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芳 《编辑学刊》2006,(1):20-21
我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990新闻频率的记者.今天站在这里,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少资格去谈什么"自己的新闻体会",今天站在这里,我愿意以一位年轻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再一次认真地解读老一辈新闻人的新闻之路,再一次认真地审视自己.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允许我妄称一次自己是个读书人吧。事出有因,《中国图书评论》约我写一篇关于自己与一本书的小短文,这样我就必须以一个读书人的角色来说话,否则便无法落墨了。是为缘起。我要谈的是《文心雕龙》这本书。关于《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史、文论史上的重要性,它颠扑不破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3.
田明 《黑龙江档案》2014,(4):176-176
正最近很流行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虽然这是一首讴歌父母的歌,却也唱出了对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的感慨。一晃儿,我已经快40岁了,而我自大学毕业后来到省档案局也已经有15年了。15年前我选择了档案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到了今天,我依然很高兴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回顾走过的路程,我感到自己很幸福。第一,我很幸福因为兰台事业吸引着我古人云: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档案是文化的源头,不断凝聚着人类优秀历史文化成果,宛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86岁。回想自己的经历,在新疆支教的日子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期间,受成仿吾、张如心等革命教育家的影响,以祖国的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立志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服务,毕业之后毫不犹豫地参加支教援疆工作。一、求学1948年,我在长白新闻学院新闻系上学。当时长春的社会环境就比较紧张。10月份,长春解放。我在10月末考入东北大学三部。当时东北大学在城里贴出招生广告,经过报名、  相似文献   

5.
郭凤珍 《大观周刊》2012,(14):192-192
教师担负着双重的职责;一是传授知识,二是育人。在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教学行为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更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到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工作态度的形成。在教学中,我尽力以自己的教学行为、精神、态度去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6.
我与海底捞     
5年前,我还在苦苦地找寻着自己的人生方向;5年后,我从事着自己想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实现了自己设定的"振臂一挥应者云集"的目标。也许在多数人看来,我可以小小自我满足一下了:不到30岁就出任一家知名快餐企业的总经理、到各地讲课总是被前簇后拥……这一切不过是浮云,我更在乎的是相比昨天自己今天又成长了多少。而这种心态的养成,与我在海底捞的经历密不可分。我始终认为是海底捞成就了我现在的一切,在海底捞我收获了太多太多的人生财富。  相似文献   

7.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的水平是很专业的,您放心就是了","我是专业出身,您还怕我做不好?"诸如此种,不可胜数. 正是因为有了专业为自己撑腰、打气,有的人便有些飘飘然,有的甚至以专业自居,以为自己能力了得,专业水平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8.
胡剑 《四川档案》2014,(5):29-30
<正>"无论风暴将我带到哪个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这是我喜欢的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名言。不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何种职务,我一直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做好本职工作。1981年底,我从部队回到地方,在蓬安县劳动局、人事局、县委办、人大办等单位工作二十多年后,于2003年9月调入南充市档案局从事编研工作。于是,我再次"以主人的身份"在兰台"上岸"。屈指一算,十个春秋如白驹过隙。细数流年、回首往事,许多声音频频在耳,无数画面  相似文献   

9.
当了快20年的记者,我很少感到有消闲、从容的时候。如果一旦有了“闲”的感觉,那么伴之而来的一定是“虚”的不安。这时,我就会告诉自己不能再在办公室坐、编辑部呆,该下乡了。该到那山沟里、原野上、机构中去了…… 十多年间行色匆匆,每次下乡都给我以感悟,给我以启示,给我以活力,使我又能充实一阵子。一些在全国、全区获奖的好新闻就是在这行色匆匆中抓到的;一些在当地受到好评被认为是有指导性的典型报道也是在基层发现写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张强 《四川档案》2013,(4):23-23
我是1981年考取大学的,带着对知识的极度渴求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走进了大学校园。在校期间,我一刻都没放松过自己,总是以最大的热情倾尽努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书籍便成了我最亲密的朋友,每当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条自由自在的小鱼,在书海中欢畅地觅食……我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遇到一本好书就会兴奋不已,想方设法也要找来一睹为快。如果说书本是我的精神食粮,那么书店就是我的精神殿堂。  相似文献   

11.
了解中共党史的人一定知道史沫特莱,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人也一定知道史沫特莱,对鲁迅先生略知一二的人,也一定知道史沫特莱。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就是这样一位把自己的一生和中国大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美国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她说:“我到过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就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不知是什么缘故,在那里,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事实的确如此,史沫特莱的一生是和中国结缘的一生,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了这位在中国灾难深重时,真诚地帮助过自己的杰出女性。  相似文献   

12.
我猜我的前生一定是个诗人。在几百年前,我一定是那个四处游山逛水的浪子,在诗性大发的时候,丝毫不顾自己拙劣的字迹,遇墙便在墙上题字,遇壁便在壁上写诗。很有可能,因为才思短路,我的五言绝句写成了三句半,也很有可能,涉嫌乱涂乱画,被衙门以污染环境为由架着双臂托走,但这些,都不能阻止我自己前生是诗人的幻想。  相似文献   

13.
人对自己走过的道路,往往是半自觉、不自觉的。我在个展的说明文字《展墙告白》中写道:"‘文革’期间,以至四九年以后,苏联绘画是全国官方画家的公开追慕与集体记忆,而我的私人记忆,也就  相似文献   

14.
我写的《农民识字歌》,荣获全国农村读物二等奖。在发奖大会上,邓力群同志亲自给我们颁发奖状,并鼓励我们说:“以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农村读物的编写出版工作。”这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我是怎样写起《农民识字歌》来的呢? 一、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写农民之所需。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忘了没有文化的农民。早在1960年,我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回来,我感到,党和人民给了我荣誉,自己应该百尺竿头更上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我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新闻工作者,1990年我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关怀、信任和支持。这给我以巨大鼓励和鞭策。我出生在一个哈萨克族贫苦牧民家庭里。是在党的亲切关怀下我才上了学,受到了教育.才使我成为哈萨克族的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回顾自己从事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我觉得非常好,很有必要。新闻宣传工作对媒体人要求很高,通过"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引导新闻工作者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认识、提高素质,方法很好。"大讨论"很有必要,我认为体现在  相似文献   

17.
我搞通讯报道10年,共有2500多篇稿件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特别是在1988年,对我来说是个丰收年。写稿出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投稿渠道拓宽;二是稿件质量有所提高;三是有份量的稿件多了,不少言论登在头版上。我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归纳起来只有一句话,这就是“自我催熟”。所谓“自我催熟”,就是有意识地催促、鞭策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能够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刻苦学  相似文献   

18.
1999年7月25日,香港《亚洲周刊》的记者在美国访问李洪志,其中的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记者问:“据说你是以杰出人才的身份来到美国的?’ 李洪志大言不惭,这样回答:“我还不够杰出人才吗?我第一次来美国是以旅游者的身份到休斯顿讲法,来时有的学员就告诉我办移民,找律师,我也没有出面。等了大约9个月时间就批下来,1998年2月份正式定居美国。”他并没有正面回答自己到底是怎么搞到的绿卡。当然这也是移民人士的普遍心态、把自己的移民经历都视为秘密。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的中考数学满分是120分,而我以118分的成绩位于全县第一。老师让我谈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我拿出了16本错题集。我的错题集让老师大为赞赏。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我在报刊、电台发表了100多篇稿件,其中,有许多稿件是在读报中产生的。我爱读报。我认为,学会读报,能够从中发掘不少报道线索。想起有些报道员读报,往往是找有无自己的名字,看自己稿件登了没有,却不注意用读报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不善于从读报中发掘报道线索,这真是一件憾事。我想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