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我国学生在国外留学,还是国内的外国留学生,母语迁移,都是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从方向上来划分,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包含正负两个方向。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发挥母语迁移的正向作用,减少母语负向迁移给学生第二语言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已经习得母语,母语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研究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对英语空间介词"上/下"的习得的负迁移现象并找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不仅能促进第二语言学习,还会对第二语言学习带来干扰,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核心问题,语言迁移分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基于此,对母语是否应该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以及何时恰当使用母语,怎样避开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负迁移等问题进行探究,同时得出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及启示。  相似文献   

4.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作用是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研究颇有争议的问题。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也就是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明显。近几年来,母语正向迁移成为了研究的主流。笔者结合在国外的教学经验,来论证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如何适当使用母语来发挥其正向迁移作用,规避其负向迁移。  相似文献   

5.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占重要地位.时至今日,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并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理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对比分析假说,心灵主义的迁移最小论和普遍语法理论.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化四个方面.因此,要合理的运用母语的正迁移,尽量消除或降低母语的负迁移,达到促进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  相似文献   

6.
潘蓉蓉 《考试周刊》2011,(14):105-106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母语迁移现象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妨碍二语习得。大多数学者侧重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而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及文化等方面分析母语正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旨在强调母语正迁移的重要性,积极利用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面影响,以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需要,我们在学好自己的母语之外还要学习第二语言。而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母语的迁移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在二语习得中我们都会认为母语只会产生负作用,也就是说母语在二语习得中产生的是负迁移。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母语在产生负迁移的同时,其实还会产生正迁移。本文将重点讨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同时根据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来探讨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晓落 《考试周刊》2010,(50):96-97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母语知识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一直是众多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及心理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母语思维对于第二语言的作用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如何客观地认识母语思维,以及如何正确看待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的迁移作用,尤其是它的正迁移作用,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水平和学习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这种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根据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有助于加速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学习,而负迁移则会干扰阻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据此通过举例分析汉语语法知识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倡导教育者积极深入挖掘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要素,以便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语法规律,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汪晓婧 《考试周刊》2013,(78):88-89
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母语迁移理论,认为应该合理运用母语知识和母语思维促进其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浅析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正、负迁移均不能忽略,应当正确对待,要有效促进正迁移,抑制负迁移。  相似文献   

11.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事习得离不开母事对它的影响,有证据表明,母事对二语习得有正向迁移,也有负向迁移。同时,实践也证明,母语水平的高低对二语习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母语思维是二语习得领域关心的问题。从语言学习的本质、母语学习对二语习得的内在联系来看,母语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二语习得,因此在ESL课程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其中涉及到语音、词汇、句法等多种层面。  相似文献   

13.
母语负迁移现象是二语学习者的障碍和二语习得研究的对象.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翻译中出现的错译、误译大都是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特别是汉英翻译中多余词汇的现象,是母语负迁移的明显表现形式.文章通过分析汉英翻译中出现的多余词汇现象,提出了相关的翻译方法、对策以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母语迁移现象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众多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母语文化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产生于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的干扰。教师应关注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探讨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内容,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有关研究,探讨了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母语对二语作文的影响以及母语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作用。并指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迁移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的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会产生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影响。以此理论为基础,文章从英汉构词法、英汉动词词汇化模式及英汉词义共性出发,探讨了汉语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正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7.
语言负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四个方面对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问题是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三语习得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探讨了母语(汉语)和第二语言(英语)的迁移对第三语言(日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以指导日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理论认为,外语习得主要是一个从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迁移的过程.当母语和外语的结构不同时,会出现有害迁移;当母语和外语的某些结构相同时,会出现有益迁移.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有益迁移,同时克服有害迁移,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习者形成新的、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因此,在外语学习中,有必要了解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迁移与干扰.  相似文献   

20.
母语负迁移指的是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对二语的阻碍作用。汉英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语系,它们之间虽然有相同点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语言决定思维,因此汉英翻译中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译出不合英语表达习惯和语法结构的句子。结合教学中所遇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母语对汉英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语选择、句式结构及语篇衔接三个方面。汉英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多关注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语法特点、句式特点及语篇衔接习惯等,并多进行两种语言间的比较,以期将母语对翻译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