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人类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非语言交际作为语言交际的辅助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具体表现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言与环境语四种。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增强课堂管理方面起着必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有效、适时地运用人际空间距离、眼神接触、面部表情、副语言、体态、客体语言、环境语,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交际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行为是文化习得的结果,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要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完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运用非语言行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都不可缺少且两者是相互补充的。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对课堂教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能够促进课堂互动和提高教学效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度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可以促进课堂教学,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对课堂教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师生关系;辅助阐释部分教学内容,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约束及控制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度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以便促进课堂教学,最终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拟从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几种非语言手段谈谈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语言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保证。非言语交际行为是人类交际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非言语交际行为会增强教学效果、融洽师生关系。因此教师有必要使用诸如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目光、手势等非言语行为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语言行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调查发现,教学中教师语言存在语言表达不清、语意不明、繁冗多余等非科学性、非教育性、非艺术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达到艺术语言的境界,我们认为教师应明确问题,分步训练,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强化意识,对比反思,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目标性;克服繁冗,清除谬误,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刘乃美 《教育与职业》2006,(12):112-114
本文简述了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分类和在交际中的作用,从交际中的非语言手段和非语言行为两个方面论述了英语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性,指出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导致交际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非语言交际应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鉴于大学英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行为被忽视这一现状,本文以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六大功能为基础,阐述了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引起教师及学生对非语言交际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非语言交际的意识;最重要的是号召并提倡非语言交际在课堂里的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9.
邹欢 《时代教育》2010,(8):94-94
非语言交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非语言交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课堂教学的非语言交际艺术,将会使教师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教师体态语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形式,除了具有一般性体态语的特点外,还具有辅助性、有意性、情境性等独特的特点.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如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增强课程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沟通师生情感、维持课堂秩序等.教师体态语要注意紧密配合教学内容,有自然得体的教态,实现内在气质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体态语与言语教学要协调配合,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交际方式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而英语教学正是要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完成。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非语言交际行为及手段,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非语言行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意识,以更好地运用于跨文化交际中。  相似文献   

12.
在师生互动性极强的外语课堂教学中,除了语言行为之外,非语言行为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非语言交际手段,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对于交际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视而不见。其实,课堂教学不仅有言语行为,而且还有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教师在课堂内不由自主地发出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和感知、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师生关系。本文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作用诸方面来分析其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其目的是引起教师对非言语交际的重视并把它们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凌斌 《华章》2007,(12):240-240
英语翻译导游应在外事接待工作中增强自我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英语翻译导游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主要有: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重视非语言行为的了解和运用;灵活把握跨文化导游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非语言因素的的实际运用往往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方面。作为21世纪的外语教师,我们有责任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素质。部分西方学者很早就提出,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往往要比正规教学本身还大。很多研究也证明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运用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本文将从中国英语课堂教学的视角探讨非语言因素在师生交际中的应用,其中主要包括教师的仪表和肢体语言等,  相似文献   

16.
秦为民 《培训与研究》2006,23(8):120-121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非语言交际得体性的内涵及影响教师非语言交际得体性的因素,探讨了教师非语言交际得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就教师如何得体的运用非语言交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同语言交际行为一样,非语言交际行为也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文章着重从目光接触、面部表情、身势、触摸、空间及沉默等方面对中西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对比,使中国教师能更清楚地了解其差异,把中西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特点相结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三位对外汉语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并转写为文本,来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探讨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旨在为语言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增强课堂教学意识,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非语言行为的文化交际功能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语言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是语言所不能替代的。本文阐述了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五种交际功能及其文化性,揭示了非语言行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利用非言语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借助某些非言语手段来弥补言语表达的不足,使言语交际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已经成为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相对于言语交际,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却容易让人忽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努力学会利用非言语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本文作者以自身三年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体会,综合非言语交际的相关知识和原理,论述了在英语课堂中灵活运用非语言交际手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