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摘类期刊在各地崛起,成为近年来国内期刊市场的潮流,从全国来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读者》为首,包括《青年文摘》、《新华文摘》、《海外星云》、《东西南北》、《书摘》、《作家文摘》等在内的庞大的文摘期刊阵容。如今,文摘类期刊的竞争,又开始在素有“期刊出版大省”之称的湖北省拉开序幕。尤其是今年以来,不到半年光景,已经出现或预告了至少四五种文摘期刊!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期发行量在百万以上的期刊只有25种,而在这25种期刊中,完全面向市场、由读者自费选择购买的期刊则不到一半。就在不少期刊主编埋怨如今期刊品种众多,竞争激烈,认为期刊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扩大发行潜力不大时,《青年文摘》却在世纪末创造了令同行们大跌眼镜的“奇迹”,去年第四季度将月刊改为半月刊后,期发行量一举从105万份飚升至230万份。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再造了一个《青年文摘》。《青年文摘》的成功表明,期刊市场特别是期刊零售市场,有着惊人的可塑性和吸纳量,我国的期刊市场在激荡和冲击中日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1.文摘类期刊依旧红火。尽管已经有《读者》、《青年文摘》等文摘期刊巅峰品牌,后有《特别关注》、《看天下》等“黑马”。2009年文摘市场仍然还有新产品空间,现有优势文摘品牌还有市场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1995年8月     
1—5日 由全国文摘类期刊研究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文摘期刊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读者》、《青年文摘》等18家文摘期刊的社长、总编辑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5.
文摘期刊在中国期刊市场中所占的份额相当可观.月发行量高达700万份的《读者》不仅是文摘期刊发行之王,也是中国期刊发行之王.加之月发行量超过200万份的《青年文摘》,以及另外六七本发行几十万份的文摘期刊,中国的文摘期刊在发行市场所占份额远远高于时尚和财经类期刊.正是由于大家都非常看好文摘期刊低成本高收益的前景,从20年前的几种到今天的200多种,中国的文摘期刊空前繁荣.尽管这种繁荣已经持续十多年了,但市场上仍不断涌现出文摘期刊,像《当代文萃》、《格言》、《意林》、《新意林》、《我们》、《百柳文汇》等等,甚至仍有许多文摘期刊还在筹备之中.  相似文献   

6.
文摘期刊在中国期刊市场中所占的份额相当可观。月发行量高达700万份的《读者》不仅是文摘期刊发行之王,也是中国期刊发行之王。加之月发行量超过200万份的《青年文摘》,以及另外六七本发行几十万份的文摘期刊,中国的文摘期刊在发行市场所占份额远远高于时尚和财经类期刊。正是由于大家都非常看好文摘期刊低成本高收益的前景,从20年前的几种到今天的200多种,中国的文摘期刊空前繁荣。尽管这种繁荣已经持续十多年了,但市场上仍不断涌现出文摘期刊,像《当代文萃》、《格言》、《意林》、《新意林》、《我们》、《百柳文汇》等等,甚至仍有许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哲思》为例,分析文摘类期刊媒体融合现状,并从加强原创内容建设、注重全平台分发、转变观念、打造品牌生态圈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究文摘类期刊媒体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文摘类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博  余姣卓 《出版广角》2014,(15):62-65
多元化、多形态发展是当前数字出版的主要趋势。以《读者》《青年文摘》和《意林》为代表的综合性文摘期刊纷纷探索多形态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本文对三者的数字出版进程进行概述,归纳、探索三本期刊主要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总结我国综合性文摘期刊的数字化现状及趋势,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青年文摘》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的综合性文摘期刊.它以"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引导青年"为办刊宗旨,荟萃海内外名篇佳作,是新时期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成功的心灵读本、生活指南和成长伙伴.  相似文献   

10.
春风化雨培养根基─—《青年文摘》的办刊实践与思考陈安钰(一)世界每天都是新的,读者的趣味日新月异。究竟什么样的杂志受欢迎。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办刊,这是期刊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青年文摘》不断探索的问题,回顾全国期刊界10多年的变化,对展望未来会有所启...  相似文献   

11.
韩阳 《出版参考》2007,(12X):21-21
12月7日,龙源期刊网携手《青年文摘》、《图书情报工作》、《商界》、《双语时代》、《党员文摘》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6家刊物联合举行了其期刊网络版正式上线暨签约龙源的新闻发布会,从即日起,读者可以登录www.qikan.com.cn在线阅读以上杂志网络版内容。同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青年刊物《青年文摘》宣布全面升级官方网站,并尝试通过新型“有声阅读”对传统杂志形式进行拓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书报摊上最多的杂志是哪几种类型?就现在来说文摘类期刊一定属于其中一员。《读者》、《特别关注》、《青年文摘》、《意林》、《杂文选刊》、《喜剧世界》等一大批心灵鸡汤、幽默类文摘占据了书报摊的大部分地盘。仅《读者》就有数个不同的版本,至于其他一些以打动人心的小故事或幽默、谐趣段子为卖点的文摘刊物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3.
《传媒》2007,(9):52-54
张景岩 (青年文摘杂志社社长):大众类期刊发行量相对较大,广告额也应该比较大,但由于其受众面不集中,消费取向不集中,其广告量相对于发行量而言,反而不能算高.比如,2006年《读者》月发行量达到900多万份,广告额大约4500万元.《青年文摘》的月发行量约230多万份,广告额约1260万元.进入2007年后,大众类期刊的广告经营额明显下降,《读者》、《青年文摘》的广告版面都大幅减少,下降幅度在20%~30%之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大约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期刊生来就代表着一种智慧的活动”,美国著名的《独立周刊》100多年前曾经这样说。近50年来,期刊以其独特的活力、启迪力和亲和力成为塑造、解释和改造社会的推动力量,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在近两年的期刊热中,青少年文摘期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的编辑内容、制作形式虽然各有不同,但大多以一些成功文摘大刊为范本,借鉴模仿痕迹明显,甚至引起不少争议。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同许多原创性期刊相比,一些文摘大刊赢利能力较强,投入产出较高。根据中国期刊协会2002年1月15日发布的数据,在我国期刊发行量排名中,《读者》位居第一,《青年文摘》位居第八,人均年创利大约都在百万元以上,而期刊社的投入并不多。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业内外人士欢欣鼓舞、趋之若鹜,它们被后进的青少年文摘类期刊效仿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15.
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期刊出版事业火箭式地迅速向上发展,创刊的新期刊成批涌现。据《出版工作》1989年8月号《1988年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简况》所载:1988年全国正式登记出版的期刊有5865种。在新创刊的期刊中,文摘类期刊占着突出的比例。它们之中,既有供一般读者阅读的如《读者文摘》、《中外书刊文摘》,也有针对特定读者对象的如《青年文摘》、《农民文摘》等等。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珍惜时间,节约时间,希望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信息,来满足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需要,于是在这方面能适应现代人要求的文摘类期刊应运而生。目前,文摘类期刊以它本身这一特定优势,紧紧攫住广大读者,发行量一般都比普通刊物大得多,并且在期刊这一出版物形式的总体构成中,形成不可缺少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记者韩阳)12月7日,龙源期刊网携手《青年文摘》、《图书情报工作》、《商界》、《双语时代》、《党员文摘》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6家刊物联合举行了其期刊网络版正式上线暨签约龙源的新闻发布会,从即日起,读者可以  相似文献   

17.
张巨睿 《出版参考》2006,(6X):23-23
现在的文摘类期刊市场就像一场正在比赛的马拉松。如果说《读者》已经跑过10000米,那么,《青年文摘》已经跑过2000米,《特别关注》跑到了1500米,《格言》、《意林》也跑到了1000米。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新年伊始 ,中国青年出版社经过充分调查论证 ,将创办十余年的文学双月刊《小说》改刊为人物文摘类月刊《青年文摘·人物版》。试刊首期邮局即以保底包销5万册推向社会。经过一年多的探索 ,《青年文摘·人物版》已在激烈竞争的期刊之林中站住了脚。改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众所周知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 ,以往单纯强调社会效益的期刊必须同时重视经济效益 ,没有经济效益很难取得社会效益。文化普及类期刊尤其如此。进入90年代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虽然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已不可能再像80年代那样“…  相似文献   

19.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2):115-115
信息化的浪潮为期刊人提供了更人性化、更卓有成效的办刊方式,而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实则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为期刊利用纸介质以外的载体提供充分的选择可能。2007年12月7日,龙源期刊网联合《图书情报工作》、《青年文摘》、《商界》、《双语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十年“文革”后出现的文化断层和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局面,各地出版社抢抓机遇,纷纷创办期刊,不少都取得了成功或达到了一定规模。人民出版社的《新华文摘》、甘肃人民出版社的《读者》、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青年文摘》等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