从奉行中立政策的瑞典进口多达7架的S-100百眼巨人预警机,总价值接近10亿美元,是巴基斯坦建国以来所签署的最大规模的军品采购项目,据西方军事分析家认为,巴基斯坦此举旨在平衡印度从以色列购买A-501费尔康预警机的影响,由于目前印巴前线的战机集结数量比已达到灾难性的7:1,  相似文献   

8.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队没有一加架战斗机起飞进行空中作战。那么,萨达姆那么多的作战飞机到哪儿去了呢?美国空军杂志今年2月披露了一个重大内幕,美军攻占伊拉克后,在一片荒原地区沙子下面挖到了一架极为先进的米格-25战斗机。或许,这是世界上第一架被活埋的米格-25战斗机,也是米格-25战斗机的悲哀吧。  相似文献   

9.
江雨 《航空档案》2007,(6):64-67
战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喷气动力的出现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飞的更高、更快成为了第二代战斗机发展时各国飞机设计师的努力目标,“米格”-21、F-4“鬼怪”Ⅱ和“幻影”Ⅲ成为第二代战斗机中的经典,而对飞行高度和速度上几乎达到战斗机极致的“米格”-25的评价却一直纠缠在赞誉和指责之中。“米格”-25拥有同时期其他战斗机所无法企及的高空、高速飞行性能,也是一种以合金钢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制造的超音速战斗机,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完成一种前所未有的高空、高速战斗机的设计,“米格”-25利用相对简单的技术所达到的整体效果几乎成为了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0.
温杰 《航空档案》2009,(6):39-47
2009年2月11日,第七届印度国际航空展在班加罗尔市的耶拉汗卡空军基地隆重开幕。印度空军尽遣主力作战飞机当空表演,全方位展示现役装备的出色性能,俄罗斯、美国和欧洲的各型先进战斗机纷纷登场亮相。孤军奋战的米格-35原型机能否力压群雄,顺利地从6个候选方案中脱颖而出,在印度空军中型多用途战斗机(MMRCA)计划的激烈竞争中拔得头筹,对于目前身陷困境的米格飞机公司来说可谓生死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5,(38):12-13
10月8日上午,里氏7.6级地震袭击南亚次大陆的城市和村庄,巴基斯坦数个村镇被夷为平地,震中距首都伊斯兰堡约95公里,地震波及印度、阿富汗、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据巴基斯坦《每日时报》报道,巴基斯坦官方证实的地震死亡人数已上升至20745人,但据10日的非官方估计,死亡人数已超过5万人。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美国军方传出“不幸”消息:在2005年11月南亚空中联合演习中,F-16战-斗机首次与印度空军苏-30战斗机空战败北。这是美国空军第二次败给苏-30战斗机了。2004年初,美国空军F—15战斗机首次与印度空军苏-30战斗机演习,曾“大失所望”地“惨败”。众所周知,F—15和F—16均为美军现役主力战机,久经战场考验,从未被对手战斗机击落。那么,它们怎么会被俄罗斯出口印度的苏-30战斗机屡屡击败呢?对此,美国媒体披露了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张昆  徐晓涵 《新闻界》2023,(12):75-90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三边关系不仅关乎中国和平崛起,更关乎亚太稳定、“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大局。因此,了解印度、巴基斯坦公众的中国形象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制定和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战略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寰球民意指数”(2020)和“寰球民意指数”(2023)调查结果,客观动态地展示印度、巴基斯坦公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状况及通过传统媒体、互联网的新闻接触对大众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巴基斯坦公众接触媒体新闻越多,对中国的实力越认可,好感度越高,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评价越积极,证实了巴基斯坦公众的媒体新闻接触对中国形象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三年间由传统媒体渠道的影响力更大转变为互联网渠道的影响力更大。但对于印度公众而言,三年间,印度公众接触新闻对中国国家实力认知的正向影响逐渐消失,通过互联网接触新闻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认知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另外,印度公众对中国好感度的认知始终不受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闻的影响。总之,于印度、巴基斯坦公众而言,互联网渠道接触新闻的影响力逐渐高于传统媒体渠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03,(11):28-29
军用飞机:米格-21战斗机(MIG-21)、米格-23“鞭挞者”歼击机、米格-25“狐蝠”型歼击机、米格-29“支点”歼击机等。其中米格-29为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单座、双发超音速歼击机,1983年开始在俄军服役。乘员1人,动力为P-33涡扇式发动机2×5100公斤(加力8300公斤),翼展11.36米,机长17.32米(含空速管),机高4.73米.最大时速2450公里,巡航时速950公里。爬升率325米/秒,实用升限18000米,航程2900公  相似文献   

15.
米格-15是20世纪苏联第一种成功的喷气战斗机。在它的研制过程中,设计师们为去除结构中的多余材料,减轻重量而呕心沥血,飞机经过三次静力试验才过关。在朝鲜战场,米格-15与美国的喷气战斗机进行空战,是世界空战史上第一次“喷气对喷气”的空战。  相似文献   

16.
高山 《航空档案》2006,(11):28-33
自1958年开始,在大跃进思潮的带动下,航空部门的狂热风也随之四起。但由于航空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分散以及航空设计人员还没有掌握包括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等学科在内的相关航空理论基础,最终导致命名为“东风”107和“东风”-113的一批“豪言”项目以失败而告终。六院成立后,在吸取1958年以来航空科研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为顺应科研发展规律,提出当时的任务首先是要摸透“米格”-21,保证“米格”21的仿制。然后在摸透“米格”-21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比它性能更好的战斗机。  相似文献   

17.
《航空档案》2007,(3):54-67
1950年,根据苏联空军提出的研制“米格”-19后续机的要求,苏霍伊设计局展开了代号为苏-7和苏-9的两种飞机设计方案与米高扬公司设计的E-5/“米格”-21方案进行竞争。1954年,具有全天候截击能力的苏一9原型机首飞成功。次年,具有昼间作战能力的苏-7与“米格”-21的原型机也完成了首飞。凭借丰富的设计经验,米高扬的“米格”-21“鱼窝”率先于1958年开始小批量装备苏联空军的前线航空兵部队。  相似文献   

18.
印度有关部门近日截获了总部位于巴基斯坦的穆斯林民兵组织  相似文献   

19.
王钟强 《航空档案》2005,(11):52-54
随着德国的统一,一度被称作“东方技术明珠”的米格-29落入西方手中。  相似文献   

20.
巴基斯坦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1943年8月出生于印度新德里。幼年时随家人迁居到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卡拉奇,并在那里读完了高中。1964年,他参加巴基斯坦军队,在炮兵部队服役,之后前往巴基斯坦西北城市加古尔的一所著名军事院校,在那里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巴基斯坦报纸称,穆沙拉夫是一名职业军人,曾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突击队员。穆沙拉夫参加过两次印巴战争。此后,他出任巴基斯坦武装部队装甲兵和步兵加强旅指挥官,官职不断升迁。1995年,他被任命为靠近印度边境的战略要地马格拉军区司令,1998年10月出任陆军参谋长。1999年4月任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主席。1999年10月12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宣布解除他的所有职务。他随后发动政变,解散了政府,并于10月25日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任首席执行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