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通假字古今字是指古时只有某一个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多数以原来的字为声旁),让原来的字专门表示另一个或几个概念。如"要",  相似文献   

2.
正通假字古今字是指古时只有某一个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多数以原来的字为声旁),让原来的字专门表示另一个或几个概念。如"要",本义是腰部的意思,后来因为"要"还表示其他意义,就在它左边加一个"月",用原来的"要"作声旁,形成了"腰"字,"要"和"腰"就是古今字。其他如"莫"和"暮"、"暴"和"曝"等,在课文注释中表示为"甲"同"乙"。通假字在形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仅是声音上相  相似文献   

3.
汉字中的同部件组合字是用相同的部件组合起来的合体字,例如用两个相同的部件"又"组合的"双",用三个相同的部件"日"组合的"晶"等.所谓同部件,还包括由于适应特殊的部位笔画有某些变化的部件,例如由3个部件"火"组成的"焱"(左下"火"末笔的捺变成了点);有的部件习惯上有另外固定的写法,例如"手"充当左偏旁写作"扌"等.一般地说,同一个部件的新字形和旧字形、简化字和繁体字,不会相互组成一个字,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研究领域,“同源字”与“同源词”两个概念确切的内含和外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人们为同源词或同源字所下的定义,往往字、词不分,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本文认为,讨论同源词。应该从词的音与义出发,而讨论同源字,则必须从汉字的本体——字形出发;同源字与同源词尽管有时候在字形上具有重合关系,但是,却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应该混而不别。本文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从汉字的构意性质、汉字的孳乳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同源字与同源词之问的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同一个词语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同词异字是从词的角度来观察记录词语的文字,它不等同于异体字。对金文复音词同词异字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探讨汉字本身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及同词异字的字际关系,对汉语词汇史和语源学的研究也有积极的作用。从文字关系上看,金文复音词同词异字之间不只是简单笼统的异体字关系,还有通假、古今、同源、增繁、简省、字形错讹等字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家关于记号与记号字的界定大多以字形象形与否来判定,认为隶变以后的汉字象形性减弱,汉字朝着记号化发展。实际上记号与记号字应以字形与词之间是否存在理据性联系为判定标准,大多数今汉字并非记号字。记号字成因为假借、隶变、音义演变、简化。  相似文献   

7.
陈红斌 《新高考》2007,(10):18-19
"现代汉字的字形",是指现代汉语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书写形式。正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查能力层级为A级,主要表现在区分形近字、音近(同)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过对"■""■""■"字形、字音、字义三方面的分析,"■"当是"婬"的异体字;佛经中的"■"当是"■"的异体字,音为"丁计切"或"当盖切",与"足迹"之"■"异字同形;"■",义为"安""天""大"或"明",读"奴丁切"。佛经中,"■"为"冥"的俗字,读"忙经切",义为"暗"或"幽"。通过对以上三个疑难字的考辨,有利于佛经文献的正确解读,补充了字书、韵书、辞书中均无收录的字形"■"和"■"的本义"安",对"■"已有的研究观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9.
记录汉语的汉字系统,普遍存在着同词异字的现象,其中有共时的,也有历时的.就历时的同词异字而言,表现为不同历史时期可用不同的字(区别字、异体字、假借字等)来记录同一个词.本文在归纳出西周金文本身存在的同词异字的基础上,在将西周金文用字与现行汉字系统作对比,以观察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  相似文献   

10.
高考设题考查错别字,主要是督促社会用字走向规范化。深入研究多年高考字形题,笔者认为字形设题主要考查以下两类字:一、以形混字,其中又分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考查则多以形近音同字为主,以形近音异字为次。(1)形近音同字,如:精萃(精粹)吻颈(刎颈)偿试(尝试)竭泽而鱼(竭泽而渔)蕴籍(蕴藉)痉孪(痉挛)搏弈(博弈)吓马威(下马威)振耳欲聋(震耳欲聋)熏淘(熏陶)眼花瞭乱(眼花缭乱)咳不容缓(刻不容缓)发贴子(发帖子)。  相似文献   

11.
汉字拼义理论: 心理学对汉字本质的新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拼音文字,使用几十个字母来拼写所有的词汇。唯一的例外,就是使用数以万计个方块字的汉字。中文能否拼音化,即废除汉字,改用一般通用的字母来书写呢?这个问题虽经百年纷争,至今仍未解决。本文提出汉字拼义理论,指出汉字系统在词汇水平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义文字,它切合了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中根本性的语义网络原理,具有稳固的科学基础。汉字充分利用了人脑的视觉加工能力,与拼音文字相比,是一种更为彻底的视觉文字。拼音和拼义文字是成熟、高效的人类文字仅有的两个逻辑类型,不能相互转换。汉字超越了记录口语的工具性,在极大程度上塑造了汉语,使得成熟的现代汉语,必须以汉字为其书面语言,这是汉语不能使用拼音文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商代是汉字的成熟期。在商代汉字的三种字体中,简牍文字是核心字体,其风格面貌决定了汉字形体的基本特征;甲骨文、金文、陶文是软笔书写为特征的简牍文字在不同书写载体上的特殊形态。对简牍文字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文字在商代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形体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3.
非汉字圈学生书写汉字及修正过程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一系列定性分析的手段,客观描述了4名非汉字圈学生书写汉字及对这些汉字笔画和结构修正行为的全部过程,发现:(1)他们书写汉字的偏误具有相似性;(2)他们书写汉字已具备一定的监控和修正能力;(3)修正行为只在完成一个汉字的完整书写后发生;(4)笔画偏误的修正显著;(5)监控和修正能力可能跟汉语水平相关。文章从偏误及认知两方面分析了他们修正行为的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汉字性质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字的性质,至今仍有许多歧见。根据汉字的表音性和表意性,证明“语素文字说”和“语素一音节文字说”并没有指明汉字性质问题。实际上,文字类型可以分为标音文字和标意文字,标意文字又分表意、意音、纯粹的标意三种类型。汉字在甲骨文、金文阶段以表意为主,篆书阶段以意音为主,隶变后逐渐向比较纯粹的标意文字发展,现代汉字可以视为带有少量标音成分的标意文字。  相似文献   

15.
规范汉字书写课中要渗透汉字字源学的相关理论。就字形和偏旁关系,以字源学理论进行渗透,举例说明了五种关系:同字源、同位置;同字源、异位置;同字源、异字形;异字源、同偏旁;异字源,同简化。  相似文献   

16.
汉字假借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性质、历史地位、产生原因、使用状况、对汉字系统的影响都很不相同,有必要进行历时考察。先秦汉字假借的实质标示了汉字表音化的运动方向;东汉以后假借衰落,形讹字、类化字必须与文字假借严格分开;唐代民间手头字中的文字假借是真正意义的写别字,与先秦假借性质不同。进行假借性质的历时考察,有利于科学理清汉字发展的趋势、准确判定汉字的性质、科学展示汉字发展的历史,帮助典籍的阅读和理解,并为现代汉字简化、文字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是两国都使用汉字,而且在各自的语言中产生了大量字形相同的词汇,即中日同形词。然中日同形词中有部分是意思相同的,也有许多似同又不尽相同的,更有些是意思完全不同的。因此,中日同形词是中日两种语言的一个客观存在,也是日语学习和日语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同形词里最复杂、最难掌握的同形类义词则是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本文使用误用分析的方法探明汉语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们中日同形类义词习得方面的异同,最后试着对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现代化要赶上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时代,语言和文字必须有相应的发展,使中文进入信息互联网络,此之谓中国语文的现代化。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的演化和语文的演化是密切关联的。秦并六国,统一天下,实行“书同文”政策,这是古代的社会演变引起的语文的演变。鸦片战争后,近代社会的巨大动荡引起了语文的演变。辛亥革命以后,一个语文现代化运动,从酝酿进入实践。这个运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和名称: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注音字母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手头字运动、少数民族新语文运动等。语言现代化在前进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高潮、有低潮,有新旧争论,有左右摇摆,在“尝试与错误”中提高认识和开拓局面。综观一系列运动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语言的共同化;二、文体的口语化;三、文字的简便化;四、注音的字母化。二次大战以后,即使是发达国家,在组成新的共同体的时候,也发生语文问题。一门研究语文宏观问题的新兴学科由是产生,叫做“语言计划”。“文字改革”包括语言,“语言计划”包括文字。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运动。中国应当参考世界各国的经验.根据中国自己的具体情况。实行有利于国家现代化的语文政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摄像观察、访谈,本文客观描述了4个华裔学生的汉字书写过程,与非汉字圈学生进行比较后发现:华裔学生书写速度在初级水平阶段比非汉字圈学生快得多,中级水平阶段两者的书写速度趋同;但华裔学生没有结构性偏误,且笔画偏误少,并只在初级水平阶段出现;华裔学生和非汉字圈学生在初级和中级水平阶段都存在笔顺问题。文章从认知心理和文化背景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华裔学生的书写既包含了留学生汉字书写的普遍特征,也有反映其特征的独特一面;对华裔身份的认同是他们汉字学习较早入门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字体与字形是汉字学当中两个比较容易混同的概念,对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将直接影响对于汉字学其他现象的看法。我们认为从纯文字学的角度言之,字体指汉字发展过程中因载体、地域、书写等因素形成的群体汉字的大类型、总风格。而字形则是某一群体汉字内部个体字的特征而言,它包含本体属性和关系属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