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创立了以"道"、"自然无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老子设教讲学,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本文对老子在教育理念、教学、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的思想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借以对当下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及其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教育目的、师德观和教学原则三个方面对老子和孔子教育思想的共同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老子和孔子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对于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老子>一书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但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教化一直在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传承至今.而作为其对立面的道家却有意无意地被摈除在外.但本文作者认为,在教育思想方面老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学有深刻的影响,并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方面论述老子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与教育有密切联系的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它们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教育思想,往往贬多褒少,抑多扬少,未能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令人信服的评价。一般认为,老子的思想是消极出世的,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可言。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是不公正、不客观的,诚然,老子的思想,包括教育思想,确有消极的一面,但是也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一面。本文试图从积极方面,就老子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教学原则、德育原则和历史地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引起数育史学界对老子教育思想的争鸣。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作为明末清初之大儒,不仅重视研习儒家经典,对老子哲学思想也有很多评述。在王夫之的学术体系中,一方面表现为对老子思想的批判,他认为老子思想中的轻礼、柔道、修身、养性等理论都不利于国家和个人的进步;但另一方面,王夫之也肯定了老子"静为躁君"、"功遂身退"等思想的现实意义,对老子思想有一定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刘峻杉 《教育研究》2012,(8):127-135
老子教育思想过去很长时间在我国一直处于潜隐状态,20世纪90年代之后老子教育思想才开始被教育学研究所发掘,并逐渐在教育学理论的本土建构方面展现出潜力。西方学者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与老子哲学的共鸣,荣格、马斯洛、罗杰斯对老子思想的心理学挖掘,李约瑟对道家科学思想的独特看法,对于我国老子教育思想的研究从另外的视角给予了启示。在中西研究对比中凸显了既往研究结果的障碍与贯通、研究中情感因素的疏离与贴近等对研究进程所产生的不同效应。中西比较也启示我们,有必要寻求教育学立场的老子思想研究,以老子提倡的思维方法来突破成见和拓展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7.
有关老子"义"思想的研究相对于老子"道""德""仁""礼"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更为少见,这反映了人们对老子"义"思想的普遍性观念。仔细分析,会发现老子思想中其实蕴含着丰厚的义德思想。老子将"义"置于其"道、德、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系统中来论述,义德是"下德"第二阶段的主导,老子义德观具有本体论特征。唯道是从,勇于承担;柔能生强,慈而后勇,是老子义德观在人格气质修养方面的鲜明特征。在伦理主张方面,老子义德观启示以"尊道贵德"作为正义的前提性条件,利益取舍需要考虑"道法自然"原则下的个人承受力,以及效法天道原则来完成利益再分配。当今社会公德建设需要在加强制度性的同时,呼唤义德精神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教育史中,真正能弥补儒家教育思想的不足,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异化,对国民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今天建设崭新的、符合人性的社会主义教育给以深刻启发的是老子,是老子的道家教育思想。文章从道与人的终极关怀、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和谐社会,以及老子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方法、为师之道等方面进行解读与阐释,挖掘老子教育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德经》中"无为"是老子的思想精髓,其在教育方面倡导自然教育,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并提出"不言之教"的教育主张。当今家庭教育中存在家长无视孩子主体地位、过度干涉、宽严不当等问题。老子的"无为"思想有助于更新当代家庭教育理念,并启发家长将"无为""有为""善为"的原则有效地融合在对孩子的教育中。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其教育思想也是相当丰富的,老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主义,他的许多观点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而且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剖析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教育原则等方面对老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以揭示其对教育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莹玉 《文教资料》2013,(8):115-117
老子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高峰,《道德经》为老子所撰,其内容博大精深,将老子的思想与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无为而治"、"上善若水"与"治大国若烹小鲜"思想最为人们所熟知。本文围绕这三个方面探讨了老子思想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于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致使当代大学生解读老子思想中的"无为主义"、"禁欲主义"、"绝学主义"和"神秘主义"时出现了偏差。结合社会现状和大学生个体发展特点,深层剖析和正确解读老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在立足于老子的自然性、生命性哲学的基础上,辨析其教育思想中的教学目的论精神,诠释其教学过程观,探讨其教学之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王刚  朱兵香 《考试周刊》2008,(14):211-212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由婴孩素朴自然的本性出发,要求人们克服私心和欲望,回归于"自然",回归于人的本性,以此来克服社会文明对人的异化和控制.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对我们当代教育的启示是:树立和谐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道德教育要立足于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5.
老子提出"不言之教",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行不言之教"的教育理念为当代教育思想和文化提供了可供思考和借鉴的丰富资源.尤其在提高教师素质方面有着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道家经典《道德经》集中体现了老子的治国、为人、处事等思想,言简意赅,隽永非凡,其中蕴含的许多哲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借鉴《道德经》思"道法自然"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教育理念上注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目标上"以百姓心为心",培养爱国济世情怀;在教学方法上行"不言之教",坚持以身作则;在教学态度上"大者宜为下",注重教学相长;在教学时机把握上"为之于未有",重视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道德经》被许多的民族认可而翻译成了很多种的语言,仅次于基督教的《圣经》,老子的思想是我国民族智慧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老子的思想都是以朴素的辩证法为主,内容包含的范围十分的广,老子的价值观主要就是无、道、德三个方面组成,其中的"无为"、"守柔"、"治大国若烹小鲜"思想被人们最为传颂,本文主要就是以这三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孔子同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开创者。面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基于对现实社会环境和生活状况的不满,老子形成了自己充满强烈批判精神的独特思想,这些独特思想为我们的教育过程提供了参考。一、"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道,即自然规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不争哲学思想,包括处下守柔、知足去欲和不敢为天下先这三个方面,作为传统的为人之道和办事哲学,老子的这一思想对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这一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阐述了老子"不争"思想的内涵,揭示了这一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启示,并就如何利用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教育思想的目的是要培养“得道”之人。围绕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原则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充分肯定了老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