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晨星 《教育艺术》2003,(5):51-53
让我们学一点演讲技巧。 一、学会包装自己 每个听过别人演讲的朋友都知道,演讲者站在听众面前,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听众的注意。因此推出自己最好的个人形象,对于演讲效果和最后的取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个人形象,包括演讲者的仪容仪表、精神面貌、习惯动作等等。现在人们习惯于把加强个人形象称为“包装自己”。“包装”一词,一般用于  相似文献   

2.
让我们学一点演讲技巧. 一、学会包装自己 每个听过别人演讲的朋友都知道,演讲者站在听众面前,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听众的注意.因此推出自己最好的个人形象,对于演讲效果和最后的取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个人形象,包括演讲者的仪容仪表、精神面貌、习惯动作等等.现在人们习惯于把加强个人形象称为"包装自己"."包装"一词,一般用于商品,是指为了保护或美化商品而进行的加工,而我们所讲的"个人包装",是要从内到外地美化自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 写作演讲稿,人们比较注意要事先了解听众对象,即了解听众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习惯,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怎样?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哪些个问题?等等,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去确定演讲内容和形式。与此同时,人们往往忽略演讲者自身角色的调适,即忽视演讲者通过言谈举止在听众面前该树立一个什么形象的问题。 演讲角色扮演调适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演讲的效果。实际上,演讲活动是在特定场景下人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实  相似文献   

4.
所谓演讲,就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在大庭广众中面对广大听众表明立场。阐述观点.抒发感情。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信息交流活动。 成功的演讲,能让人受到教育:听众从演讲者那里获取知识.演讲者从演讲的过程中消化所知,实现提升:成功的演讲,能使人振奋,演讲者将激情传达给听众.听众跟随演讲者的思绪感受心灵的震撼:成功的演讲.是一种美的享受,演讲者尽情享受在自我实现的喜悦中,听众则沉浸于这种令人陶醉的美妙的氛围里。  相似文献   

5.
态势语是言语交际的三大表达形式之一,是非语言交际中最重要、最丰富的表达手段.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恰当地运用态势语,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演讲的情景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听众获得声音感受的同时,获得形象上的感受,从而使听众能够对演讲者表达的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加深刻:还可以使演讲者从听众那里获得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言语表达的策略,掌控和调节听众的情感状态,引起听众进行情感自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演讲任务.  相似文献   

6.
演讲的开头即开场白,是演讲者在演讲一开始所说的一段话。演讲开头是演讲者向听众传播的第一个信息,是演讲者给听众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沟通的第一座桥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说,成功  相似文献   

7.
胡景凯 《教育艺术》2004,(12):48-49
演讲是在公众场合下对各行各业的听众进行的一种活动,它是通过口头来表达的。演讲都是经过事先精心准备的,大多是有讲稿的讲话。演讲的传播途径是声音,演讲者通过说,听众通过听来进行交流。演讲又与日常谈话不同,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不能有反复的互相交流。这决定了表达和理解都是一次性的,不能像书面文字那样,如果看不懂还可以再仔细研究,反复琢磨。  相似文献   

8.
演讲的开头即开场白,是演讲者在演讲一开始所说的一段话。演讲开头是演讲者向听众传播的第一个信息,是演讲者给听众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沟通的第一座桥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说,成功的演讲都会有精彩的开头,任何形式的演讲.开头总是关键的。那么,演讲者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演讲开头一呜惊人,紧紧抓住听众的心呢?  相似文献   

9.
演讲中如何调动听众参与江苏叶洪军演讲过程必须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双向交流。没有听众自觉参与的演讲好比孤掌难鸣。所以聪明的演讲者竭力用计设法,巧妙地驾驭和调动听众的思维、想象、经验、情感、趣味、好奇心、潜意识等等,使之主动配合,踊跃参与,从而双方共同完成演...  相似文献   

10.
控制演讲的场面,应当特别注意演讲临近尾声时演讲者的自我形象对听众的影响。这也是很重要的。有些演讲者往往因为前面一直顺利,临近尾声时,自认为胜利在握,洋洋自得,显出高傲轻慢的样子;有的则自认为演讲不尽人意,产生浮躁情绪,表现出匆匆忙忙、草率收兵的样子;有些演讲者放纵感情,任凭意气,话已讲完却又添枝加叶,画蛇添足,拖拖拉拉;有的则认为听众注意力不集中,借机旁敲侧击,发泄不满;有的则虎头蛇尾,露出疲倦神情,话没有说完,就收拾讲稿……这些失误,往往造成听众情绪松弛,会场秩序混乱,使演讲失去光彩。临近尾声,演讲者要保持饱满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演讲是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演讲者必须充分调动听众的情绪,才能使自己的演讲打动听众,取得预期的效果。优秀的演说家,总是想方设法激励听众,甚至有意地激怒听众,使之全神贯注地参与进来,与演讲者产生共鸣。英国政治家雷布斯在伦敦作“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说,中途忽然停顿下来,取出他的怀表,站在那里,眼望着听众足足一分零十二秒钟长的时间,听众都觉得奇怪,不禁面面相觑,并互相用着惊奇的目光望着演说者,当大家都在猜疑之际,他忽然继续说:“诸位,方才大家都感到局促不安的72秒钟的长时间。就是一个普通工人砌一块砖头所用的时间。”大…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演讲离不开有效的传达手段。演讲的传达手段主要包括:主体形象、态势语言和有声语言。 主体形象是指演讲者的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等;态势语言就是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和表情,是流动着的形体动作,辅助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感情,直接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有声语言则是演讲活动最主要的表达手段,它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以流动的声音运载思想和情感,直接诉诸听众的听觉器官。主体形象和态势语言属于演讲中的“演”,而有声语言则是属于演讲中的“讲”,如果仅“讲”不“演”或仅“演”不“讲”,都不会成其为演讲,只有动静相兼,唯声、色、姿、情相得益彰,才能构成完善的演讲。  相似文献   

13.
演讲者要作一场精彩而又深刻的演讲,除了在政治思想、品德、学识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外,还必须努力培养各种适应演讲需要的能力。演讲者是演讲会上的主导者,演讲效果就是演讲者主导作用的实现程度。表现为听众是接受还是拒绝,是部分接受还是全盘接受,这要取决于演讲者是否有审时度势、驾驭会场的能力;是否能选取最精彩的内容;是否有富于魅力的口才等等。因此演讲者要想征服听众,还应具备一定的能力。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就是演讲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所谓演讲,是指就某个问题向听众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的一种口头交际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展示了演讲者的口头语言表达艺术,而且也是其品格修养、知识经验、思想情操和风度仪态的综合体现。听众不仅听其声、解其意,还要观其形、悟其情。那么,到底该如何维系听众的注意力,作一场“虎虎生风”的演讲呢?■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演讲怯场是演讲者在演讲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由于缺乏临场的心理训练,一般的人此时都有一种恐慌的心理,害怕自己出丑,于是乎走上演讲台时步伐沉重,站在讲台上手足无措。在这种状态下,演讲者就很难把握住自己…  相似文献   

15.
[小引]所谓演讲,就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在大庭广众中面对广大听众表明立场,阐述观点,抒发感情,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信息交流活动。成功的演讲,能让人受到教育:听众从演讲者那里获取知识,演讲者从演讲的过程中消化所知  相似文献   

16.
演讲的开头是演讲者奉献给听众的第一束鲜花,又是他与听众取得密切联系的第一条纽带,因此,聪明的演讲者总是精心设计演讲的开头。好的演讲开头,应该能一下子就抓住听众,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如果说演讲是顶瑰丽的王冠,那么新颖别致的开头便是王冠顶上最耀眼的明珠。  相似文献   

17.
在以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为目的的基础上,演讲者应改变以往对演讲者在演讲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支配性地位的看法,努力与听众搭建合作的桥梁,并在演讲前与演讲过程中实践这种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演讲是指演讲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公众就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演讲在实质上是一种宣传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说服、教育、感召和激励广大听众,演讲的过程就是演讲者“自身的“演”和“讲”使听众产生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态度转变的过程。无疑,演讲者的素质是演讲成功的决定因素:演讲者的思想品德、文化涵养等对演讲的效果有着莫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演讲是一种有备而来又要临场发挥的艺术,也是一种需要和听众互动的艺术,黑格尔在嫫学》一书中所指出的:“演讲者首先要充分考虑到演讲的场合以及听众的理解力和一般的性格……”所以演讲者要善于把握演讲中的技巧,具备驾驭会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很多时候,演讲者单独拿出一个演讲主题,或许很难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但如果通过对比的手法,往往就能很好起到强化演讲主题、深入听众内心的作用。对比可以使"主题"更有力王立群的演讲《细节出伟人》有这样的对比:斯大林的形象一直很"高大",但实际上他身高只有1.64米。1950年,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毛泽东和斯大林合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