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单主体说”、“双主体说”以及“主体际说”(或者叫“主体间性说”)等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代表性观点,但都欠准确。实际上,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是一种“双重交互”的关系。这涉及到两个不同的层次:若分别从“施教”和“受教”的不同视角看,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是“互主体”的,这种“互主体性”鲜明地体现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主客体关系的转化上;即便单就“施教”而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互主体”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用“双重交互性”能够更加精准地概括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主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关系模式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入手,主要讨论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客体关系定位的有关问题,对学界讨论已久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理论中的“双主体”(交互主体)理论,从主体过程为主,客体实践为主的角度上重新思考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顾钰民教授认为,“双主体说”在逻辑上、理论上存在诸多问题,并不能颠覆“主客体说”,从而,与流行观点一样,把“主客体说”与“双主体说”对立起来.其实,他所说的问题并不存在.首先,把思想政治教育分为两个“过程”与两个“方面”并不矛盾,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包含教与学两个过程;其次,“双主体说”对主体标准的界定并没有问题,主客关系不是从地位、功能与作用来界定的,而是从认识与实践关系来界定的.正因为对主客关系的误解,顾教授未能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说”的真正根源,亦未能发现在不同层面“主客体说”与“双主体说”两者能够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学者们从主体性的分析中判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从而形成了"双主体说"、"主体际说"、"主体间性说",但这种认识路径难以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本质,而且理论上也存在诸多缺陷。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进行辨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阶级意识形态灌输,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只能是教育者。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有效教育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三个阶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差异性的特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应然状态,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互动对话的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积极合作才能成功实现的,是二者“合力”作用的结果,物理学上讲同方向两个分力叠加,合力效果最大,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比喻成两个“分力”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做两个“分力”之间的“角度”。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切入点以年龄为基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分为:老、中、青,三代,其思想各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因客体的年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旨在表明如何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确定其最适宜的“角度”,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形成和谐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和谐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应是伦理关系、责任关系和回应关系。当前具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理论主要有以主体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双主体三种理论模式。这三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主客体关系紧张的状况仍未解决。  相似文献   

8.
基于交往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交往实践活动。基于单纯主客体结构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难科学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及其关系,易导致单一的主体观、单子式的主体人格、单维度的教育立场。经由“主-客-主”交往的新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新理解与阐释,构建以交往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由单一主体性走向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融合,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是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在网络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一种全新生活世界与生存境遇中的全新的价值教育形态。网络生存方式对人的主体性的拓展,预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特性与趋势,表现为教育主体的“去主体化”、教育客体的“主体化”和主客体关系的平等性、相对性。建基于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推进,必须真正契合网络化生存方式的特点与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原则与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王希 《培训与研究》2009,26(11):73-74,9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基本关系。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的历程,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各种关系的产生、发展及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关系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背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单向灌输”的“一言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绝对权威、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等。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从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化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转变过程来重新探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有利于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认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都拘囿于"主体——客体"二分的关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认识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转变模型理论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基本要素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点,运用态度转变模型理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四个基本要素,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据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态度理论视野下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提高其权威性和可信性;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提高受教育者的接受力;改进教育内容,凸显其科学性、时代性和先进性,转变教育方式,增强其生活性和渗透性;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范式演进,揭示其教育学和哲学认识论渊源。认为教育哲学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反思与哲学二元认识论向交往实践论范式的转换是生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论的认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实现,是生态教育活动的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更是一种实践关系。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实现出现了一些障碍,包括生态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实现形式存在不足、生态价值主客体之间的沟通途径和反馈机制有待完善、生态价值主体的需求层次和反馈表达的真实性不够。从思想指引、内容体系、方式创新、环境塑造和机制构建五个方面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实现的路径,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其有效性提升的基础在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认同旨在首先使主客体在思想认识上趋近或一致,客体方能主动信服主体的主张并且内化课程所宣扬的思想理论.因此,以认同为视野,可以更好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状,认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个体的主体性被压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与环体的影响。提出了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换位思考是一种双赢的有效的工作方法。基于换位思考,教师可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可以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加强了解和尊重,迅速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构建一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谐发展的换位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