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给学生身体带来损伤影响到正常的学习.而且又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找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形成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这是体育教师应该重视的。体育教学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看来,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主要由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佳 《考试周刊》2009,(3):196-198
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各种运动损伤将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妨碍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作者对主要的运动损伤及其损伤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毕业后工作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研究,发现目前存在教师教了学生不听或不会操作,学生对运动损伤不重视,同时在实际生活与工作学习中存在较多需要运用运动损伤处理的情况,因此,我院应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运动损伤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挫伤等运动损伤,如果延误了治疗的时间或处理方法不当,将会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影响。笔者通过对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和预防,以减少在体育教学中损伤的发生和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解长青 《考试周刊》2011,(56):152-153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身体损伤,是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之一。运动损伤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而且一旦发生,常不易恢复,甚至会缩短运动寿命。造成终身残疾。因此,如何避免学生的运动损伤,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是值得每一位体育教师密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张锦龙 《快乐阅读》2013,(12):56-56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经常会发生扭伤、拉伤以及碰伤等意外运动损伤,轻者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重者可造成不同的程度残疾。因此,在初中体育教育中,应加强重视安全教育,降低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7.
运动损伤是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经常碰到的问题。对学生的健康、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甚至会造成终身的遗憾 ,同时也给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对张家口医学院 2 16例运动损伤调查、统计、分析 ,发现运动损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应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 ,加强对大学生安全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田径体育教学中,由于技术运动不正确,教学安排不合理,组织教法不严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很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造成不良的后果,对教学,学生的健康及学习生活甚至将来工作带来诸多影响,从运动损伤产一的原因,损伤的部位,损伤的程度进行分析,从而加强伤害事故的预防,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田径体育教学中,由于技术运动不正确,教学安排不舍理,组织教法不严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很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造成不良的后果,对教学,学生的健康及学习生活甚至将来工作带来诸多影响,从运动损伤产一的原因,损伤的部位,损伤的程度进行分析,从而加强伤害事故的预防,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实施、“健康第一”思想的贯彻.体育教师加强了对学生运动损伤的重视,很大限度地预防了体育课堂上的运动损伤的发生。但课余体育锻炼中,没有体育教师的组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放松、自我保护能力较低等原因,造成运动损伤的增加。本人通过学校医务室调查了学生体育锻炼造成的运动损伤情况,发现大部分的运动损伤发生在课余的体育活动中,重大的运动损伤全发生在课余体育锻炼中。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发现:现在的运动损伤发生在课余体育锻炼中的比例较大,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在课余体育锻炼中的运动损伤,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预防、避免损伤的发生和减轻运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即运动损伤。在运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常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一旦受到运动损伤,就会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负担,直接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挫伤等运动损伤,如果延误了治疗的时间或处理方法不当,将会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影响。笔者通过对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和预防,以减少在体育教学中损伤的发生和伤害程度。一、研究对象学生共发生的运动损伤196例,其中男生142例,女生54例。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运动生理、运动损伤机理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论证。逻辑分析法:对调查的损伤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判断出损伤的原因。数理统计法:对每一位学生发生损伤的原因和部位进行调查,把调查数据进…  相似文献   

13.
孙芹 《考试周刊》2011,(14):160-162
运动损伤在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而外伤是最为严重的损伤之一。在现实中,体育专业的学生的运动损伤不仅是在课外活动中,课堂上出现损伤的几率也很大,运动损伤总体人数和比例有所增加。损伤的出现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为了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本文对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体育系06、07、08、09四个年级学生在课堂内外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减少学生运动损伤、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意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世健 《考试周刊》2007,(45):109-110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比赛中、训练中、教学中等所发生的各种损伤。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很多,主观原因包括思想因素、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上存在缺点错误、身体素质以及疲劳等方面;客观原因则指教学、训练和比赛工作方式不当、运动场地设备有缺点以及不良天气因素的影响等。针对运动损伤的各种原因,必须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如通过充分准备运动、合理安排运动量、加强训练工作、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意识、重视安全教育、注意运动场地、器械设备和个人的保护用具安全卫生等。本文针对近年来参加体育锻炼者损伤的人数不断增多的现象,从运动医学的角度,谈谈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种类、处理方法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不断深入,中专体育活动正在掀起新的高潮,表现为学校体育课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热情高涨,从事课外体育活动学生数量及活动时间大大增长。在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运动损伤发生率也明显升高。众所周知,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及生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身体发育及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为更好地贯彻全民健身计划,使中专体育活动健康发展,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通过对损伤原因的分析,提出一些避免或减少损  相似文献   

16.
浅析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明峰 《文教资料》2006,(1):134-135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损伤。我们称之为运动损伤。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学习,而且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教学、训练、比赛及课外体育活动中时有发生,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为此,本文就体育系学生运动损伤的一些情况作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至1993乍已招收了六届体育专业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较多。几年来,本人对各类损伤作了相应的收集,对一些发生率较高的运动损伤进行了整理。这些损伤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妨碍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对运动损伤的急救以及处理欠缺,预后差,对学生的身体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切实抓好医务监督,坚持“预防为主”,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本人就五届体育班学生在专业技术学习中所发生的运动损伤149例,就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等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观察法以及伤者访谈法,对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引起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应措施。建议在篮球课教学和训练中要强化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加强体育保健指导,尽量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防范学生的运动安全事故十分重要。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运动损伤就是潜在的安全隐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虽然并不能够完全消灭教学过程中的隐患,但可以通过努力把进行篮球教学时学生产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大大降低,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