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县图书馆在图书借阅中,采取的是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方法,读者意见很大。为了方便读者,他们实行了图书借阅七点新法: 一、变闭架为开架。过去实行闭架,借阅者需找书  相似文献   

2.
开架借阅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架借阅是由封闭型图书馆转变为开放型图书馆的必然阶段,是信息化、知识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开架借阅服务的特点。其特点在于以读者为中心实施借阅服务,改变了过去多年来以藏书为中心的借阅方式,大大地方便了读者,简化了查阅目录、填写索书单等手续,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1)实施开架借阅服务,读者与库存文献“的交流”是零距离接触,拆除了读者与文献之间存在的屏障,使读者从闭架的种种限制和束缚中解脱出来,让读者直接浏览、比较、挑选所需的文献资料,完全满足了读者在所有闭架文献中自由选择的第一捕…  相似文献   

3.
李丹 《图书馆》2020,(2):106-111
传统闭架图书纸本登记预约的方式在实时性、交互性、效率、登记识别、馆藏借阅统计等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限制了读者对馆藏文献的及时有效利用,而现有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不支持闭架图书预约以及流通信息统计分析功能。文章提出闭架图书预约的框架和关键方法,把读者借阅需求与二线馆藏工作相融合,开发了闭架图书预约系统,利用聚类分析,确定图书调拨方向,实现馆藏信息的优化管理和揭示。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开架借阅的"五勤"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图书馆界从80年代开始兴起的新的借阅方式———开架借阅已逐渐成为图书馆借阅管理的主导方向 ,且越来越显示出强劲的优势。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简化了借阅手续 ,缩短了读者借书等候取书的时间 ;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展现在读者面前 ,减少了拒借率 ,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开拓了读者的视野 ,调动了读者借阅的积极性 ;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工作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开展咨询服务 ,等等。但是 ,开架借阅的这种新的借阅服务方式也并非尽善完美 ,其图书丢失率、破损率和乱架率远远高于闭架借阅。这种开架借阅带来的新问题如不…  相似文献   

5.
现在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图书馆实行了开架借阅。在我国,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不少图书馆开始变传统的闭架借阅为开架借阅。实践已充分证明,开架阅览在方便读者,揭示藏书内容,提高图书使用价值,加快图书周转,缓和图书供求矛盾,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但开架阅览也带来了一些  相似文献   

6.
做好统计分析加强藏书建设─—我馆近五年入藏图书分布统计分析何晓敏(暨南大学图书馆)藏书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图书借阅服务工作的基础,藏书的结构、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馆对读者服务的水平、满足读者借阅图书的能力,也是对一馆图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的一种检验。基于此...  相似文献   

7.
一实行开架制是图书流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架和闭架借阅,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图书资料的两种不同方式和借阅制度,过去曾有过不少争论。现在国外许多科学技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除了善(?)珍藏及磁带、缩微等非书资料闭架外,其他书刊资料都开架借阅,日本以及欧美其他许多国家也有类似趋势。据估计,现在全世界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国家在图书馆实行了开架制。对方便读者借阅,发展图书馆事业,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旧中国科学文化落后,同时也由于封建“藏书  相似文献   

8.
论图书馆的借阅服务模式-兼与林妩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瑛  金中仁 《图书情报工作》2003,47(11):124-127
对新闻闭架借阅服务模式下图书馆的运营成本、图书排架方法及服务效率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大平面、大开架”的服务模式更能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更能高效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集体外借是图书馆的读者以小组或团体为单位,批量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种借阅方式。这种借阅方式能够根据读者需要合理的分配图书,保证了外借图书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时方便因各种原因不能来馆借书的读者。对儿童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来说,集体外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服务方式,尤其是当它与送书上门的服务方式结合起来,更是为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暂时无法成为个人读者的少年儿童利用图书馆藏书提供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的藏书,是以各图书馆的类型、任务、读者对象为依据,经过长期系统地搜集、整理、储藏而逐步构成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书刊资料的综合体。我馆藏书十五万册,多年来是按短期轮训干部的教学任务来确定藏书的建设原则、收藏范围和采购重点的。由于人力、设备、馆舍的限制,图书只供闭架借阅。转为正规培训后,馆藏和这种单一的服务方式明显地不适应教学需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由于学员人数和课程门类的增加,馆藏与读者借阅之间,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了。(二)学员文化素养不一,绝大多数人不熟悉分类法和汉语拼音,查阅目录成了借阅的一道难关。  相似文献   

11.
大学图书馆借阅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图书流通工作中,借阅方式问题直接关系到藏书的利用和保护,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借阅方式,从根本上讲只有两种,一种闭架方式,一种开架方式.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闭架较有利于藏而不利于用;开架较有利于用而不利于藏.一个大学图书馆,如若只采用一种方式,或全面闭架,或全面开架,都是行不通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需要强调用的图书实行开架,需要强调藏的图书采取闭架,才能扬长避短,有效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从闭架借阅过渡到开架借阅,是当前图书馆界的一种新趋势,开架借阅是图书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的基本特征在于读者直接进库选择所需图书,减少查目录和馆员取书的中间环节,这种借阅方式的主要优点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直接向读者揭示馆藏,宣传图书,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型读者的需求,使读者能触类旁通,得到系统的图书资料。第  相似文献   

13.
藏书建设是图书馆借阅服务工作的基础,藏书的结构、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图书馆对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也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对一个图书馆图书采购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的一种检验。基于此,本人根据近年来本馆图书采访工作的...  相似文献   

14.
开架服务已是图书馆老生常谈的问题。一八七九年美国就已经出现了开架图书馆,在我国也早已被采用。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其服务方式已经转为开架为主。这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后发展的必行之路。在我国目前仍以闭架借阅方式为主的图书馆还是多数的,特别是县级图书馆由于条件差,读者觉悟低等各种因素而不能开架服务,即使偶而有的馆实行了部分开架,也由于出现的小问题而匆忙闲架。旧的闭架借阅方式限制了图书馆的流通量和借阅效率,势必影响藏书利用率,因此,以全开架服务为中心的业务工作改革是县图书馆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科学地统计分析图书借阅率,利用图书借阅率调整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提高图书馆藏书质量,从而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学校教学、科研及生产实践活动服务中信息中心的地位,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的藏书是为利用而收藏的,因此藏书利用率的高低是衡量图书馆工作开展好坏的重要标志。要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率,就必须明确影响藏书利用率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必要的细致的综合分析,从而增加扩大藏书利用率的有利因素,减少不利因素。藏书利用率:是指馆藏图书中被读者借阅的数量占全部馆藏总数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是用一定时间内读者借阅的总册数除以馆藏总数。  相似文献   

17.
有效利用图书借阅率提高图书馆藏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科学地统计分析图书借阅率,利用图书借阅率调整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提高图书馆藏书质量,从而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学校教学、科研及生产实践活动服务中信息中心的地位,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是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它是以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为目的向全社会开放的为全社会服务的一所社会大学。尤其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图书馆更应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再沿用传统的服务手段是无法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的,因此必须针对读者需求不断变化的特点,寻找适合我国读者情况的服务方式。走改革创新之路,深入挖掘内部潜力,把图书馆读者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实行的是闭架借阅制度,它突出的缺点是读者不能直接接触图书,读者仅凭书名有时不可能借到自己极需的文献资料。开架借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但开架在管理上要求很高,需要很多条件,就目前实际情况不可  相似文献   

19.
对开架图书剔旧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架图书剔旧标准制定的不合理与按年代划分进行开架图书剔旧移库工作,影响了开架馆藏的布局,制约了读者的借阅需求,加重了架位调整的工作量,使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受到影响。浙江图书馆从分析出版热点、流通借阅量、读者层次和意见出发,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闭架借阅和开架借阅必须紧密协调;文献采购调研工作必须做在前面;加强文献资源的共享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实行借、藏、阅一体化模式是借阅服务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藏书、借书、阅览三位一体开架借阅图书服务,提出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