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序幕的"科学救国"思潮,在甲午战争之后让位于"改良"与"革命"的"政治救国"浪潮。民国建立后,在实业建国和"政治并不能救国"的影响下,"科学救国"思潮再次勃兴,并促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但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涨之际,"科学不能救国"的声音出现,表现为三  相似文献   

2.
清末虽然创办了诸多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机构,并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但实业教育思潮并没有破除"本末之辩",亦未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心理以促进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反,实业学堂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实业教育在"名"与"实"之间存在差距.清末实业学堂的名实之辩.实则蕴含了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近代职业教育思想起源于清末的"实业救国"思潮,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实业教育逐渐演变为职业教育,同时职业教育又衍生出职业学校教育、职业指导、职业补习教育等,理清职业教育类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们曾致力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研究 ,在我襄助吴雁南、冯祖贻和苏中立先生主编的四卷本《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中 ,就先后评述了 1840~ 1949年间的一系列社会思潮 ,诸如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潮、重商思潮、反洋教思潮、变法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君主立宪思潮、地方自治思潮、中体西用思潮、国粹主义思潮、佛学复兴思潮、复古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实验主义思潮、教育救国思潮、科学救国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妇女解放思潮、国家主义思潮、三民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好人政府主义思潮、联省自治思潮、乡村建设思潮、平…  相似文献   

5.
对"实业"、"实业救国"、"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受近代中国工业中心上海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辐射和引领,以及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的促动,江南的近代工矿业自清末起步和发展,并与上海互补互动。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与实业救国思潮的高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业救国思潮是中国近代进步的社会思潮之一,它在辛亥革命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实业救国思潮发展的直接关系,提出经济立法思想、理财救亡论、发达国家资本论、保护主义与开放主义,是辛亥后实业救国思潮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思想成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后来工业发展的方向、道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8.
杨晓雯 《文教资料》2011,(10):94-95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重农抑商的思想意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各种救国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就包括实业救国思潮。所谓实业救国.即以发展实业的方式建立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并依靠这种体系来抵制外国资本的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它发端于甲午战争以后,是人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冲突结果进行思考的产物之一。一些不甘于亡国灭种的仁人志士潜心将其付诸实践,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就实业救国思潮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对此问题有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近代三大实业家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三大实业家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探江南大学金其桢鸦片战争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以后,为挽救中国危亡,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相继出现了一批兴办近代企业的实业家和兴办近代新式教育的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尤其具有特殊意义的是还涌现出...  相似文献   

10.
"振兴实业"是风行于清末民初的一股社会思潮,在福州也有诸多有识之士投身到实业,林炳章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分析,得出林炳章的实业认识及实践主要体现在实业与救国、实业与利权、实业与教育三个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30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起源、内容、代表人物、性质、历史作用、局限性等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有学者开始尝试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理论体系、科学救国与科教兴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析。但仍然存在不足,应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史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任鸿隽在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发起人和组织者的作用;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包含三方面内容:追问"科学"为何物,科学的"源泉"在于"科学精神",科学的发展依赖科学研究;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是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救国"者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措施,是挽回利权的关键,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因此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手段;"实业救国"者以为,实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夺回利权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从而也是拯救中国的不二方式。"教育救国"者以无论何项事业都需要科学、都需要教育为立足点,考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实业救国"者以实业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以及传播科学技术的教育发展程度为认识结果。"教育救国"者指出,教育可以促进实业的发展,"实业救国"者认识到发展实业必须依靠教育。由此,"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开始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推动了教育发展,而且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实业”、 “实业救国”、 “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末状元,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面对晚清朝政的腐败,毅然决定辞官返乡,满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热血,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中。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对实业救国的主张,张謇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观点,无论是前期"实业救国"思想的提出,还是后期兴办实业的实践,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对“实业”、“实业救国”、“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清末,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中国的工业化问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清末的 重要报刊大力宣传“中国宜求为工业国”的主张,并提出了一系列实现中国工业化的措施与方法,这在当时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对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和今天的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80 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科学思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多视角地审视了近代中国社会对西方科学观念的接纳、吸收、理解的步步深入过程;二是对唯科学主义倾向和科学救国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三是对戊戌科学思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四是对五四科学思潮的主要内容、五四科学精神以及该思潮与民主思潮的关系、该思潮的代表人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虽多有研究,但从"教育救国"方面进行专论者尚少.事实上,孙中山作为一个把毕生献给"救国"事业的伟大的爱国者,就其思想体系来看,"教育救国"方面的内容当为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属性上明显是经历了一个从"改良救国"到"革命之建设"的阶段性进化,内容上则与其人的"学问立国"说密切关联.在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潮"中,它尽管素材量上并不显突出,但这并不影响其鲜明特点和层次高位.  相似文献   

20.
孙起孟生于20世纪初叶.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人民的生活濒于绝境.许多仁人志士,在苦难中多方寻求富国强民之路,"教育救国"、"职教救国"的思潮风起云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孙起孟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