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成都地区20所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转专业想法的时间特征、人群特征及原因的调查分析,发现一年级是学生产生转专业想法的高发期,女生及农村学生是转专业的高发人群,学习困难、不感兴趣及对就业前景的担忧是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原因。对此,高职院校可从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改进招生宣传等四个方面入手,积极稳妥地处理学生转专业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较低,学生转专业率高,毕业后转行率高.了解专业认同的内涵,兼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自身特点,调查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认同现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较低,学生转专业率高,毕业后转行率高。了解专业认同的内涵,兼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自身特点,调查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认同现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72):7-8
高校转专业制度虽然已经由最初的尝试发展为较成熟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但在受到广大学生认可的同时,也存在转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本文以Y大学的2013级、2014级、2015级转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转专业后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影响学习适应性的因素。最后,本文分别从高校教务管理和学生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完善高校转专业制度,提高转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对学生的转专业意愿及转专业学生的适应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转专业意愿产生早、专业选择趋于理性,转专业大学生在学业适应、人际适应及能力发展上存在问题。建议多渠道搭建联动管理平台,提高转专业大学生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本科新生转专业的意向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本科生集体办理转专业是近年来众多本科院校教务处的一项常规性工作。目前,许多高校都制定了允许学生转专业的相关政策。同时,很多高校有大量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年末提出转专业申请并成功转换专业。为此,我们对200位本科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分析了几个因素与学生产生转专业意向的关系,并就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一些浅薄想法。  相似文献   

7.
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对学校近几年来学生转专业的原因、学生转专业前后成绩比较情况、转专业条件与学生毕业情况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转专业制度不够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合理处理同级转专业与降级转专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转专业,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由原专业转另一专业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21条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  相似文献   

9.
魏其艳 《考试周刊》2014,(67):162-164
转专业政策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大学生转专业有内因和外因,其中学习兴趣和就业前景是主要动机。大学生转专业是对高考"一考定终生"的弥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转专业学生面临学业适应等问题,给学校管理带来一些难题。高中阶段针对学生给予职业指导、完善高考招考制度、对大学新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及针对转专业学生的不适应方面做心理辅导及学业帮助,可以解决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改革,很多高校制定了转专业政策,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更多自主选择路径。本文从就业前景、专业兴趣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并且从学业、环境和社会现象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后可能面临的隐患。为了规范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工作,以南京某理工科大学为例,阐述了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流程,并分析了转专业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转专业制度渐趋开放的背景下,转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发展情况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学习适应性直接反映了转专业本科生的学习现状与发展可能。基于此,笔者通过访谈的方式,对江苏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16教14班41名学生的学业成绩、专业认知及学习态度3个维度进行研究,了解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现状,分析其学习适应性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校转专业制度提出考察申请者的需求与兴趣、开辟学习不适合者退出路径、构建转专业评价反馈机制3个方面建议,推进该校转专业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转专业需过三道坎被高校录取后希望转专业或者适合转专业的学生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一些同学在录取时被调剂到非第一志愿专业,入学后发现自己不能适应,所以想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二是考虑到以后就业时自己的专业不占优势,就想转一个热门专业;  相似文献   

13.
每年高考录取,都会有考生因为专业填报不当而被录取到非自己心仪的专业。一旦遇到这种情况,那该怎么办呢?本文总结了几种应对方法,供考生参考。方法一:入校后申请转专业为了满足学生在调整专业方面的需求,绝大多数高校都制订了转专业的相关政策,有意愿的同学可根据录取院校转专业的条件提出申请。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8,(60):18-19
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用spss6.0软件进行分析,高职高专学生转专业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专业认知、就业前景、专业兴趣及职业爱好,还有父母、亲戚或同学影响等环境因素。本文根据调查结论,就如何做好转专业工作,给学校和学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5、2006级转专业本科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得出对转专业学生学习与生活现状的基本判断:总体适应情况良好但优秀率低;存在选课难、信息获取不易、集体参与不够等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研究认为,教育管理制度中可选择性不够以及弹性学习制度不完善是造成选课难的原因;住宿分离导致信息获取不易;缺乏一年的交往基础导致了转专业学生集体参与不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专业态度是指从事专业学习或专业工作的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对自己专业的一种内在倾向性。本文利用自编《学生专业态度问卷》,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对2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满分150的情况下,平均得分97.3346分,与人们心理上的及格水平相当;女生在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上得分明显优于男生;二年级学生专业态度明显比三年级学生积极,其中总分与情感方面差异非常显著;专业态度存在专业差异。改善学生专业态度可以从改革专业教学方式、淡化专业"鸿沟"、加强对大学生以及高中毕业生的引导和教育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李陬  胡建萍 《文教资料》2010,(5):197-198
大学生转专业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实现转专业愿望,促进其专业和个性发展,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根据当前高校学生转专业的现状。从社会、学生和学校管理不同视角看大学生转专业问题,分析了政策的利弊.对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新生转专业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兆学 《广西教育》2009,(27):15-16
本文针对高校不少新生入学后要求转专业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该现象主要由学生就业需要、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不够等多方面因素引起,同时指出目前影响和制约高校新生转专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高校应加强引导,提高新生的专业认知度;优化教学资源,尽量满足学生转专业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计划,增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加强专业宣传和对考生志愿填报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孟金龙 《亚太教育》2021,(2):138-139
高职院校学生频繁转专业的问题由来已久,在大一学生中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需要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通过借助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究高职院校学生频繁转专业现象的原因、高职院校学生频繁转专业现象的危害、高职院校学生频繁转专业现象的应对策略,主要有普及专业学科知识、更加关心学习生活、创设良好校园环境、加强心理教育教学、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有效落实以上科学的应对策略,能够让高职生全面认识本专业,有效减少频繁转专业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Cherry 《大学生》2014,(21):14-15
新学期伊始,高校新生"小鲜肉"热烈讨论的话题除了"怎样选课"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外,一大热门话题是对"转专业"的关注。 随着近年来高校转专业政策的放宽,愈来愈多同学在入学后第二年有了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这对于没有被理想专业录取或对专业认识模糊的学生来说,不啻为一次新生。 虽然从开学距离转专业开放还有一整年,不少新生已经开始打听"转专业考试难不难""能否转进热门专业"这类问题,俨然要准备打一场转专业持久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