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自考魔力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我赶紧拿起电话:“喂”,还没等我说话,电话里就传出“哈哈哈”一阵开心的笑声,我一听声音知道是二姐在笑.便试探着问:“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谁知她笑得更厉害了.虽然我看不到她此时的表情,但能感觉到她是从心底里高兴。她说:“是不是因为这次考试是补考性质,题简单?我全都会做.才考90分呀!”我听  相似文献   

2.
青涩时代     
李海浮 《成长》2007,(10):7-9
我十八岁的时候,还在一所小城里上高三。并暗巷着我同桌的姑娘S。可惜这丫头神经实在是大条.岁月绕指缠绵,都快缠成团了,这丫头还是没看出来我是个居心叵测的人。当然,这也说明本人隐藏得很深,是一只摇尾巴的狼装成狗的模梓。我坐在她旁边帮她抄笔记,听老师布置作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张锐 《江苏教育》2007,(11):41-42
学校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有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从花房里摘下了那朵最大的玫瑰花。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拿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她他     
<正>她是烛光里的妈妈,他是晨光里的爸爸。一四岁,她陪我去白鸽广场喂鸽子,三次。六岁,学会了第一首英文歌《take me to you heart》,献宝般地大声唱给她听。她微带笑意,静静地听着,不置可否。我觉得无趣,没唱完就走了。这一年,白鸽广场被改成了楼盘。八岁,学电子琴。会了几首名曲,煞有其事地让她"点曲"。她想了想,说《烛光里的妈妈》,我从来没听说过这首歌,悻悻然走了。这一年,那首英文歌忘得差不多了。十岁,学长笛。庆生致词时,我  相似文献   

5.
周萍 《教师博览》2004,(5):42-43
“一个女人,若20岁的时候没学会思考.你会觉得她浑金璞玉、非常可爱.如果她到40岁的时候还不会思考呢?”看到这句话时,我刚过了30岁生日,心里忽然就惶恐起来:这话像是专门说给我听的.  相似文献   

6.
她完全吸引了16岁的我,我完全忘了她是老师,至今,我都认为她是我遇到过的最美丽的女人。 青涩的16岁,我遇见了美丽的她——我高中的音乐老师。 现在想起来.能碰到王老师.是偶然,也是缘分。因为教我们音乐课的老师休产假.就换成了王老师。听同学们说.新来的音乐老师很漂亮。怀着好奇的心理,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期待着新老师。  相似文献   

7.
一盒发卡     
<正>我七岁时,有一天,无意中听到妈妈对一个朋友说第二天将是她30岁的生日。听了之后,我头脑里立刻有两个反应:第  相似文献   

8.
唱响晚年     
记得四五岁时,大姐教我唱《卖报歌》,我总是跑调,她责怪我是“左嗓子”。虽然不明白确切的含义,但从她的表情和语气中,我听懂了她的嘲讽。结婚后,也被丈夫这样数落,我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从此,“音盲”就像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锁束缚着我,潜意识里留下了“我不能唱歌”的阴影。此后几十年,我对音乐敬而远之,不听.不唱、不学,即使是“革命歌曲大联唱”的年代,对那些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歌曲,也只是略知一二。久而久之,“不会唱歌”成了我最大的弱点和隐私。  相似文献   

9.
大概5岁的时候.我爸给我讲了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我听了心潮澎湃,觉得这世界上每个犄角旮旯里,都可能有神一样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一瓶汽水     
我家附近有一个拾破烂的小女孩叫李小丽,今年已经10岁了,我每天都能看见她和她爸爸在垃圾箱里拾破烂。我没有见过她妈妈,听人说,她两岁的时候,她妈妈就死了。她爸爸也疾病缠身。5岁时,他爸爸带着她到城里来,靠拾破烂生活。她的家只是在一处什么地方有间棚屋,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住在那里。我们认识,见面也打招呼,却从不在一起玩。因为她的脸总是黑黑的,衣服也是脏兮兮的,我打心眼里瞧不起她。  相似文献   

11.
    
她是我在旅途中认识的一个女孩。名字很好听,叫林念。初次见她是在苏州的狮子林。那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在长廊里站着,看旁边的女孩弹古筝。她也在听,后来上前弹了一首《渔舟唱晚》。我便开始关注这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你几岁开始学古  相似文献   

12.
主要内容:加工素材,多维构思师:上次我到育才中学听课,一位高三的语文老师在上公开课《百合花》时,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十八岁时,她父亲生病住院。一天她去看望父亲,听了父亲的许多话语后,她说:“我想买一条墨绿色乔其沙裙子,还差五元钱。”后来,她就回到了学校。没过几天,正好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她在电话里得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她赶紧跑到医院,病房里空荡荡的,在万分悲痛的时刻,发现病床旁的柜子上放着一张崭新的五元钱币。听了这样一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如何把这个故事写成作文?用什么体裁?选怎样的角度?定个什么…  相似文献   

13.
李豫 《山东教育》2007,(6):37-37
一天下午户外活动,童童的鞋带开了,我正要蹲下去给她系上,突然想起有关国外教育的一篇文章,作者在国外的幼儿园里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自己费力的系鞋带要去帮忙,却被孩子生气地拒绝了。童童五岁多了,更应该自己学习系鞋带了。于是,我对正在理所当然等待我去帮忙的童童说:“你自己系鞋带吧。”一听这话,她小嘴一撅,理直气壮地说:  相似文献   

14.
陪聊     
我母亲喜欢和我聊天儿,她从老家乡下来,家乡的新鲜事稀奇事,她都说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跟她聊聊城里的怪事趣事,她也很喜欢听。  相似文献   

15.
文泽 《家教指南》2007,(12):44-45
镜头一:3岁半的悦悦酷爱小熊维尼,她拿着妈妈新买的《小熊维尼画册》,在院子里讲给同班的圆圆听。听着听着,圆圆坐不住了。伸手就抢悦悦的书,悦悦不给,用双手把书护在胸前。圆圆凭借自己“力大无比”。把悦悦推倒在地,再上去抢书,由于用力过猛.书被撕坏了.悦悦大哭不止……  相似文献   

16.
母爱是红色的,是浓烈的血红色,因为她就流淌在儿女的血管里。因为一篇《我是妈妈的“吸血鬼”》的作文,我认识了这位母亲——在孩子7岁时.她的人生彻底换了容颜。孩子被省城的大医院确诊为血友病患儿。这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皮外出血就会血流不止.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7.
一个女博士生在德国──访德见闻之二贺淹才X小姐大约二十六七岁,她的大学四年和研究生三年都是在天津N大学度过,获得硕士学位后,分配到北京N大学当教师.她小巧秀美的身材,说着带京腔的普通话,使我这个南方人听起来觉得悦耳动听。她说:“凭心而论,我可以算得是...  相似文献   

18.
陈旭 《教师博览》2007,(8):54-55
一位上海的同学在电话里告诉我她5岁的女儿发着烧、打着点滴还参加了期中考试,“是孩子自己要去的.就那么要强。”她补充说。  相似文献   

19.
我的愿望     
我的愿望有很多、很多…… 我想像《真假公主》里的真公主一样,有一只可爱的猫.也叫莎林芬娜。我要给她洗澡.让她陪我玩耍、睡觉……每天我一回到家,她就会奔向我,扑进我的怀抱。我弹琴的时候,她就乖乖地趴在钢琴上听我弹奏。  相似文献   

20.
12岁时,我喜欢上了张韶涵。我发疯似的到处寻找她的录音带、录像带、海报,每天“义无反顾”地看啊听啊,忙得不亦乐乎。她的小档案我能倒背如流,有关她的消息也成了我情绪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