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比较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技能的学习.忽视音乐文化的学习,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素养的提升。音乐新课程性质定位在“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强调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对音乐课程性质认识的正本清源和价值回归。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从歌、乐、舞、戏入手,注重发挥音乐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努力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在我国的音乐新课程中也体现了这一主流思想。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有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中都相应地增加了世界民族音乐的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及实现“教育要面向世界”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高师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世红 《文教资料》2005,(30):29-31
音乐教育既是音乐文化的核心更是世界文化的核心,音乐教育应该向“多元音乐文化”发展;音乐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有效的手段,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和社会“接轨”,培养出全面的人,特别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时代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深度学习”理念从人工智能领域被引申到教育界,并通过专家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和迁移发展,最终确立了教育上的深度学习理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领域,具有独特的育人意义。本文从“深度学习”理论的缘起、概念、特征出发,结合音乐学科本质与育人特点,通过实例论证,探讨高中音乐鉴赏实现“深度学习”的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总目标。新课标的颁布.对中学音乐课程从三个维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认真学习了新课标,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高中音乐鉴赏课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以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要让每位高中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发表自己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在探讨中由“欣赏”逐步过渡到“鉴赏”音乐;由感性的接触逐步过渡到理性的参与.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学音乐教学出现了很多新颖的课程,这就要求中学音乐教师能够具备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力的培养必须是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就能够有所体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已成为高师音乐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千百年来延续并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重书本、纯知识学习,构成了我国 特有的民族文化及人才培养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顺 应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时代特征,不仅要培养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广 博的专业知识、能力全面的音乐师资,还要兼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同层面的具有较强创 新才能、应变能力的文化人才。  相似文献   

9.
侯丹 《学子》2013,(11):77-77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中十分注重小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一系列的音乐元素例如音乐语言、舞蹈动作等多种内容的相互结合,以这种活泼、综合的方式吸引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对我国义务教育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提升和延伸,十分注重对当代小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方式,更能够体现我国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何红霞 《考试周刊》2011,(61):226-227
小组合作学习歌曲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合作精神的缺乏成为许多独生子女存在的一种素质缺陷。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合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这一学习形式,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每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提供条件,同时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交往合作的能力。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对唱歌教学的要求是:“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提高与他人共同唱歌的能力,做到声音和谐、均衡,能够理解指挥的意图。”此要求既强调了在音乐教学中的生生间的合作,又强调了师生间的合作.因而音乐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培养学生合作共处意识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小学音乐教学中,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一方面要坚持“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发展听觉作为首要任务;另一方面,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和音乐认知特点,通过音画结合,让听觉、视觉、动觉协同配合,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感知学习。作为技能目标的音乐感知力的培养,其过程应当有美的体验相伴,最终的落脚点应当在“以美育人”上,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艺术,通过音乐可以提升社会文明,带动社会文化风气。而音乐教育这一美育教育更应成为一种人格教育。它应实现知、情、意的统一;应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还应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与非专业音乐人才、音乐精英人才与音乐大众人才的统一。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则把这几方面分离了,大多只注重于认知、技能方面的学习,对于音乐的意与情、善与美的培养是非常欠缺的,这是一种以培养“专才”为目标的技能性教育。而在新一轮的国民基础教育改革中,音乐教育改革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摆在了显著的位置。因为音乐艺术有它固有的…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音乐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揭示了音乐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中国的民歌,还是欧洲古典音乐,从其发展历史上可以清晰地发现,都具有民族性,体现着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欧洲音乐是人类文化历史的瑰宝,是西方音乐的代表。从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角度来探析欧洲音乐的民族性,可更好地学习欧洲音乐,了解欧洲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使世界各民族在音乐艺术上始终保留着强烈的民族性。因此,探析欧洲音乐的民族性离不开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卢梭“语言的音乐化”音乐美学观点的主要特点,与中国传统音乐比较,指出卢梭的这一观点在我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民间音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认为“语言的音乐化”观点尽管有些方面略显偏激,但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颇有借鉴价值,尤其是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文化传承价值是音乐课程价值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相似文献   

18.
刘爱华 《成才之路》2013,(36):38-38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也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各种教学改革经验中体现“以人为本”是广大音乐教师形成的共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状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意义所在。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评价与课外拓展等环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努力为学生打造优质的音乐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初中音乐活动包括唱歌、音乐欣赏、节奏乐、音乐游戏及舞蹈等。这些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修养、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和完美人格出发,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样的音乐课如何开展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做法。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力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每个高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希望也发出了挑战。本文笔者就高中音乐鉴赏课为切入点,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