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韦庄是唐末五代的一位擅诗擅词的文人,也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词坛上与“花间鼻祖”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韦庄词虽深受温庭筠的影响,在内容上多表现以女性为主体的春愁秋怨、离情别绪,但其词在内容上更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白描方式,在词作风格上形成了清丽疏淡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2.
韦庄在唐末五代文学史上诗词兼备,其诗作与词作都体现出一种"清丽疏朗"的风格,不论是诗还是词的抒情都富有众多的主观化和个性化的色彩,这种自抒情怀式的抒情方式与内容上的"旧梦重现"突出体现了韦庄不同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3.
韦庄是唐末五代的一位擅诗擅词的文人,也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词坛上与"花间鼻祖"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韦庄词虽深受温庭筠的影响,在内容上多表现以女性为主体的春愁秋怨、离情别绪,但其词在内容上更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白描方式,在词作风格上形成了清丽疏淡的独特风貌,因而在花间词派中成就最大,对中国词的发展的贡献也  相似文献   

4.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韦庄诗善于经营意象,在意象的经营上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他多选用自然意象,并且多为优美、柔美的自然意象,这也体现了他对阴柔之美的偏爱。  相似文献   

5.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在典故的运用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韦庄诗中的典故根据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思乡之情等五大类。这些典故通俗易懂、浅显明了,而“新奇可爱”是其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丽句清词”是他所追求的审美风格,也可用来概括他的诗的语言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笔调清新、色彩明丽、语句晓畅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韦庄是唐末五代人,家居京兆杜陵,即今之陕西西安。他很有才华,感情丰富,又处唐朝末年,“国家不幸诗家幸”,写出了《台城》《古离别》等传世名作。他也是五代著名词家,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上承白居易、刘禹锡,下启南唐冯延巳、李煜等词家,韦庄一共写过五首《堇萨蛮》。《芏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一首塞北游子对江南的深情赞歌。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韦庄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词,很少论及他的诗,对韦庄诗的研究显得不够。张美丽博士的《韦庄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是专门研究韦庄诗的第一本专著,填补了学界关于韦庄诗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具有重要的开拓价值和创新意义,而且对唐代诗歌的研究也具有积极的启迪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9.
韦庄词中具有一定的诗的情思品位和审美质素.他的词最早抒发了士大夫的个人情怀,大量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呈现出一定的以诗为词或称词的诗化倾向,成为后世文人"以诗为词"的滥觞."以诗为词"的倾向,为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增添了巨大的弹性和张力,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韦庄正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和启迪作用的杰出作家,他的筚路蓝缕之功应该得到足够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韦庄身处于唐末五代之乱世,多次应试不第,又终身经历羁旅奔命之苦,诗中多描写行经见闻,抒发了伤时忧生的感叹。但因诗人多喜前人的清辞丽句,精神上又倾向于佛道,在心态上渐趋平和乐观,他的诗多撷取清新疏朗、色泽艳丽的自然景物入诗,因而韦庄诗在整体上呈现清丽风格。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地理的角度,可以很好地考察金末中州的诗学发展。金末诗学代表人物元好问在对唐诗学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走访了中州的各个地区。这一过程分为三乡论诗、汴京交游、嵩山著述、南阳求索四个部分,最终元好问唐诗学理论涵盖体现了中州区域内各方诗论家的观点。金末中州文学地理具有中心性、包容性及活跃性的特性,并在元好问唐诗学探索的过程中集中反映出来。可以这样认为,金末中州文学地理具有良好的文化生态,并孕育出元好问唐诗学这一时代文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中的领军人物,文名早就,以无题诗为大成。由于他诗歌意象运用独特,造成其诗歌内容婉转多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写情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关于李商隐诗歌的接受和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晚唐到明末;明末到1978年;1979年至今。李商隐诗歌研究存在着六个障碍。研究李商隐贵在“原”商隐诗歌之“始”。  相似文献   

14.
晚唐温庭筠咏史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他咏史诗中所蕴含的讽喻精神,表露出诗人对时政的热切关注。其乐府体咏史诗,寄寓鉴戒讽刺之意,所以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温庭筠的咏史诗分为四部分:抨击揭露,以古喻今,探求历史兴亡规律的作品;反对割据,颂扬统一,张扬民族大义的作品;缅怀历史,追慕前贤,歌咏英烈的作品;以诗表意,真实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怀才不遇,理想无法实现的愤懑的作品。温庭筠出入于旧史故事之中,寄情于风云兴会之际,唱叹于悲歌慷慨之间,因而风格特别显得清警挺拔,自然纯正,在晚唐咏史诗创作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明末瞽人唐汝询选解唐诗,勒为一书,是为《唐诗解》。其所选受高榛《唐诗正声》及李攀龙《唐诗选》的影响,试图整合高、李二选之长,选出“于唐诗或庶几矣”之选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仍表现出明代“尊尚盛唐”的主流选诗倾向。然究其选诗标准的生成,则与明末唐诗选本的时代评判有着重大关系。而其诗学理论则上祧严羽、杨士弘,近尊高榛、李攀龙,展现出一条明显的沿袭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以一首《鹧鸪》诗被人雅称“郑鹧鸪”的郑谷,是唐末宋初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郑谷把呼唤风雅和盛唐气象的回归作为自己一以贯之的诗歌主张,并坚持汲取众家之长,不断创新,通过苦吟锻炼和学习南方民歌,最终自成清婉浅切一体。  相似文献   

17.
从初唐到晚唐,风格各异的著名诗人层出不穷,有的激愤,有的不羁,有的沉郁,有的明媚,有的晓畅,有的蕴藉,使得唐代这个诗歌的大观园姹紫嫣红,分外壮观。其中,在连年的政治斗争中被浪费生命和才华的李商隐最让人唏嘘。他是晚唐诗歌的最杰出代表,但他的诗歌又是这个帝国的末世哀音。  相似文献   

18.
盛世剧变的晚唐,诗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诗人杜牧的心态堪称晚唐诗人的典型。纵观杜牧的山水题材诗歌,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浓郁的援道入儒心态。横向考察整个晚唐诗人群体,具有这种同样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变化对晚唐文学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明初崇唐诗风日益高涨,推动了高棵的《唐诗品汇》和《唐诗正声》的出现。他总结并超越了时贤的“世变”观念,形成在时代影响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双重作用下的唐诗“正变”观。以四唐为依托,把唐诗各体还原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以盛唐诗歌为正声作为阐释唐诗“正变”的依据,构建了其自足的唐诗学体系。但是他毕竟不能完全脱离自己的文化环境,其“正变”观在影响有明一代唐诗学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贯休是晚唐时期一位重要的诗僧,著有《禅月集》,其诗风追踪李白,以豪迈、崛奇为特征。同时,贯休的诗歌主张也大可值得注意,其诗论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极称李白“碧海掣鲸”的诗歌风格;崇尚清澹的诗歌意境;写诗主张“苦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