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既紧密联系又有根本区别,往往容易混淆,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分清因果关系. 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推出两直线平行,角相等或互补是前提,是因,两直线平行是结论,是果;平行线的"性质"是由两直线的平行推出角相等或互补,两直线平行是前提,是因,角相等或互补是结论,  相似文献   

2.
一般地说,根据图形所具有的特征,肯定它是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图形的判定.反过来,某种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就是图形的性质.判定和性质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初学时极易混淆.下面就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学习谈几点意见.一、从因果关系弄清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平行线的判定中,两直线平行是由角的相等或互补作为判断依据的.角的相等或互补是已经知道的,是前提,是“因”.两条直线平行是推出来的,是结论,是“果”.平行线的性质正好与判定相反,它是在已知两直线已经平行的情况下,推出角的相等或互补.两直线平行是前提,…  相似文献   

3.
用一副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大家还记得,这种方法正好验证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定理.通过这个定理,我们又可得到“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另两个定理,另外,“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判定平行的定理也很实用.  相似文献   

4.
平行线的性质是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得出“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结论,是由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得出角的数量关系;而平行线的判定是在“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条件下,得出“两直线平行”的结论,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得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由此可见,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因此它们的作用明显不同,只有区分清楚,才能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5.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果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那么两直线平行。一、两定理共用一个图形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都是建立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形成的“三线八角”图的基础上,要学好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必须正确理解“三线八角”的概念。二、两定理是互逆命题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题设和结论的关系是:判定的题设是性质的结论,而性质的题设又是判定               □张 雁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结论,它们正好是相…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几何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命题和逆命题同时为真的情况,于是产生了互逆定理,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触动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妨“反过来”、“倒过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7.
平行线的性质是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已知两直线平行,由平行线得到角的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包括: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上述性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在学习平行线的时候,我们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两个基本事实: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证明了其他两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也可以运用反证法证明平行线三条性质中的一条,进而证明其它两条.这就是说,我们有了以上的两条  相似文献   

9.
所谓“延时评价”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不立即去评价它,而是留下一些时间,由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去开拓发现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延时评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们想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当学生回答:“可以证明同位角相等”时,如教师并不直接作答,而是继续启发性地提问:“还可以采取哪几种方法呢?”这时还会有学生回答:“如果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同时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这时,你会发现,暂时再没学生站起来发言  相似文献   

10.
“未知”就是不知道的知识和方法,“已知”就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和方法.“化未知为已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经常用到.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一、在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中的运用在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时,先学习了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而后的学习中,我们面临的是这样的问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吗?”、“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吗?”这两个问题是这样解决的: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吗?”已知:如图1,直线AB,CD被直线EF所载,且∠AGF=∠DHE.那么,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吗?为什…  相似文献   

11.
<正>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是一个真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也是一个真命题.“矩形对角线相等.”这是一个真命题;“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但这是一个假命题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一、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1.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性质: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二、平行线的判定1.定义法: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3.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相似文献   

13.
平行线的性质描述的是数量关系,它以两直线平行为前提,然后得出角相等或互补,是由位置关系到数量关系.而平行线的判定描述的是位置关系,它以角的相等或互补为前提。然后推出两直线平行,是由数量关系到位置关系.由此可见,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只有区分清楚,才能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4.
平行线的性质,简单地说,就是: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在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  相似文献   

15.
对于初学平行线的同学来说,应用直线平行的条件(即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解题的依据容易混淆.由两个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依据的是直线平行的条件;由两直线平行,得到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依据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逆关系,现以课本中的典型习题及同类题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两个部分构成,通常表述为:“如果A,那么B”的形式.其中A是命题的条件,B是命题的结论.譬如: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其中“内错角相等”是条件,“两条直线平行”是结论.若将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相交换,那么所得的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命题.即“如果A,那么B”的逆命题是“如果B,那么A”.  相似文献   

17.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在其他两边上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及定理“若干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则截得的对应线毁成比例”统称为平行截割定理。平行截割定理可用来证明包含有(或隐含有)线段平行的几何图形的几何命题。证题类型有:直接应用于证明线段的比例式或乘积式;结合题设、图形性质及有关定理间接地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定值等多种类型。还可以结合成比例线段定理,如相似三角形判定及性质定理、三角形内(外)角平  相似文献   

18.
平行线的性质是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得出"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结论,是由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得出角的数量关系;而平行线的判定是在"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  相似文献   

19.
转化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可以说,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不断由陌生向熟悉,由未知向已知,由难到易的转化过程.我们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就包含两个方面的转化:(1)课本通过三角尺的平移得出:只要保持同位角相等,画出的直线就平行于已知直线,从而引出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然后通过推理,得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实际上是通过将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关系转  相似文献   

20.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