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刻认识和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用邓小平的科学技术观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真正实现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生产力思想观和生产力发展现是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两大理论支柱.生产力思想观重在理论层次上澄清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其核心是生产力本质论和标准论.生产力发展观重在实践层面上探索生产力的发展道路,主要包括实行改革、发展科技、依靠教育和对外开放.两者辩证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认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是革命性的变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但改革这场革命与第一次革命相比较又有自己的特点.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正确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解放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革命是用暴力摧毁旧的社会制度来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不改变生产关系性质,用改革体制和机制的办法来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一次革命。改革解放生产力,给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提供了理论依据;给改革正确与否提供了标准。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和根本任务。在发展生产力上,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目标与愿望相同,并且都把其作为“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都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在解放生产力上,毛泽东侧重于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调整,侧重于从革命的角度谈“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则提出“要把解放生产力讲全”,“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观点,从而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生产力思想”。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生产力观始终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邓小平强调必须立足人民利益的获得来思考如何发展和衡量生产力水平。可以说,邓小平的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生产力观既扩充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又赋予了其现实性和可行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把生产力作为判断社会进步与倒退的主要标志,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是实现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早就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 改革是中华大地当今奏响的主旋律。做为成人教育工作者,要想在改革的大潮中尽到自己的责任,必须认真学习理解邓小平同志“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又说:“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革命,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对目前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揭示。任何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作用。革命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我国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中重要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生产力观的核心内容,它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科学技术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上的创新与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四大发展。一是全面发展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二是发展了毛泽东发展生产力思想,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生产力思想体系,三是发展了毛泽东生产力标准思想,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实现了实践观、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四是把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形态辩证法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形态辩证法,并初步实现了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理论的整体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