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多数学案中自主预习、问题探究、学习小结部分的问题指向都是教材中的具体知识,这些内容在教材中都有具体的阐述,特别是新课程的教材中编制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活动性栏目,为学生开展探究搭建了平台。而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观察、分类、比较等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和解决化学问题所需要的学科思想方法却是教材中的隐性线索,学生看不到,更体会不到。因此,每一项具体知识、每一个核心问题中所蕴含的思路和方法是在学案中最需要为学生留下的,是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质量正在不断地提高,而且首先要进行改革课堂的相关教学,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从创设课堂的情境入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通过问题的解决,使知识能够理解透彻,不断地掌握知识,在进行讨论、探究和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经历进行探究,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并慢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级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并且能指引人们不断地去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科学,对思维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要求很高,所以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就应运用启发式教学。启发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将常见的知识设计成非常规的问题。即创设一种…  相似文献   

4.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我省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后,课程设置和教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课程中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都集中在《化学l》中学习。新教材重视学科知识与科技、生产和社会的联系,强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教材以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方面系统学习物质的方法,从以学生发展为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对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的系统知识认识不足,基础缺漏较多,对物质性质的掌握困难较大。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主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注定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亲自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课堂上,老师需要留下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自由的空间和展现自我的机会,自觉地进行知识构造。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6.
化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发展认知结构、形成化学思维的过程。但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思维上的障碍。本文从研究学生解题心理入手,分析学生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几种思维障碍,以便教师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解题心理,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避免学生解题时不当的心理干扰,从而切实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发生于单纯的吸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为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知识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创新思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的情境。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使用预留空间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科学现象的过程中,获取、体会和综合应用所学的化学科学知识.一、预留足够的思维空间.在即将传授的新知识点中,培育学生的探索思想观及终身捕获知识的技能校园教育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中所架构出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的,教师通过主观设计教学空间,来架构学生综合思维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引入探究概念并逐渐完善探究意识.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需要主观设计一个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的最佳教学空间,用以培育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力,促成学生求知欲望的扩展,这也是我们在构建教学策略的关键点.例如,苏教版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讲课中先给学生架构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然后通过专题探讨,习题研讨和实验探究来分化知识体系结  相似文献   

9.
陈荣洲 《考试周刊》2010,(9):179-180
在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化学实验、生活经验、趣味故事、认知矛盾、化学史料等设置好的问题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重要突破口,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1.
钟武楼 《广西教育》2013,(46):31-32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包办探究,把结论提供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淡化了学生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真实过程,也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使学生的思维被束缚,能力的发展也受到限制。我们就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做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本文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农村中学在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面对学习中不断增加的化学知识,很多学生感觉十分繁杂,无从入手,学习处于疲态。其实,很多知识都存在一定的规律,很多化学问题的解决都有一个思维顺序问题,所以,知识和思维方式都必须有序化。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中心任务。使有序思维方法成为学生的"自身经验",真正引领他们从"无序"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强调问题性、启发性,引导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许多化学课表面上很热闹,学生参与度很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大多是"Yes"或"No"式的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大多数都不算有效设问。如何才能创设有效的化学问题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有效问题的有关知识。二、有效问题的相关知识1.创设有效问题的必要性化学教学是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和体会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自主学生能力后,才能具有终身发展的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各种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本文就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了阐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绝大多数化学原理、规律和知识,都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做化学实验探究总结出来的。中学生也只有在化学学习中不断地做实验、探究化学,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解科学,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情境探究教学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情境探究教学可以很好地与化学史、实验、认知矛盾和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化学史的逸闻趣事中找到探索的快乐;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在认知矛盾中激发思维的潜力;在生活中感受化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在情境所营造出来的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希望发生意外。可是自古以来,科学家们正是紧盯许多微不足道的"意外","吹毛求疵"地研究到底,从而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发明。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时地出现一些意外,如果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意外"加以追究,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时时发问、事事探究的科学精神,创新的火花也必将不断闪现。一、对新课程探究活动的认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现在课本上的知识都是先贤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间接经验,其中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8.
贯彻新课程的理念需要我们对化学有一个较好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来学习化学,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初中化学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感受化学不断发展的曲折历史,体会到必须经过自己思维活动才能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  相似文献   

19.
化学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科,虽然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很多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创新,但是很多的化学问题却还是难以得到根本的解决,针对化学问题展开化学教学方法探究是当前困扰中学化教学的难题之一。而整体分析法作为综合的逻辑思维方法,可以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让问题思路更清晰,更容易解决。在中学化学教学当中,通过合理地应用整体分析法进行化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清晰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探索性问题,十分值得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与运用。  相似文献   

20.
魏荣梅 《辅导员》2014,(15):73-74
<正>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希望发生意外。可是自古以来,科学家们正是紧盯许多微不足道的"意外","吹毛求疵"地研究到底,从而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发明。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时地出现一些意外,如果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意外"加以追究,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时时发问、事事探究的科学精神,创新的火花也必将不断闪现。一、对新课程探究活动的认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现在课本上的知识都是先贤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间接经验,其中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